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改善我国外贸条件、推动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削弱了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降低了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加大了国内就业压力。为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消极影响,我们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升级外贸结构,同时加强对外贸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这个词最先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为有效应对日本经济低迷的状况,日本央行通过买入政府、企业债券及大量印钞等方式让日本银行的基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这种非常规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的方式,为日本的经济体系创造了新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企业开支和借贷的作用。为应对汹涌而来的金融危机,2008年美联储也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货币来促进国内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据汇通网经济数据统计:2008年美国四季度GDP环比分别为-0.7%、0.6%、-4%和-6.8%,说明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已经明显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特别是美国的工业和服务业。2009年美国四季度GDP环比依次为-4.9%、-0.7%、1.6%和5%,说明从2008年底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美国GDP明显成回升趋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2010年第一季度又开始有所下降。而在失业率方面,自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在10%上下浮动。只有到了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失业率才下降了约1%,但远低于政府预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上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与预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催生企业大量从事生产、雇佣劳动力,金融企业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资金主要在金融机构之间流转,“惜贷”成风,严重影响到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和扩大就业的效果;二是在通胀压力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美国制造业更加艰难,银行更愿意把手头的资金投资于国债,而不愿意把钱贷给企业,使得相关市场再度失去流动性;三是随着美元供给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美元利率的下降和贬值,为保值财富,美元资本外逃现象严重。这种泛滥的流动性严重影响到了全球其他国家,使得以黄金、原油、农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强劲上涨,出现全球范围内的通胀。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扩大了从美国市场的进口。当然这种影响也是利弊皆存,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我国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外贸顺差持续了近二十年。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造成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体的过分依赖,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人民币相对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总额,外贸顺差也开始逐年递减,2011年下滑至1551.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以下,符合国际公认的贸易基本平衡标准。贸易顺差数值的降低,弱化了欧美等贸易国对我国有针对性的贸易攻击。
二是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抬高了人民币的兑换价值。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会使国内企业以同幅度下降的价格进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及费用;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商品的利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三是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属于粗放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利润率极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强,高速的外贸出口依靠的是资源的极度破坏和劳动力的低成本,这种模式无疑是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诱因之一。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将会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依靠技术进步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有利于优化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外部环境,扩大市场份额,整合全球资源。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因此我国企业可利用此契机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或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速度,也可促进企业以较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一是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当前,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美元的贬值,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国内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降低,外贸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会引发制造业向国外低成本地区转移,进一步冲击我国的外贸出口。
二是降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美元贬值增大了外商的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速度。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FDI约为115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9%,远低于往年,而12月份单月FDI的投资较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高达约21%。其中美国对华投资降幅明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国经济本身的疲弱使得企业对外投资乏力;另一方面是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型企业的意愿。
三是加大国内就业压力。首先,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人民币的国外需求急剧上升,为维持供需平衡,央行不得不加大人民币的市场投放,致使通货膨胀显现。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投资锐减,很多企业为压缩成本不得不采取减员措施,国内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其次,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大批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因失去价格优势,缩减了商品的出口量,陷入经营困境,导致了大批工人失业或放长假。再次,很多外商由于资金链的断裂,急剧收缩投资战线和规模,延长了很多在建项目工期和取消了很多拟建投资项目,这也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是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取胜的出口行业。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大多外贸依存度过大、科技含量较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也必然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那些外贸依存度大、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出口行业,有些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胀,抑制了我国国内产品的出口和国内企业的投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着眼于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以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有很大的潜力和充足的发展空间。要启动这一巨大市场,一方面要尽快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外贸出口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及企业,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行业多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工人所从事的劳动多是简单的、重复熟练劳动。这样的行业、产品和劳动,利润空间极低,并很难抵御全球性经济风险。尤其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的相对贬值加大了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价格优势难以为继,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得更为狭窄。鉴于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必须要积极调整出口战略,转变经营理念,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培养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为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应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优化整合。如通过关税调解进出口产品的构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增加高新技术的进口;通过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设立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帮助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国际投资风险;通过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优化我国的进口环境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量化宽松(QE:Quantitative Easing)这个词最先由日本央行于2001年提出,为有效应对日本经济低迷的状况,日本央行通过买入政府、企业债券及大量印钞等方式让日本银行的基准利率维持在零水平。这种非常规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的方式,为日本的经济体系创造了新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励企业开支和借贷的作用。为应对汹涌而来的金融危机,2008年美联储也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货币来促进国内投资,进而增加就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分析。据汇通网经济数据统计:2008年美国四季度GDP环比分别为-0.7%、0.6%、-4%和-6.8%,说明从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开始,金融危机已经明显影响到美国实体经济,特别是美国的工业和服务业。2009年美国四季度GDP环比依次为-4.9%、-0.7%、1.6%和5%,说明从2008年底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美国GDP明显成回升趋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从2010年第一季度又开始有所下降。而在失业率方面,自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美国失业率一直在10%上下浮动。只有到了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失业率才下降了约1%,但远低于政府预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推动美国经济走出危机上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与预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催生企业大量从事生产、雇佣劳动力,金融企业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资金主要在金融机构之间流转,“惜贷”成风,严重影响到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和扩大就业的效果;二是在通胀压力加剧、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美国制造业更加艰难,银行更愿意把手头的资金投资于国债,而不愿意把钱贷给企业,使得相关市场再度失去流动性;三是随着美元供给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美元利率的下降和贬值,为保值财富,美元资本外逃现象严重。这种泛滥的流动性严重影响到了全球其他国家,使得以黄金、原油、农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强劲上涨,出现全球范围内的通胀。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美国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使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扩大了从美国市场的进口。当然这种影响也是利弊皆存,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我国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外贸顺差持续了近二十年。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造成经济增长对国外经济体的过分依赖,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使人民币相对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进口总额,外贸顺差也开始逐年递减,2011年下滑至1551.4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以下,符合国际公认的贸易基本平衡标准。贸易顺差数值的降低,弱化了欧美等贸易国对我国有针对性的贸易攻击。
二是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抬高了人民币的兑换价值。而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会使国内企业以同幅度下降的价格进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进口商品的成本及费用;另一方面也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出口同等数量的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出口商品的利润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三是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属于粗放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的模式,利润率极低,对资源的依赖性强,高速的外贸出口依靠的是资源的极度破坏和劳动力的低成本,这种模式无疑是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诱因之一。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出口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将会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依靠技术进步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有利于优化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外部环境,扩大市场份额,整合全球资源。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相比以前有所下降,因此我国企业可利用此契机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建立跨国公司或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速度,也可促进企业以较低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整合全球资源,从而培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一是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当前,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在于低劳动力成本,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价格低。美元的贬值,削弱了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得国内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降低,外贸企业的出口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并会引发制造业向国外低成本地区转移,进一步冲击我国的外贸出口。
二是降低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和速度。美元贬值增大了外商的投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和速度。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FDI约为1150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9%,远低于往年,而12月份单月FDI的投资较2010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高达约21%。其中美国对华投资降幅明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国经济本身的疲弱使得企业对外投资乏力;另一方面是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资企业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外商投资加工贸易型企业的意愿。
三是加大国内就业压力。首先,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中国,人民币的国外需求急剧上升,为维持供需平衡,央行不得不加大人民币的市场投放,致使通货膨胀显现。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投资锐减,很多企业为压缩成本不得不采取减员措施,国内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其次,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得我国大批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向型企业,因失去价格优势,缩减了商品的出口量,陷入经营困境,导致了大批工人失业或放长假。再次,很多外商由于资金链的断裂,急剧收缩投资战线和规模,延长了很多在建项目工期和取消了很多拟建投资项目,这也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是严重冲击科技含量较低、以低价取胜的出口行业。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大多外贸依存度过大、科技含量较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促使美元贬值的同时,也必然会抑制我国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对那些外贸依存度大、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出口行业,有些甚至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外贸出口依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引发了全球性的通胀,抑制了我国国内产品的出口和国内企业的投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着眼于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以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市场巨大,有很大的潜力和充足的发展空间。要启动这一巨大市场,一方面要尽快从“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以内需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外贸出口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及企业,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优化升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行业多是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工人所从事的劳动多是简单的、重复熟练劳动。这样的行业、产品和劳动,利润空间极低,并很难抵御全球性经济风险。尤其是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的相对贬值加大了国内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力价格优势难以为继,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得更为狭窄。鉴于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讲,必须要积极调整出口战略,转变经营理念,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培养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在对外贸易中赢得主动。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为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作为政策制定者的政府应对进出口企业进行适当地引导和扶持,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优化整合。如通过关税调解进出口产品的构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增加高新技术的进口;通过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增强出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设立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和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帮助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减少国际投资风险;通过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学习和运用,优化我国的进口环境等。
(作者单位: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