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代“曹植集”的生成及其集部史意义

来源 :天中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魏代的曹植别集已知有三种,即曹植亲自编定的单一文体别集《前录》、魏明帝编的兼备众体的官修别集和曹志家藏曹植亲自编定的兼备众体的别集。曹植的别集,不仅开创了生前自编别集的方式,而且主动进行选择,具有了精选的功能。这是曹植“立功”不得而转向“立言”传世的无奈选择。曹植早慧,诗文兼擅,作品颇受时人的欢迎,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因此魏明帝编纂结集并“副藏内外”,满足了当时社会对曹植作品的需要。曹植自觉作品“芜秽者众”而“删定别撰”,又有《七启序》列举了作为模拟资源的“七”体经典作品,开创了总集“采擿孔翠”的功能
其他文献
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主题,经历了艰难曲折、不懈奋斗的过程,依次形成五个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的重大构想:融汇东西、立足救国的"第三文明"构想;突破美苏、立足建立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构想;独立自主、立足兴国的"适合中国"构想;放眼世界、立足富国的中国特色构想;整体布局、立足强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想.在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创业发展的历史,对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把握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经验,坚定"四个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四运动推动中国知识分子广泛的价值觉醒,是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思想演进的必经历程。此后马克思主义促成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更为深刻的价值觉醒并自觉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必然成果,由此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