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包办”婚姻的延安女青年

来源 :文史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anCr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岗是1938年4月担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书记的。此时的延安已经成为抗日民主的一面旗帜,众多的热血青年涌入延安。高岗,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与结发之妻杨芝芳离异的。
  晚年的杨芝芳曾回忆她与高岗离婚的情景:那时高岗已经是陕甘宁边区的领导,经常出席各种会议。我是家庭妇女,又是小脚,外边又来了很多年轻的革命的女同志,所以,高岗提出要分开。记得是王子宜(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厅长)跟我谈的。他说,高岗活动很多,经常出头露面,你是小脚,与高岗一起出面不太合适,最好与高岗分开。我就同意了。分开后,我们还是革命同志,经常有联系,他作报告我也去听。我与李力群(高岗的第二位妻子)相处得也很好。
  高岗与杨芝芳的离异,并非如某些传言所讲,系高岗生活作风糜烂所致,而是与当时的环境、风气、地位有关。当时“陕甘宁边区婚姻法”已经公布,婚姻自由的新风在革命队伍内部迅速传播。为了革命事业与个人幸福,不少领导干部都与早年的包办婚姻脱钩,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年轻知识女性重结良缘。
  高岗与杨芝芳离异后并未马上结婚,到了1940年,高岗才与时年19岁的李力群缔结良缘。
  李力群1937年来延安之前,是徐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的高材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与几位同学辗转来到了西安,并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下,来到了延安。
  1938年,李力群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没有想到,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考验,在她毫无准备时已经悄然降临身边。
  1998年,晚年的李力群回忆了她半个世纪前与高岗结婚时的戏剧性场面:
  “我17岁去延安,后进党校学习。有一天,高岗去党校讲党建课。我个子小,听课时始终坐在前面,他可能在讲课时就看上了我。党校学习结束后,陈云就把我留在了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当时我很不情愿,我愿意去敌后,我觉得这里的人太土,但组织上的安排必须服从。不久,高岗就带我出差去了安塞,这次出差大约有三四天。出差回来后,毛主席请我们吃饭,是高岗带我一起去的。毛主席请我们吃腊肉,席间毛主席说了许多高岗的好话,让我向高岗学习,而且说,你将来如果能找到这样的对象如何如何。我当时心里就一惊,因为那时候我见到高岗就害怕,他样子很凶,又是大首长,但毛主席的意思我已有所觉察。又过了几天,王明、王若飞、习仲勋等人又请我和高岗吃饭,还请周围的一些小姑娘吃枣,并说今天就是结婚的日子。一听这话,我撒腿就跑,一直跑到了延河边。但这时王若飞找到我说,党员要听党的话,这也是党的安排。他劝我回去,但我当时还是没回窑洞吃饭。”
  “就这样,我们没有任何感情,一天也没恋爱,就结婚了。结婚后,高岗半年内不准我下山,怕我见到同学们。后来,我对陈云等人说,是你们把我强配给他的。不过,结婚后他对我还不错。”
  为追求民主、自由而来到延安的李力群,却“遭遇”了这样一场“包办”婚姻。不过,这并非是一场封建的包办婚姻,只不过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种政治色彩伴随着李力群度过了坎坷的半个多世纪。
  (责任编辑/亚闻)
其他文献
2019年,陕西省审计厅利用大数据系统正式对省级一级预算部门单位实行审计全覆盖,经过不断总结完善提高,目前审计的对象已逐步向二、三级预算单位延伸,审计内容逐步向绩效和政
期刊
本文在客观分析流通业引导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功能、流通业自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流通业促进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作用的基础上,引入熵值分析方法并应
本文研究了流通效率提升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并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流通效率提升对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随后,本文通过构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