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语文”,很多人就会想到“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有耕耘之无收获”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有块心病难除:一届届高中学生辛辛苦苦地学语文,语文教师也辛辛苦苦地教课本、批作业、编试题、讲方法,结果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小,语文渐渐被边缘化了。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5-02
近几年来,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我认为语文应该这样学。
首先,重视教材。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材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既然教研室为我们精挑细选了这套教材,那么它就有学习的价值,利用的价值。许多精典篇目百读不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让我们百读不厌,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让我们怜惜不已,那一篇篇文章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弘扬了传统文化,我们怎能不为之神往?我们怎能不好好研读?我们且不谈教材的传承精神,只谈谈它对我们的高考的帮助,如教材中的文言文实虚词等文言知识点对我们做高考文言文有重要的帮助。如果我们能把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背诵出来,并能字字翻译出来,那我们读课外文言文会很难吗?高考所考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等,很多都是从课内文言文迁移过来的。如果没有教材文言文做基础,那课外文言文我们能理解多少呢?你们是否记得:刚上高中时,我们想顺畅地阅读一篇文言文,或无误地翻译一个课外文言文的句子是多么不易呀!可经过三年扎实地学习课本文言文,我们的学生现在读一篇古文还有那么难吗?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教材文言文时打下的基本功。
另外,教材许多文章为我们写作文储备了大量的素材和方法。如鲁迅《拿来主义》中使用的“破立”式议论文写作手法;《祝福》中采用三次描绘祥林嫂相貌变化来揭示人物命运改变的写作方法;《林黛玉进贾府》中多角度多侧面塑造黛玉性格的方法;《鸿门宴》中的各个人物为我们写议论文储备了丰富的素材,不胜枚举,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课文,重视教材。
其次,重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我们语文学科需要积累很多东西,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我们就积累与高考有关的知识点,如成语、名句名篇(为写作文作准备)、写作素材、文言实词等文言知识点,各类题的答题技巧等。从高一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积累,直到高考,量变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质变了。
再次,重读背。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变得更加智慧,但只泛泛而读,也是不行的,我们把重要的内容摘要下来,并背诵下来,那效果更好。刘天然,江苏盐城中学毕业生,2006年考入清华大学,高考语文单科成绩139分,他在自己的故事里说:“我总觉得文言文读得顺畅,是《论语》的功劳;作文征引的句子,更是常常出自这几千年前的智慧。我苦读苦背的那些秀逸的文字,铿锵的音韵,那些当时我懂的和不懂的道理,一次次和现实碰出的火花,让我更顺畅地表达我自己。”可见苦读苦背多么重要,它让刘天然成为写作高手,成了高考的宠儿。我们要乐于阅读,乐于背诵,当我们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四,重“空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多“空想”,“有空就想”。我们要像老师一样的“备课”。有空时,阅读一些素材、事例,围绕其中一则想开去,充分挖掘,训练自己想问题的思路、角度、深度。久而久之,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是语文学习的决定性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的文学气息,很大程度上是文字积累在肚子里发酵而来的。”
第五,重”写作。善于思考。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单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颖见解,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抄写范文。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探照下面讲的三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不可看一两个字,抄一两个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可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
勤于练笔。“曲不离口,拳不离口”,写文章也是如此。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反复修改。刚才这我们围绕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的习惯;二是阅读的习惯;三是写作的习惯。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今天讲的方法和原则,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但我们也要坚信语文是能学好的,只要你能多读多背多积累,多写多思多感動。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5-02
近几年来,我对校内外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分析,自己琢磨思考,竟然医治了我的心病。我突然感觉到,这些“个别”的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我无法推翻的“必然”,我认为语文应该这样学。
首先,重视教材。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材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既然教研室为我们精挑细选了这套教材,那么它就有学习的价值,利用的价值。许多精典篇目百读不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让我们百读不厌,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林黛玉”让我们怜惜不已,那一篇篇文章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弘扬了传统文化,我们怎能不为之神往?我们怎能不好好研读?我们且不谈教材的传承精神,只谈谈它对我们的高考的帮助,如教材中的文言文实虚词等文言知识点对我们做高考文言文有重要的帮助。如果我们能把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背诵出来,并能字字翻译出来,那我们读课外文言文会很难吗?高考所考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式等,很多都是从课内文言文迁移过来的。如果没有教材文言文做基础,那课外文言文我们能理解多少呢?你们是否记得:刚上高中时,我们想顺畅地阅读一篇文言文,或无误地翻译一个课外文言文的句子是多么不易呀!可经过三年扎实地学习课本文言文,我们的学生现在读一篇古文还有那么难吗?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教材文言文时打下的基本功。
另外,教材许多文章为我们写作文储备了大量的素材和方法。如鲁迅《拿来主义》中使用的“破立”式议论文写作手法;《祝福》中采用三次描绘祥林嫂相貌变化来揭示人物命运改变的写作方法;《林黛玉进贾府》中多角度多侧面塑造黛玉性格的方法;《鸿门宴》中的各个人物为我们写议论文储备了丰富的素材,不胜枚举,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课文,重视教材。
其次,重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说,“积累”是很重要的。我们语文学科需要积累很多东西,为了提高语文成绩,我们就积累与高考有关的知识点,如成语、名句名篇(为写作文作准备)、写作素材、文言实词等文言知识点,各类题的答题技巧等。从高一的第一天我们就应该积累,直到高考,量变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质变了。
再次,重读背。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变得更加智慧,但只泛泛而读,也是不行的,我们把重要的内容摘要下来,并背诵下来,那效果更好。刘天然,江苏盐城中学毕业生,2006年考入清华大学,高考语文单科成绩139分,他在自己的故事里说:“我总觉得文言文读得顺畅,是《论语》的功劳;作文征引的句子,更是常常出自这几千年前的智慧。我苦读苦背的那些秀逸的文字,铿锵的音韵,那些当时我懂的和不懂的道理,一次次和现实碰出的火花,让我更顺畅地表达我自己。”可见苦读苦背多么重要,它让刘天然成为写作高手,成了高考的宠儿。我们要乐于阅读,乐于背诵,当我们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四,重“空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多“空想”,“有空就想”。我们要像老师一样的“备课”。有空时,阅读一些素材、事例,围绕其中一则想开去,充分挖掘,训练自己想问题的思路、角度、深度。久而久之,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就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是语文学习的决定性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的文学气息,很大程度上是文字积累在肚子里发酵而来的。”
第五,重”写作。善于思考。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单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颖见解,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抄写范文。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探照下面讲的三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不可看一两个字,抄一两个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可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
勤于练笔。“曲不离口,拳不离口”,写文章也是如此。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反复修改。刚才这我们围绕养成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积累的习惯;二是阅读的习惯;三是写作的习惯。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希望同学们能根据今天讲的方法和原则,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计划,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真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但我们也要坚信语文是能学好的,只要你能多读多背多积累,多写多思多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