例谈问题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高考数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成为数学的生命,数学因问题而获得生命力,让学生学数学,能不让他们了解数学的生命吗? 笛卡儿名言——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用以解其它问题.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体现“现实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串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现通过例题加以说明.
  一、 利用问题串创造情境进行概念教学
  (1) 函数的概念教学
  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
  问题2:在教材中的三个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问题3: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4: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3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a) 结论是否是正确地概括了例子的共同特征?
  (b) 比较上述认识和初中函数概是否有本质上的差异?
  (c)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是否也具有上述特征?
  (d) 进一步,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5: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问题6: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2) 对数的概念教学
  问题1:2x=4x=2
  问题2:2x=12x=-1
  问题3:2x=2x=12
  问题4:2x=3x=?
  原有的方法不能解决, ——怎么办?
  需要引入新的运算——对数运算.
  
  
  二、 利用问题串进行数学基本性质的教学
  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
  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
  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
  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三、 利用问题串揭示知识的生成点
  在一系列数学知识生成的关键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现知识上的突破.学生在好奇心等内在本能的驱使下,通常渴望迎接挑战,从而有效激发起解决问题的兴趣,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直到问题被解决.
  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教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教学中,引入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问题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过(1,3),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2: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过(1,3),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问题3:已知一个一次函数图象过(1,3),试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问题4: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图象过(1,3),试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在问题1、2的对比下,通过问题3设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矛盾,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学生先是产生了困惑,继而质疑——能做吗?是不是题目出错了?学生在质疑中引发了争论和猜测,知道了要想使问题解出,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而这就是本节课用待定系数解题的关键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我让学生进行争执讨论,自己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和在交流合作中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带来三方面的好处:一是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能生疑;二是矫正,错误的认识通过辨析才有机会得到纠正;三是愉悦,在体会数学研究的历程中感知数学的魅力.
  四、 利用问题串联结数学知识关节点
  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节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现知识上的联结.在数学知识网络中,每个专题的知识既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又具有相互关联性.正因为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发展的,如果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结”,在教学中灵活地“变式”,则能帮助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给实现有效教学创造有利条件.以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圆锥曲线》这一章的教学为例,讲椭圆这节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将会是什么曲线?
  问题3: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吗?
  问题4:这个条件与圆满足的几何条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这个环节问题系列力图通过问题探究定义本质特征,发现形成定义,由学生熟悉的圆的定义出发去探讨动点的变化规律:椭圆上的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由学生观察并概括,教师补充,整理成定义;简洁明了,为接下来根据椭圆的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探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五、 利用问题串提升数学思想强化点
  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探讨,实施对数学本质认识和运用的提升.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和运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在有关思想方法强化点上巧妙地引入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这些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
  在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利用导数求函数图像的切线》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
  问题1:求抛物线y=x2过点(1,1)的切线的斜率.
  问题2:除了将点的坐标代入关系式中验证点的坐标是否在图像上,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知道(或者表示)点在曲线表示的图像上?如何给出一般的表示方法?
  经过思考讨论学生得出:求过点(x0,f(x0))的函数y=f(x)的切线方程. 
  问题3:过一定点求函数图像的切线,还有什么情况? 
  学生经过思考后得出结论:点还可以在直线外.
  问题4:过曲线外的点有切线方程,示意图怎么画?如何求?通法是什么?
  结合实例求抛物线y=x2过点(1,2)的切线方程,让学生先画出切线的示意图,并归纳总结例题的解法得到一般性的结论:已知切线过曲线外一点(a,b),则可通过设切点为(x0,f(x0))求出.
  问题5:经过一点可得到几条切线?与这点的位置有没有关系?
  这一问题把学生带入到了更深的思考,一时间争论不断,学生首先结合学过的函数图像来研究问题,但他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函数模型,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于是我画出函数y=x3的图像,让学生结合图形再次展开思考.有了图像,学生很快就将问题的研究分为两类:点在直线上和直线外,并分别画出了对应的切线的情况.这时我引出具体的问题:分别求曲线y=x3过点(2,2)的切线方程和过点(1,1)的切线方程. 
  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疑惑,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逐步渗透,揭示隐形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的思想和数学方法,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提升.
  问题串的使用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提炼归纳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育价值.
其他文献
面积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非常广泛,相关的知识点多面广,灵活性大,技巧性强,是历年数学高考的重点,更成为今年高考的热点内容,37份高考试卷绝大多数都考到面积问题,近40条题目与面积有关,涉及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菱形,不规则四边形,圆,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多面体,旋转体和组合体的侧面积,全面积,截面积计算;线性规划区域面积;几何概型;面积与最值、定值;面积与轨迹等等。本文归纳整理今年高考试题
期刊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陆 凯 224001     解三角形是在原有的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用数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主要内容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正、余弦定理在测量和几何计算中的应用,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内容.  在高考试题中出现有关解三角形方面的试题大多数为容易题、中档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能
期刊
立体几何主要研究棱柱、棱锥两类几何体.尤其以长(正)方体和四面体两大几何模型最为关键,在解题中巧妙借助这两类几何体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呈现这样的特点,填空或选择题经常以第(2)种题型出现,这是令许多考生感觉非常棘手,并且得分率较低的题目.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能够将此类问题通过构建几何模型划归成我们熟悉的几何体.在第(1)类问题中虽然给出了几何体但有时
期刊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贯穿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始终,数形结合是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数抽象,形直观,数形结合“形”“神”兼备,让我们解决问题时,可看可想,为我们顺利解决问题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线性规划的思想是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具体体现.  线性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规划意即利用条件合理安排使之达到理想状态,生活中的规划问题处处可见,数学问题很多也属于规划
期刊
我们先回顾一下单调性的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A:  (1)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A内某个区间I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0标准化为单调性定义中f(x1)>f(x2)的形式;  (2) 不要遗忘函数的定义域要求.  例4 已知函数f(x)对任意的a,b∈R都有f(a+b)=f(a)+f(b)-1,且当x>0时,f(x)>1.(1) 求证:f(x
期刊
笔者在翻阅数学资料和期刊时,发现文①中所提“问题”的解法还有多种.  因为遇到数学问题时,不仅要想到用常规方法解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知识迁移、等价转换到数学情境中去,减少运算量,化繁为简,达到培养思维品质之目的.    一、 再探函数f(x)=ax+b+c+dx(a≠0,d≠0,a⊥b⊥c⊥d∈R)值域的求法.      解:根据题意知,由ax+b≥0  c+dx≥0得出函数的定义域D
期刊
众所周知,用导数知识求函数f(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可按以下的程序去处理:  1.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 求出函数f(x)的导数f′(x);3. 求出f(x)在定义域内的驻点(f′(x)=0的根称为驻点);4. 研究在驻点左右附近的单调性得出求出函数f(x)的极值点; 5. 将极值点处的函数值与定义域闭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大小,得出函数的最值.(其中第4、5两个步骤可通过列表解决)  同时
期刊
“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应用,在高考中的地位显著,一直是高考数学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复习好“数列、不等式、推理与证明”的基础知识,明确高考的考查要求,把握高考的命题规律,掌握其解题思想和基本策略,对于提高高考数学成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 考纲解读  2011年的江苏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对“数列、不等式、推理与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精心质疑,巧设“陷阱”,充分暴露学生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错误,然后再针对学生所暴露的错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剖析,揭露假象,正本清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下面就此法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作用,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  (一) 有益于排除干扰,深化概念  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设置“误区”,让学生碰壁,会在其
期刊
导数是中学数学新增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之处理函数的单调区间问题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涉及用导数处理函数的单调性分类讨论的问题,对其分类标准作系统归纳,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感悟、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  实际解题时,求导后如何确定分类标准成为解决问题的瓶颈,下面就常接触的几分类方法汇总如下:  1. 用奇偶分析分类问题  例1 求函数f(x)=x2-2(-1)klnx(k∈N*)求此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