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话意识、期待意识、联想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减退的重要因素。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这三种意识,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有助于阅读教学走向实处。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意识 期待意识 联想意识
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开始阅读课本时,大多抱有很大的兴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逐渐消失。
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每学一篇课文,总是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分析艺术手法、提炼中心思想,还要从中归纳出知识点以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无法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说不出的苦涩。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期待意识和联想意识,并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
一、对话意识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三者之间是平等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要凭借内在的修养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集经典性与人文性于一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深入文本、沉浸其中,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正面”交流,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感悟能力都不一样,阅读文本后获得的理解与感受自然也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读出自己的“味”来,这样,才能突破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
例如,《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其中的“阿”的读法就颇值得探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阿”字的读音有“ā”“ē”以及同“啊”的4种读音(ā、á、ǎ、à),那么在本文中,这个字究竟该读哪一种音呢?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应该读“ǎ”,意为“惊疑”,理由是: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美丽的,而看到眼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再加上这次回故乡就是为了别它,“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让“我”难以置信,也不愿意相信,从情感上接受不了。
这是阅读文本时的一个细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忽略;而如果不仔细研读文本,不能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心思,就有可能把这个字读错,那就误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研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是以己之心贴“我”心。
二、 期待意识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了其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了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日常教学中,这种意识的确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而且,要将这种意识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文本、处理文本,不能只做一个“二传手”,不能死抱着预设的目标不放、走流程,而是要尽可能地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补充,从而引导学生走向解读文本的更深层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期待意识。
这样的“期待”既不能太容易实现,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也不能大大超越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他们就会望尘莫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注定飞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老鹰在峭岩上教两只雏鹰学飞翔的故事。这两只雏鹰从来没有走出过洞穴,因此学飞翔时的心情很复杂。以前,老鹰教雏鹰飞翔时,一般是雏鹰的父亲在峭岩的上边把雏鹰推下去,雏鹰的母亲在下面把雏鹰接住,现在父亲不在只有母亲,所以,母亲的心理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很好地处理了文本:他将文本内容一分为二,要求学生根据前半部分内容推测后半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让学生认真品味前半部分中老鹰和雏鹰的心理,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这样的文本处理方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这节课,学生阅读时的“期待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联想意识
联想既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重要的构思方式。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他们解决开放性的试题。
我们所使用的课本中,有不少文章出自同一作者之手,或属于同一时代、同一风格,借助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加以联想,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
例如,执教《阿长与<山海经>》时,讲到“我”想到《山海经》中那些奇怪的画,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又不好意思逼叔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我就提问学生:“为什么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有一位学生联想到之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我”到三味书屋学习,在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向先生提问“怪哉”一虫是怎么回事,却得到了“‘不知道!’他(先生)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在陈腐落后的时代,小孩子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奇思怪想的,因此,“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阅读教学占据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否重视阅读教学,能否做好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必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李秀芳.在期待中引发心灵共鸣——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3(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关键词】阅读教学 对话意识 期待意识 联想意识
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开始阅读课本时,大多抱有很大的兴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趣逐渐消失。
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出了问题:每学一篇课文,总是要求学生划分段落、分析艺术手法、提炼中心思想,还要从中归纳出知识点以应付考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无法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取而代之的是说不出的苦涩。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期待意识和联想意识,并使其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
一、对话意识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过程,三者之间是平等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而是要凭借内在的修养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认真筛选的,集经典性与人文性于一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深入文本、沉浸其中,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正面”交流,而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且,每一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感悟能力都不一样,阅读文本后获得的理解与感受自然也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读出自己的“味”来,这样,才能突破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
例如,《故乡》中有这么一段话:“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其中的“阿”的读法就颇值得探究。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阿”字的读音有“ā”“ē”以及同“啊”的4种读音(ā、á、ǎ、à),那么在本文中,这个字究竟该读哪一种音呢?学生经过讨论,认为应该读“ǎ”,意为“惊疑”,理由是: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美丽的,而看到眼前“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再加上这次回故乡就是为了别它,“本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让“我”难以置信,也不愿意相信,从情感上接受不了。
这是阅读文本时的一个细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忽略;而如果不仔细研读文本,不能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心思,就有可能把这个字读错,那就误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研读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是以己之心贴“我”心。
二、 期待意识
“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读者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了其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了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日常教学中,这种意识的确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而且,要将这种意识具体落实到教学中,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文本、处理文本,不能只做一个“二传手”,不能死抱着预设的目标不放、走流程,而是要尽可能地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进行辨析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补充,从而引导学生走向解读文本的更深层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期待意识。
这样的“期待”既不能太容易实现,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兴趣;也不能大大超越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他们就会望尘莫及,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注定飞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老鹰在峭岩上教两只雏鹰学飞翔的故事。这两只雏鹰从来没有走出过洞穴,因此学飞翔时的心情很复杂。以前,老鹰教雏鹰飞翔时,一般是雏鹰的父亲在峭岩的上边把雏鹰推下去,雏鹰的母亲在下面把雏鹰接住,现在父亲不在只有母亲,所以,母亲的心理也是非常复杂的。
一位教师在执教时,很好地处理了文本:他将文本内容一分为二,要求学生根据前半部分内容推测后半部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让学生认真品味前半部分中老鹰和雏鹰的心理,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这样的文本处理方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效果非常好。通过这节课,学生阅读时的“期待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联想意识
联想既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重要的构思方式。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非常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他们解决开放性的试题。
我们所使用的课本中,有不少文章出自同一作者之手,或属于同一时代、同一风格,借助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加以联想,也是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法。
例如,执教《阿长与<山海经>》时,讲到“我”想到《山海经》中那些奇怪的画,现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又不好意思逼叔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我就提问学生:“为什么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有一位学生联想到之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我”到三味书屋学习,在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向先生提问“怪哉”一虫是怎么回事,却得到了“‘不知道!’他(先生)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的结果,进而得出结论:在陈腐落后的时代,小孩子是不允许有这样的奇思怪想的,因此,“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阅读教学占据了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否重视阅读教学,能否做好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提升。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必要认真研究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李秀芳.在期待中引发心灵共鸣——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3(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