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来想谈一个大的话题,例如论婚礼影像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地位演变,或者中国婚礼影像之未来展望,或者婚礼摄像师如何年入百万,后来觉得不靠谱。很多跟国际上的差距,就差在意识形态上。那么就说说我们“淼视觉工作室”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如果能对你有所触动,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下去吧。
踏入 影像行当
在2009年初,我辞职成为一名婚礼摄影师,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名气和口碑。在此期间创办“傲秀网”,结识了非常多的国内和国外的婚礼摄影师,并进入WPJA(国际婚礼摄影联盟)。可以说在与很多摄影师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欣赏力和拍摄技巧,受益匪浅。也有幸与很多摄影师如北极熊陈功、卜马、ing老张、歪猫、Tang、张小翼等成为朋友。可以说赶上了比较好的大环境,发展比较顺利。
摄影有了一定基础,订单的数量上升,很多新人都有一个需求,就是摄影和摄像如果找两个团队那么会增加难度,同时也担心配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推出了摄影和摄像合并的套系,比较受欢迎。当然那时候主要还是松下180和索尼PD190的标清摄像机,找关系不错的摄像师来拍摄。后来没有多久,我发现有人开始搞高清婚礼摄像,一下子开始关注起来。
青少年 时代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电影。记得初中的时候,偷偷把我哥结婚买的录像机拿到阁楼,配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每个礼拜跑租录像带的地方租3盘一口气看完,爽的不行。开始是看港台武打片,后来看完发哥的觉得其他的就没意思了,开始看美国片,科幻为主,那叫一个如痴如醉啊!记忆深刻的有《机械战警》、《未来水世界》、《ET》、《剪刀手爱德华》、《异形》等等,反正大家也都看过的片子。看得入神的时候每段台词都能背下来,不过好像都是翻译成中文的,否则那时候考雅思咱就出去了。那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能自己拍一个电影就好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近20年。
好戏不长,爹妈怕影响学习给禁了。然后就是考高中、考大学、毕业找工作。当别人过的生活同自己过的也没什么两样的时候,我觉得这好像跟小时候的理想相悖,这不等于白活了么。我2009年辞职的时候,是在IT行业工作的第五年,当走出某著名IT公司的时候,心里只有对于未来可以实现小时候梦想的期待和兴奋,我知道一定可以做到。
关注 高清 错失良机
我一直认为,看事情要看得远,但是又不能太远。当高清婚礼摄像出来之后,显然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我从网上寻找了几家可以制作高清视频的团队,并研究了一些技术参数,算是初步对于视频方面进行了粗略的了解,为之后拍摄佳能EOS 5D Mark Ⅱ视频打了一个基础。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工作室视频部分高清已经占有了近一半的比例,主要拍摄器材是索尼HDR-FX1E、HVR-Z1C、索尼HVR-Z5C、松下AG-HMC153MC等,拍摄格式主要是1080i,分辨率是1440×1080非方形像素,画面自然是比标清要清晰,比较受新人的欢迎。但是我心里总是感觉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后来没多久,一位摄像师朋友找我聊天,提到一种国外新的婚礼摄像形态,并给我演示了片子。当然,是stillmotion的作品。我觉得这种片子才是最高级的,但是很明显要达到这种水准在国内是不现实的。这位摄像师朋友说他要做这种片子,我深深地被他的话打动了,他说:不出一年这种片子将领导中国的婚礼摄像。我说:“好吧,你加油干,我支持你!”
这个人后来把手里的HVR-Z1C卖掉,买进佳能EOS 5D Mark Ⅱ,在没有中文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边实践边研究,成立了后来被人耳熟能详的工作室。事情果然如他所说的在发展,但是我由于2010年专注于婚礼摄影,错过了最好的起步阶段。当然最真实的原因就是:视频相对摄影来说是非常难的项目。有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大家理解摄影很简单,大家都照过照片,生活水平提升了,单反也家家都有,并不稀罕。视频就不同了,貌似有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提摄像机的都像是导演范儿,不敢轻易染指。我也是如此的念头,何况当时摄影的价格已经比普遍的摄像要高很多,而且更加轻松一些,根本没想其他的事情。
不在 沉默中爆发 就在……
沉默终于爆发了,很快,几个团队推出了单反婚礼视频作品,其画面之精致、镜头之华丽、色彩之舒服、剪辑之贴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片子形成极大反差。利用网络扩散的便捷性,几乎一夜之间,标清的片子就跟VCD被DVD淘汰一样不被提起。
我知道:晚了。
当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OK,晚了,但是还不算太晚。应该说,只要开始做,就永远不晚。我用几天的时间,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很明显,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有基本齐备的器材,有摄影构图的基础,有一颗喜欢拍电影的心,当然直到现在婚礼视频可能也被一些人所认为算不上电影,慢慢来吧。劣势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来没拍过。
我从来不避讳自己从业时间短的情况,或者说我认为这并非一个说不出口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做,经验总会越来越多的。从那时候,开始大量地浏览学习单反视频的相关拍摄资料,同时买了几十本电影拍摄的书和光盘。在2010年底这几个月,通过在家、在花园、在马路等地方模拟拍摄脑子里的镜头,感觉不难啊。
有句话说:“盲目的自信会带来比无知更惨痛的失败”。当我试图把拍摄的素材,剪辑到一起的时候,觉得刚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瞬间崩塌了。当时给自己立下理想状态的目标是一个月模拟练手,一个月之后开始正式拍婚礼。太乐观了。摄像跟摄影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啊。从摄影到摄像,需要跨越的门槛太多了。虽然摄影达到顶级水准同样不易,但是视频的确更复杂一些。
OK,这已经克服了一条,其他的看上去就没那么难了。一旦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2010年底给朋友拍了几场,开始怕砸了还找摄像机主拍。后来感觉顺手了就正式作为业务推出,当然那时候价格不算高。后期开始用Edius 5.5,拍摄mov的素材先转码成为HQ,文件增大2-3倍,硬盘很快就用光了然后再买,图便宜买西数的绿盘,速度慢的很,转码就需要两天,剪辑开始的时候不熟练,后来速度慢慢上来了。调色开始用自带的,后来用Looks。总之完整的流程做下来,费劲是费了很多,不过总算是有成片了。这种过程现在回忆起来,是蛮享受的,累是累但是感觉不到。输出片子的时候看着进度条一点一点地走,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团队 建设浮出水面
2011年初,由于几个样片感觉还可以,新人也比较认同单反视频拍摄婚礼的理念,接的单子逐渐多起来。后期平台也换成了苹果系统,final cut 系列,调色用Color,感觉品质的确有提升。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团队。
技术可以学习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电影需要的专业人员何止上百。摄影更多依靠单兵作战,偶尔小规模团队协作。婚礼单反视频拍摄,则需要至少三人为主力。开始的时候意识还停留在摄影阶段,自己拍自己的,机位不少但是缺乏配合,总感觉其他队员拍出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镜头。有时候一个片子大概80%的镜头是我拍摄的,肯定不能长期这样下去啊。于是分镜头脚本等就用上了。逐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详细的任务。对于很多术语也做了沟通。我自己拍摄的镜头比例开始下降,我想这才是对的。
但是问题又来了,团队是有了但相当松散,大部分队员跟我一样以前都没做过视频,现在想想真是面红耳赤啊。有人问为什么不找本身是摄像师的人加入,我也说不上来。这样辛苦地干到了3月份,第一个团队的核心成员Lee加入了,跟之前队员不同的是,他是辞职加入的,特长是影视制作专业。然后5月份,第二个团队核心成员东升加入了,他也是辞职加入的,特长是英语专业八级。8月份,第三个团队核心成员宇豪加入了,他是辍学加入的,特长是设计。加上最早加入的Amber,至此淼视觉核心团队构建完毕。我们有独立的写字楼工作室,虽然比较简陋;我们每人都有5D Mark Ⅱ;我们都比较年轻;我们每天进行集体观摩学习研究;我们逐渐形成每个人的任务细节;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整体。
回眸 与展望
2011年10月,我们拍摄了近20场婚礼,其中半数在非北京城市。对于我们仅仅依靠一个博客进行宣传的团队来说,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永远忘不了10月1日在山西拍摄完毕回北京的T2转到T3航站楼飞往上海,然后奔赴南通拍摄10月2日的婚礼。在首都机场大厅我们背着几十斤的器材呼啸而过,因为飞机晚点仅差3分钟舱门就要关闭,在冲进机舱的那一刻,只感觉惊魂未定。我从来没有过那种跑的撕心裂肺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缺氧,更是因为在1000公里之外,有两个相爱的人早在半年前就等待我们为他们记录最幸福的一刻。如果我们爽约,我们对不起的是这份信任。
在2011年下半年的密集的锤炼之后,我想说我们终于成熟了。我们的器材也在不断地升级,附表是现在的器材配置,可以说赚点钱都投入到里面了,因为我们只想拍出最好的片子。
终于来到2012年了,一场山东和一场四川的婚礼在等待我们,我在济南某酒店写下接下来的文字。五天内要辗转六个城市,虽然有的地方我们是匆匆过客,但是仍旧感谢团队的每个人、朋友和家人,感谢每一位选择我们的新人,同时还有认可我们但是最后遗憾未能为您服务的新人,感谢看到这篇文字的所有的朋友。
在2012年,我们拍摄电影的梦想已经开始启动,剧本和分镜头正在筹备中。这将是一个微电影,讲述婚礼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我们来拍摄,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期待我们学习到的电影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婚礼影像之中,严格来说婚礼影像就是纪录片的分支。
踏入 影像行当
在2009年初,我辞职成为一名婚礼摄影师,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名气和口碑。在此期间创办“傲秀网”,结识了非常多的国内和国外的婚礼摄影师,并进入WPJA(国际婚礼摄影联盟)。可以说在与很多摄影师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欣赏力和拍摄技巧,受益匪浅。也有幸与很多摄影师如北极熊陈功、卜马、ing老张、歪猫、Tang、张小翼等成为朋友。可以说赶上了比较好的大环境,发展比较顺利。
摄影有了一定基础,订单的数量上升,很多新人都有一个需求,就是摄影和摄像如果找两个团队那么会增加难度,同时也担心配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推出了摄影和摄像合并的套系,比较受欢迎。当然那时候主要还是松下180和索尼PD190的标清摄像机,找关系不错的摄像师来拍摄。后来没有多久,我发现有人开始搞高清婚礼摄像,一下子开始关注起来。
青少年 时代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电影。记得初中的时候,偷偷把我哥结婚买的录像机拿到阁楼,配一个14英寸的黑白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每个礼拜跑租录像带的地方租3盘一口气看完,爽的不行。开始是看港台武打片,后来看完发哥的觉得其他的就没意思了,开始看美国片,科幻为主,那叫一个如痴如醉啊!记忆深刻的有《机械战警》、《未来水世界》、《ET》、《剪刀手爱德华》、《异形》等等,反正大家也都看过的片子。看得入神的时候每段台词都能背下来,不过好像都是翻译成中文的,否则那时候考雅思咱就出去了。那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能自己拍一个电影就好了。没想到这一等就是近20年。
好戏不长,爹妈怕影响学习给禁了。然后就是考高中、考大学、毕业找工作。当别人过的生活同自己过的也没什么两样的时候,我觉得这好像跟小时候的理想相悖,这不等于白活了么。我2009年辞职的时候,是在IT行业工作的第五年,当走出某著名IT公司的时候,心里只有对于未来可以实现小时候梦想的期待和兴奋,我知道一定可以做到。
关注 高清 错失良机
我一直认为,看事情要看得远,但是又不能太远。当高清婚礼摄像出来之后,显然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我从网上寻找了几家可以制作高清视频的团队,并研究了一些技术参数,算是初步对于视频方面进行了粗略的了解,为之后拍摄佳能EOS 5D Mark Ⅱ视频打了一个基础。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工作室视频部分高清已经占有了近一半的比例,主要拍摄器材是索尼HDR-FX1E、HVR-Z1C、索尼HVR-Z5C、松下AG-HMC153MC等,拍摄格式主要是1080i,分辨率是1440×1080非方形像素,画面自然是比标清要清晰,比较受新人的欢迎。但是我心里总是感觉这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后来没多久,一位摄像师朋友找我聊天,提到一种国外新的婚礼摄像形态,并给我演示了片子。当然,是stillmotion的作品。我觉得这种片子才是最高级的,但是很明显要达到这种水准在国内是不现实的。这位摄像师朋友说他要做这种片子,我深深地被他的话打动了,他说:不出一年这种片子将领导中国的婚礼摄像。我说:“好吧,你加油干,我支持你!”
这个人后来把手里的HVR-Z1C卖掉,买进佳能EOS 5D Mark Ⅱ,在没有中文参考资料的情况下,边实践边研究,成立了后来被人耳熟能详的工作室。事情果然如他所说的在发展,但是我由于2010年专注于婚礼摄影,错过了最好的起步阶段。当然最真实的原因就是:视频相对摄影来说是非常难的项目。有同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大家理解摄影很简单,大家都照过照片,生活水平提升了,单反也家家都有,并不稀罕。视频就不同了,貌似有一种神秘兮兮的感觉,提摄像机的都像是导演范儿,不敢轻易染指。我也是如此的念头,何况当时摄影的价格已经比普遍的摄像要高很多,而且更加轻松一些,根本没想其他的事情。
不在 沉默中爆发 就在……
沉默终于爆发了,很快,几个团队推出了单反婚礼视频作品,其画面之精致、镜头之华丽、色彩之舒服、剪辑之贴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片子形成极大反差。利用网络扩散的便捷性,几乎一夜之间,标清的片子就跟VCD被DVD淘汰一样不被提起。
我知道:晚了。
当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OK,晚了,但是还不算太晚。应该说,只要开始做,就永远不晚。我用几天的时间,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很明显,有一定的客户资源,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有基本齐备的器材,有摄影构图的基础,有一颗喜欢拍电影的心,当然直到现在婚礼视频可能也被一些人所认为算不上电影,慢慢来吧。劣势呢,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来没拍过。
我从来不避讳自己从业时间短的情况,或者说我认为这并非一个说不出口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做,经验总会越来越多的。从那时候,开始大量地浏览学习单反视频的相关拍摄资料,同时买了几十本电影拍摄的书和光盘。在2010年底这几个月,通过在家、在花园、在马路等地方模拟拍摄脑子里的镜头,感觉不难啊。
有句话说:“盲目的自信会带来比无知更惨痛的失败”。当我试图把拍摄的素材,剪辑到一起的时候,觉得刚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点自信,瞬间崩塌了。当时给自己立下理想状态的目标是一个月模拟练手,一个月之后开始正式拍婚礼。太乐观了。摄像跟摄影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啊。从摄影到摄像,需要跨越的门槛太多了。虽然摄影达到顶级水准同样不易,但是视频的确更复杂一些。
OK,这已经克服了一条,其他的看上去就没那么难了。一旦开始就成功了一半。
2010年底给朋友拍了几场,开始怕砸了还找摄像机主拍。后来感觉顺手了就正式作为业务推出,当然那时候价格不算高。后期开始用Edius 5.5,拍摄mov的素材先转码成为HQ,文件增大2-3倍,硬盘很快就用光了然后再买,图便宜买西数的绿盘,速度慢的很,转码就需要两天,剪辑开始的时候不熟练,后来速度慢慢上来了。调色开始用自带的,后来用Looks。总之完整的流程做下来,费劲是费了很多,不过总算是有成片了。这种过程现在回忆起来,是蛮享受的,累是累但是感觉不到。输出片子的时候看着进度条一点一点地走,有种想流泪的冲动。
团队 建设浮出水面
2011年初,由于几个样片感觉还可以,新人也比较认同单反视频拍摄婚礼的理念,接的单子逐渐多起来。后期平台也换成了苹果系统,final cut 系列,调色用Color,感觉品质的确有提升。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团队。
技术可以学习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电影需要的专业人员何止上百。摄影更多依靠单兵作战,偶尔小规模团队协作。婚礼单反视频拍摄,则需要至少三人为主力。开始的时候意识还停留在摄影阶段,自己拍自己的,机位不少但是缺乏配合,总感觉其他队员拍出来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镜头。有时候一个片子大概80%的镜头是我拍摄的,肯定不能长期这样下去啊。于是分镜头脚本等就用上了。逐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详细的任务。对于很多术语也做了沟通。我自己拍摄的镜头比例开始下降,我想这才是对的。
但是问题又来了,团队是有了但相当松散,大部分队员跟我一样以前都没做过视频,现在想想真是面红耳赤啊。有人问为什么不找本身是摄像师的人加入,我也说不上来。这样辛苦地干到了3月份,第一个团队的核心成员Lee加入了,跟之前队员不同的是,他是辞职加入的,特长是影视制作专业。然后5月份,第二个团队核心成员东升加入了,他也是辞职加入的,特长是英语专业八级。8月份,第三个团队核心成员宇豪加入了,他是辍学加入的,特长是设计。加上最早加入的Amber,至此淼视觉核心团队构建完毕。我们有独立的写字楼工作室,虽然比较简陋;我们每人都有5D Mark Ⅱ;我们都比较年轻;我们每天进行集体观摩学习研究;我们逐渐形成每个人的任务细节;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整体。
回眸 与展望
2011年10月,我们拍摄了近20场婚礼,其中半数在非北京城市。对于我们仅仅依靠一个博客进行宣传的团队来说,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永远忘不了10月1日在山西拍摄完毕回北京的T2转到T3航站楼飞往上海,然后奔赴南通拍摄10月2日的婚礼。在首都机场大厅我们背着几十斤的器材呼啸而过,因为飞机晚点仅差3分钟舱门就要关闭,在冲进机舱的那一刻,只感觉惊魂未定。我从来没有过那种跑的撕心裂肺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缺氧,更是因为在1000公里之外,有两个相爱的人早在半年前就等待我们为他们记录最幸福的一刻。如果我们爽约,我们对不起的是这份信任。
在2011年下半年的密集的锤炼之后,我想说我们终于成熟了。我们的器材也在不断地升级,附表是现在的器材配置,可以说赚点钱都投入到里面了,因为我们只想拍出最好的片子。
终于来到2012年了,一场山东和一场四川的婚礼在等待我们,我在济南某酒店写下接下来的文字。五天内要辗转六个城市,虽然有的地方我们是匆匆过客,但是仍旧感谢团队的每个人、朋友和家人,感谢每一位选择我们的新人,同时还有认可我们但是最后遗憾未能为您服务的新人,感谢看到这篇文字的所有的朋友。
在2012年,我们拍摄电影的梦想已经开始启动,剧本和分镜头正在筹备中。这将是一个微电影,讲述婚礼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我们来拍摄,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悲欢离合,这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也期待我们学习到的电影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婚礼影像之中,严格来说婚礼影像就是纪录片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