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意思的十件事儿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构成生命的物质很平凡,原始地球就是孕育生命的子宫。1952年,美国博士生米勒做了生命科学史上最科幻的一个实验:他用烧瓶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环境,一周之后发现,在实验模拟的“海洋”中,生成了大量最基础的生命物质——氨基酸。
  2.活着的根本驱动力,是能量。關于这个问题,最经典的定义来自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他说“生命以负熵为食”。意思是,持续的能量输入,让生物能够在生命周期中,对抗走向灭亡的必然归宿。
  3.对于物种来说,繁殖比永生更重要。繁殖让生命拥有了变化的可能,进化与多样性都是繁殖的副产品。
  4. DNA是生命最“聪明”的“发明”。它把复杂的生命现象都编成密码,存储在一条细长的线上,用一维载体完美记录三维物质。没有DNA这样简洁到极致的解决方案,生命不可能变得如此复杂,也不可能自我复制。
  5.进化的道路上,优势和劣势很难判断。几乎所有生命都用DNA做遗传物质,唯独病毒使用RNA。RNA复制时的错误率很高,但高错误率让病毒能以极快的速度适应环境,迭代进化,穿越亿万年光阴而不灭。
  6.大自然不青睐复杂,也并不宠爱高级生命。今天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生命依然是单细胞生命。活下来并且繁殖后代,是自然选择的唯一标准。
  7.没有细胞分工,就没有人类。分工让细胞功能变得专业,让生命的缤纷有了实现的可能。但分工也剥夺了体细胞繁殖的权利,受到“压迫”的细胞,天然有恢复繁殖能力的“渴求”,癌症就是重获繁殖权的体细胞发动的“叛乱”。
  8.共生,是一种神奇的生存智慧。我们的每个细胞里,都生存着一种“寄生虫”——线粒体,它与生命已经共生20亿年。作为细胞里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拥有自己的基因,独立复制、繁殖,生存在我们的身体里,却并不与我们一体。
  9.人永远无法完美复制自己。“自我意识悖论”注定了这个结局——如果被复制的你没有自我意识,这次复制就并不完美;如果被复制的你拥有自我意识,他就绝不可能认为自己是你的复制品。
  10.自由意志,也许是人类最美好的幻觉。事实上,人类心智的游走方向,会受到遗传蓝图的规范、本能欲望的牵制、生活环境和人生阅历的涂抹。
其他文献
因为工作关系,我这些年总混迹美食圈。然而,正因为喜欢路边店或者“苍蝇馆子”,于是总有朋友找我理论,一般会从环境、文化、店面卫生一直说到烹饪技艺。如果做这样的单项比拼的话,和那些逐渐形成品牌的名门大店相比,路边店确实没有一项有获胜的把握。后来,为了避免口舌之争,我都会祭出一招撒手锏:小馆子,便宜,吃得起。  比如这些天我常去的一家路边店,叫“张妈妈”,三个人吃到肚歪也不过百十元。价格实惠,再加上位置
期刊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
期刊
投资圈里有一个名人,叫王冉。有一次,哈佛大学科学院的院长跟他说到一个现象:原来到哈佛大学挖人的,都是其他高校,比如耶鲁、斯坦福,但最近有个变化,来挖人的都是大公司,什么苹果、谷歌、亚马逊之类的。  这个变化背后,其实是一个大趋势。过去,做学术和做企业应用,在知识上是高度分离的两个行当,但是现在要合流了。  这意味着什么?王冉说:  第一,大公司对世界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它们和政府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
期刊
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绘画首次进入佳士得拍卖行并被拍出高价,引发人们的好奇,还有恐慌。从版权、原创程度到“作品是否有灵魂”,人工智能画家面临质疑,但不会因此止步。《埃德蒙·贝拉米像》  2018年10月25日,世界艺术史上多了一幅“名画”——《埃德蒙·贝拉米像》。许多人相信,这幅新鲜出炉的作品将和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和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一起名垂史册。  这
期刊
每种故事类型都有成熟的套路,就像探案小说通常会从一具尸体或者一个即将成为尸体的人写起。而作家的故事,多半是从他失去灵感开始讲起的。《杰出公民》就是这么开的头。1  中年作家丹尼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的5年里,他成了“空中飞人”,每天忙于出席各种活动,同时笔耕不辍——写了数不清的信件、演讲稿、序言、推荐词,还有讣告,唯独没有写出新作品。丹尼尔外表光鲜,却内心彷徨,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坐在巴
期刊
你新交了个朋友,想知道他的身体状况,有什么好办法呢?  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气色”,但这个词和很多中医词语一样,太虚了,很难下个准确的定义。也有不少人会根据对方的体重指数(BMI)做出判断,但在实际生活中,大胖墩或者骨瘦如柴的人其实是很少见的,大部分人都是中等身材,体重指数所能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也不怎么可靠。  那么,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大致判断出对方的健康状况呢?答案之一是和对方握个
期刊
我认识一个人,他十九岁时深爱过  在三个月里深爱过一个女人,  但那是一种不可能的爱,一种  一日天堂十日地狱的爱。从此  他浪迹天涯,在所到之處待上几个月  没有再爱过别的女人,因为她们  最多也只是可爱、可能爱的;  他不再有痛苦或烦恼,因为没有痛苦或烦恼  及得上他的地狱的十分之一,  他也不再有幸福或欢乐,追求或成就,因为没有什么  及得上他的天堂的十分之一,  唯有一片持续而低沉的悲伤 
期刊
《米其林指南》是法国知名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公司所出版的美食及旅游指南书籍的总称,其中以评鉴餐厅及旅馆、书皮为红色的“红色指南”最具代表性,所以有时《米其林指南》一词特指“红色指南”。《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期间。  最初,《指南》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的,但在1920年,米其林兄弟做出了3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指南应该包括餐馆的信息;放到书店里去卖;不再接受广告。1926年,米其林星级评
期刊
我十三岁、妹妹十岁那年的暑假,我们两人去山梨旅行。舅舅在山梨一所大学的研究所工作,我们去他那里玩。那是第一次没有大人陪伴的旅行。当时妹妹身体情况比较正常,父母准许我们自己出行。  舅舅还年轻,独身(至今仍独身)。记得当时他刚三十岁。他研究(至今仍研究)遗传因子,沉默寡言,多少有些遗世独立,但为人坦诚,性格直率。而且他是热心的读书人,所知事情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尤其喜欢在山里行走。我们两个都很喜欢
期刊
微博@WeLens發起了一个征集话题:“分享一张你拍的好看的陌生人照片,讲一讲心路历程。”引来众多网友回复。我们挑选几则,以表现普通人生活之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