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资产生强大吸引力,本文分析了在低廉劳动力成本和良好市场发展势头的大背景下,影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发现境外投资者首选把投资收益留置境内或以增资的方式滞留境内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本币升值对投资收益处置影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收益分流出现多元化趋势,并据此对调控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行为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存;热钱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38-03
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以及将投资收益留存境内,其主要因素在于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与预期,使得一部分投资收益转化为“热钱”滞留在国内。一旦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或者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后,这部分投资收益终究需要兑现,可以名正言顺地迅速出境,并有可能使资金流出更加集中,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收益中主要有职工报酬和投资报酬,本文重点分析最重要的投资报酬部分,即外资在我国投资过程中的利润收益状况。
一、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现状及处置方式分析
一般地,外商投资企业对其利润处置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逐年分配利润并及时汇出;二是转增资于本企业或再投资于境内其他领域或企业;三是利润逐年分配但不汇出,留用企业内部周转;四是利润不作分配而留用。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处置的具体操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一般为:(1)对税后净利润,贷记结转至“未分配利润”科目,出现亏损时,相应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如有未弥补亏损,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的减项反映;(2)根据董事会确定的“三项基金”提取比例、分配利润的比例以及投资方股权份额进行股利分配时,借记冲减“未分配利润”,贷记转入“应付股利”科目;(3)投资者提取股利时,则借记冲减“应付股利”余额。[1]所以,从会计核算角度划分,企业利润处置的结果包括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汇改以来,外资企业利润主体走势表现:一是外资企业利润增加迅速;二是投资收益率高出市场平均;三是利润多留存境内;四是汇改后企业投资收益流向逐步多样化。
2000年以来,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逐渐增加,外资企业年度净利润增长迅速,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平均值。但外资企业利润留存境内现象非常突出,部分外资企业自成立以来从未汇出投资收益。按照国际货币组织的统计,FDI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2]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FDI在华投资收益率大约是10%。[3]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那么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约为60亿美元,加之多年来留存多、汇出少,因此,如果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进而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
二、影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利润不分配或转增资本的做法是“变外为内”的具体实施。当前跨国公司为了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和保持竞争优势,以资源最佳配置为目标,把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分解到全球不同区位进行生产,使国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恰好是承接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目的国之一。通过在世界上成长性最好的中国市场投资,将中国纳入其国际化经营棋局,变中国市场为其内部市场,降低交易费用和克服中间品市场不完善对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已成为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最好解释。[4]此种状况下,已经成功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和风险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境外投资者必将首选把自己的利润以继续增加投资的方式滞留境内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宏观原因分析
1.企业类型的不同使得投资收益的处置不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从所占的比重来看,合资与独资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他们在法律形式、组织结构和风险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投资收益处置势必存在一定的区别。
外商独资是由外国公司依靠其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外商对公司的经营负全部责任,担当全部风险,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外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并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独资企业对利润处置具有全部自主权。一般情况下,为避开中国境内信贷融资难等问题,一般将投资收益不予分配,多留置企业充当企业流动资金用。如有的外资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将投资收益留置,未作分配。原因就在于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受当地金融环境(金融高风险区)及金融机构授权不足、信贷审批门槛过高的影响,企业无法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正常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
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经营管理,共同分享利润,并共同承担风险。采用合资方式可以较快地进入当地市场,获得当地经营的信息和知识,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合资方式在经营和管理中会遇到较多困难,如经济利益的冲突,双方经营目标的不一致,商业文化中的不协调等。中外合资双方存在利益竞争与互相监督,对利润分配的要求是外国投资者的自然反应,利润分配就比较正常。
2.投资动机的不同使得对投资收益的使用不同。根据投资动机可以简单地将FDI分为两种类型:出口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投资是指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出口导向型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获得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并出口,或者是利用这些资源生产产品从而返销到母国或出口到第三国。一般而言,出口导向型企业对投资收益多倾向于不分配利润充作企业流动资金,投资收益处置临时性强;市场导向型企业多倾向于将分配利润转增企业资本,扩大投资规模,同时将少部分利润汇往境外投资者,投资收益处置具有长远考虑。
3.企业规模影响投资收益分配。规模小的外国投资者受流动资金紧张困扰,多倾向于将利润留置企业补充经营资金。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利润分配较自由,但受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在看好当地市场的情况下,利润分配外方利润转增资,或者以未分配利润形式留存境内。
4.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影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持续稳定升值,外资企业以人民币形式存在以及分配的利润留存境内本身就在逐步增值。
5.外资企业市场发展前景是投资收益处置的重要考虑因素。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收益的巨大利润吸引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持续看好,引致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高需求,直接影响对投资收益的处置方式。
6.利润留存境内是外资企业成本收益综合考量的结果。一是年度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二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第1-2年免税,第3-5年减半税率为16.5%;三是利润留用企业内部所享受的年利率,一般的平均水平为按照5%计息。同时,如果不考虑资金汇出费用,不计利息税因素,忽略利润再投资的退税因素,且企业连续选择同一种利润处置方式,并不考虑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综合以上因素,外资企业在利润处置中,选择利润留用的整体收益远远高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代表的资金在境外的平均收益水平,而在留用利润中,又以转增资和再投资的平均收益为最大。在成本收益差巨大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留置企业成为企业的本能选择。[5]
(二)微观原因分析
1.投资机会的限制。前述设定10%的直接投资收益率在我国只是平均水平,且内含的假定条件是有充分的投资选择。而实际情况却是,长期以来外资可以涉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有限,且由于产品性质和市场变化等原因,能持续保持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也同样有限。就调查对象企业情况看,在自身投资收益率高达20%以上的情况下,利润留置企业成为自愿选择。
2.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外商投资企业将外方所得利润在境内增资或再投资于其他企业,有关的审批程序复杂,涉及外经贸委、工商、税务和外汇管理多个部门,企业在报批环节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所以企业多件变更投资收益以未分配利润留置,增资或者再投资占比低。
3.资产流动性的影响。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庞大,因此利润难以及时分配,即使进行了分配也无法套现再投资或汇出。如农产品油脂加工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巨大,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途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庞大,中外方投资者协商同意将全部利润留置企业使用。
4.融资的需要。由于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无法在国内上市融资,保持一定的未分配利润,既维护了企业债权人信心,利于增加权益资本,也是一种比较经济且简单的内部筹资方式。
鉴于上述造成我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用存量原因的复杂性,管理上应注意把握结构调整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即灵活运用各类性质的措施改变资金流动的利益驱动因素,在动态中寻求流量与存量间的平衡。
三、避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内生“热钱”的建议
(一)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增强成本和风险意识
结合国际投资管理经验,外商直接投资是典型的准债务,它与对外举债无本质区别,虽不用付息,但要允许投资方汇回利润。因此,外资企业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是一种对外支付义务的债务。外资企业利润大量留置机构境内,形成内生性“热钱”,不利于国际收支失衡状态的调整。鉴于上述造成我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用存量原因的复杂性,管理上应注意把握结构调整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即灵活运用各类性质的措施改变资金流动的利益驱动因素,在动态中寻求流量与存量间的平衡。虽然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具有完全自主性,但要对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的处置进行必要的合理引导,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改变当前外资引入的结构,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引资时缺乏成本意识,致使在面对高速发展之际,不知不觉地走到金融危机和环境危害的阴影中。
(二)对投资收益处置应着力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搭配与协调
1.采用与税收政策匹配的方式,进行数量控制,引导合理、合法、合规的正常利润汇出,增加超额、非正常汇出的交易成本。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政策都包含对外资利润汇出征税的规定。根据国际惯例,我国也可以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利润汇出环节进行税收改革的尝试,如对利润汇出设定最低起征点等措施。还可以在外商购汇汇出利润时,对外汇交易行为征税,避免外资将利润过快太多的抽走。
2.扩大企业投资收益使用渠道,减少利润集中流出。配合近期有关逐步放开在华外企上市融资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外部融资渠道,有序引导和规范其使用投资收益的内部融资行为,并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再投资的成本,合理疏导存量。如允许外资企业可以以分配利润投资B股市场,扩大允许经营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外汇市场衍生交易的企业范围,降低入市门槛。
3.均衡引导FDI资金的流入流出。面对FDI一旦出现集中汇回的可能性及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要密切关注投资利益的变动趋势,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对其总量和结构比例进行统计监测。二是外汇局要把握外商投资的总体及平均利润率水平,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引导外资企业均衡地流入流出。[6]三是在引入外资的政策上注意调整,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适当减少。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引进外资的门槛,对一些与我国合作开发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我们仍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对于那些不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投资,应慎重决策。四是加大力度促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鼓励成熟行业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外输出资本,实施产业的国际转移。[7]
4.将投资收益纳入外债管理。对于未能汇出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未分配利润或已分配利润纳入外债管理,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便于全面掌握情况。
5.调整使用外资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出发点是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基点来考虑利用外资,而不能用国内的产业结构去适应外商直接投资的要求。经济增长更多要依靠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追捧外资,放弃“以我为主”的发展方针。■
参考文献:
[1] 石人瑾.外商投资企业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R].2003年9月18日.
[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观点综述[R].2004年3月4日.
[4] 郑湘娟,陈仲常,张顺心.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12).
[5] 盖地著.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南京:南开大学初版社,2007.
[6] 魏浩.我国外资优惠政策与国家经济安全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3,(1).
[7]中国引进外资战略需要反思[N]. 中华工商时报, 2004-02-24.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存;热钱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1-0038-03
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以及将投资收益留存境内,其主要因素在于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与预期,使得一部分投资收益转化为“热钱”滞留在国内。一旦中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或者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后,这部分投资收益终究需要兑现,可以名正言顺地迅速出境,并有可能使资金流出更加集中,有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平衡表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投资收益中主要有职工报酬和投资报酬,本文重点分析最重要的投资报酬部分,即外资在我国投资过程中的利润收益状况。
一、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现状及处置方式分析
一般地,外商投资企业对其利润处置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逐年分配利润并及时汇出;二是转增资于本企业或再投资于境内其他领域或企业;三是利润逐年分配但不汇出,留用企业内部周转;四是利润不作分配而留用。
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处置的具体操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一般为:(1)对税后净利润,贷记结转至“未分配利润”科目,出现亏损时,相应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余额,如有未弥补亏损,则作为未分配利润的减项反映;(2)根据董事会确定的“三项基金”提取比例、分配利润的比例以及投资方股权份额进行股利分配时,借记冲减“未分配利润”,贷记转入“应付股利”科目;(3)投资者提取股利时,则借记冲减“应付股利”余额。[1]所以,从会计核算角度划分,企业利润处置的结果包括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两部分。
汇改以来,外资企业利润主体走势表现:一是外资企业利润增加迅速;二是投资收益率高出市场平均;三是利润多留存境内;四是汇改后企业投资收益流向逐步多样化。
2000年以来,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逐渐增加,外资企业年度净利润增长迅速,投资收益率超过市场平均值。但外资企业利润留存境内现象非常突出,部分外资企业自成立以来从未汇出投资收益。按照国际货币组织的统计,FDI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2]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FDI在华投资收益率大约是10%。[3]即使按10%的年回报率来计算,那么外商在我国的年投资收益约为60亿美元,加之多年来留存多、汇出少,因此,如果外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在短时期内集中汇出就有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项目借方余额的急剧增加,进而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产生危机。
二、影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利润不分配或转增资本的做法是“变外为内”的具体实施。当前跨国公司为了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和保持竞争优势,以资源最佳配置为目标,把生产活动的不同环节分解到全球不同区位进行生产,使国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恰好是承接这种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目的国之一。通过在世界上成长性最好的中国市场投资,将中国纳入其国际化经营棋局,变中国市场为其内部市场,降低交易费用和克服中间品市场不完善对其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已成为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最好解释。[4]此种状况下,已经成功进入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如我国经济和政治形势没有太大的变化和风险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境外投资者必将首选把自己的利润以继续增加投资的方式滞留境内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一)宏观原因分析
1.企业类型的不同使得投资收益的处置不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从所占的比重来看,合资与独资是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他们在法律形式、组织结构和风险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所关注的投资收益处置势必存在一定的区别。
外商独资是由外国公司依靠其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外商对公司的经营负全部责任,担当全部风险,有利于集中统一管理,但外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并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独资企业对利润处置具有全部自主权。一般情况下,为避开中国境内信贷融资难等问题,一般将投资收益不予分配,多留置企业充当企业流动资金用。如有的外资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将投资收益留置,未作分配。原因就在于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受当地金融环境(金融高风险区)及金融机构授权不足、信贷审批门槛过高的影响,企业无法从当地金融机构获得正常需要的流动资金贷款。
合资企业中外双方共同经营管理,共同分享利润,并共同承担风险。采用合资方式可以较快地进入当地市场,获得当地经营的信息和知识,降低经营风险。但是,合资方式在经营和管理中会遇到较多困难,如经济利益的冲突,双方经营目标的不一致,商业文化中的不协调等。中外合资双方存在利益竞争与互相监督,对利润分配的要求是外国投资者的自然反应,利润分配就比较正常。
2.投资动机的不同使得对投资收益的使用不同。根据投资动机可以简单地将FDI分为两种类型:出口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投资是指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占领海外市场;出口导向型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获得东道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并出口,或者是利用这些资源生产产品从而返销到母国或出口到第三国。一般而言,出口导向型企业对投资收益多倾向于不分配利润充作企业流动资金,投资收益处置临时性强;市场导向型企业多倾向于将分配利润转增企业资本,扩大投资规模,同时将少部分利润汇往境外投资者,投资收益处置具有长远考虑。
3.企业规模影响投资收益分配。规模小的外国投资者受流动资金紧张困扰,多倾向于将利润留置企业补充经营资金。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利润分配较自由,但受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在看好当地市场的情况下,利润分配外方利润转增资,或者以未分配利润形式留存境内。
4.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直接影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方式。人民币兑美元持续稳定升值,外资企业以人民币形式存在以及分配的利润留存境内本身就在逐步增值。
5.外资企业市场发展前景是投资收益处置的重要考虑因素。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资收益的巨大利润吸引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持续看好,引致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高需求,直接影响对投资收益的处置方式。
6.利润留存境内是外资企业成本收益综合考量的结果。一是年度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二是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第1-2年免税,第3-5年减半税率为16.5%;三是利润留用企业内部所享受的年利率,一般的平均水平为按照5%计息。同时,如果不考虑资金汇出费用,不计利息税因素,忽略利润再投资的退税因素,且企业连续选择同一种利润处置方式,并不考虑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综合以上因素,外资企业在利润处置中,选择利润留用的整体收益远远高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代表的资金在境外的平均收益水平,而在留用利润中,又以转增资和再投资的平均收益为最大。在成本收益差巨大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留置企业成为企业的本能选择。[5]
(二)微观原因分析
1.投资机会的限制。前述设定10%的直接投资收益率在我国只是平均水平,且内含的假定条件是有充分的投资选择。而实际情况却是,长期以来外资可以涉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有限,且由于产品性质和市场变化等原因,能持续保持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也同样有限。就调查对象企业情况看,在自身投资收益率高达20%以上的情况下,利润留置企业成为自愿选择。
2.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外商投资企业将外方所得利润在境内增资或再投资于其他企业,有关的审批程序复杂,涉及外经贸委、工商、税务和外汇管理多个部门,企业在报批环节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所以企业多件变更投资收益以未分配利润留置,增资或者再投资占比低。
3.资产流动性的影响。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庞大,因此利润难以及时分配,即使进行了分配也无法套现再投资或汇出。如农产品油脂加工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巨大,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途应收账款和存货金额庞大,中外方投资者协商同意将全部利润留置企业使用。
4.融资的需要。由于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无法在国内上市融资,保持一定的未分配利润,既维护了企业债权人信心,利于增加权益资本,也是一种比较经济且简单的内部筹资方式。
鉴于上述造成我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用存量原因的复杂性,管理上应注意把握结构调整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即灵活运用各类性质的措施改变资金流动的利益驱动因素,在动态中寻求流量与存量间的平衡。
三、避免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内生“热钱”的建议
(一)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增强成本和风险意识
结合国际投资管理经验,外商直接投资是典型的准债务,它与对外举债无本质区别,虽不用付息,但要允许投资方汇回利润。因此,外资企业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也是一种对外支付义务的债务。外资企业利润大量留置机构境内,形成内生性“热钱”,不利于国际收支失衡状态的调整。鉴于上述造成我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留用存量原因的复杂性,管理上应注意把握结构调整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即灵活运用各类性质的措施改变资金流动的利益驱动因素,在动态中寻求流量与存量间的平衡。虽然外资企业投资收益处置具有完全自主性,但要对外资企业投资收益的处置进行必要的合理引导,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改变当前外资引入的结构,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引资时缺乏成本意识,致使在面对高速发展之际,不知不觉地走到金融危机和环境危害的阴影中。
(二)对投资收益处置应着力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搭配与协调
1.采用与税收政策匹配的方式,进行数量控制,引导合理、合法、合规的正常利润汇出,增加超额、非正常汇出的交易成本。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资本流动的管理政策都包含对外资利润汇出征税的规定。根据国际惯例,我国也可以对外商投资企业在利润汇出环节进行税收改革的尝试,如对利润汇出设定最低起征点等措施。还可以在外商购汇汇出利润时,对外汇交易行为征税,避免外资将利润过快太多的抽走。
2.扩大企业投资收益使用渠道,减少利润集中流出。配合近期有关逐步放开在华外企上市融资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扩大外资企业外部融资渠道,有序引导和规范其使用投资收益的内部融资行为,并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再投资的成本,合理疏导存量。如允许外资企业可以以分配利润投资B股市场,扩大允许经营远期交易、掉期交易等外汇市场衍生交易的企业范围,降低入市门槛。
3.均衡引导FDI资金的流入流出。面对FDI一旦出现集中汇回的可能性及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一是要密切关注投资利益的变动趋势,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机制,对其总量和结构比例进行统计监测。二是外汇局要把握外商投资的总体及平均利润率水平,在制定政策时应合理引导外资企业均衡地流入流出。[6]三是在引入外资的政策上注意调整,在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适当减少。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当提高引进外资的门槛,对一些与我国合作开发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我们仍应持积极的态度,但对于那些不能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投资,应慎重决策。四是加大力度促进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鼓励成熟行业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外输出资本,实施产业的国际转移。[7]
4.将投资收益纳入外债管理。对于未能汇出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未分配利润或已分配利润纳入外债管理,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登记,便于全面掌握情况。
5.调整使用外资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出发点是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以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为基点来考虑利用外资,而不能用国内的产业结构去适应外商直接投资的要求。经济增长更多要依靠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追捧外资,放弃“以我为主”的发展方针。■
参考文献:
[1] 石人瑾.外商投资企业会计[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R].2003年9月18日.
[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国际问题论坛观点综述[R].2004年3月4日.
[4] 郑湘娟,陈仲常,张顺心.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12).
[5] 盖地著.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M].南京:南开大学初版社,2007.
[6] 魏浩.我国外资优惠政策与国家经济安全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3,(1).
[7]中国引进外资战略需要反思[N]. 中华工商时报, 2004-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