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细胞,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效合作,把教育子女的第一课堂——家庭,真正纳入德育的整体框架之中,做到家校联动常规化、信息化、创新化、社会化,真正让“小而实”的学校德育延伸到每个家庭,才会互动共赢,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共同培育“节节相依,个个向上”的“竹品”好少年。
【关键词】家校联动;连心桥;互动桥;和谐桥;同心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鱼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效合作,才能互动共赢,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索家校联动的有效办法,把教育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真正纳入到德育的整体框架之中,搭起沟通的连心桥、互动桥、和谐桥和同心桥,真正让“小而实”的学校德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一、家校联动常规化,架起家校沟通“连心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今,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来顺德读书。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他们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和教育学生,有些家长甚至连孩子一个星期没换洗校服也不知道。这些100%没经过“培训”的家长仓促“上岗”,导致学校的要求一落到家庭,很多就变成一纸空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效果,自1997年起,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每年的8月29日,历届由德育行政担任的“家长学校”校长都组织新生家长进行培训,培训中不仅提要求,还结合大量案例讲解家庭教育的技巧和艺术性,对家长们触动很大。
为了保证家校沟通更顺畅,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从各行各业选出关心学校发展、素质高、作风正派的二十二名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从中推举一名家长作为委员会副主任,每学期初召开一次会议。会议上,校长负责向各位家长委员汇报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并逐一答复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向各位家长委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制定计划和改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家长委员会,学校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立体教育网络,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学校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和参谋部。
家校联动的常规工作除了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外,还要积极在拓宽家校联系渠道方面广开言路,如,开展亲子、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大队部别出心裁精心设计了《“我的成长,您的骄傲”—— 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邀请一年级全体家长见证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庄严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家长亲自为学生戴上红领巾,说一句期许的话,学生在庄严的队旗下宣誓……浓浓的亲子情在校园里流淌着,许多家长都激动得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小手拉大手,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都让家长与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沟通与学习。
学校还通过举办教学开放日和办学特色展示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学校每学年举办的教学开放日和办学特色展示活动,家长们都会走进课堂听课,亲自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感受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办学特色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参观、体验,家长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大大地提高,特别是2018年举办的教育特色展示活动,家长们更是赞誉如潮,社会满意度空前提高。而学校所设立的电子信箱、校长热线,就是为不能到校当面咨询的家长及时与学校进行联系提供方便。
二、家校联动信息化,搭建家校教育“互动桥”
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拓宽了各种领域,催生了新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微信群、微信小管家等作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微信群、钉钉家长会直播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打开家校沟通的大门。”“老师的提醒让家长知道该怎样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从以上家长回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微信群、“钉钉”直播的建立和使用使教师摆脱了时空等因素的障碍,及时发布信息、传递资源、互动交流,家校共育互动变得更为生动、务实。
以上都是教师在“钉钉”家长直播会议后,家长的留言。从留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对教师辛勤工作的配合。而那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也迅速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家校联动创新化,筑起家校沟通“和谐桥”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QQ群、微信群已成为人们沟通的新方式。建立家校Q群、班级微信群使学校与家长联系更紧密,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无距离、无时限、无障碍”。学校要求所有的班级微信群及家委会微信群,都设置校园网超级链接,方便家长上网了解学校教育、办学的情况;班主任、任课教师分时段每天上线不少于一小时,及时答复家长意见。利用微信群将学校行政、班主任、任课教师、各家委会成员的电话和微信号公开告知,让每个家长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组织”——家长委员会。在这些信息平台上,家长一方面可以依靠家长委员会,对学生的思想、习惯等问题,帮着出谋划策,甚至帮忙做思想工作。在群里,教师与家长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发布消息、传送照片,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最新动态,拉近了教师、家长、学生的距离。通过微信群,教师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教师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照片、动态上传到群共享,使家长更清楚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们将学生在家的照片和趣事传到网上,建立了家长的网络天地,增加了家长间彼此的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各个家庭间已经在网上非常熟悉,知道彼此的特长、爱好。群里家长们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互相愉快地畅聊班级情况、学生发展的动态、家庭育儿的心得等等。另一方面,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家长之间好的教育方法、举措,形成“家家联动”的发展态势,增强家长间的交流。
四、家校联动社会化,创建家校教育“同心桥”
学校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与社工服务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引入社会力量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家庭状态及提高家长的素质。如,学校邀请专业社工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大队部举办“花乡小报童”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关爱身边的人;邀请关工委的嘉宾来学校做《沟通零距离》《成就孩子的未来》《管教有方》讲座……
创新“三结合”教育的模式,组建家长义工队伍。这几年,学校根据家长的爱好和特长,把家长义工分为治安维护、特长展示评比、安全检查等小组。在2017、2018年举办的教育成果展示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家长义工的身影,他们有的做评委、有的在舞臺表演、有的在维持秩序……家长义工利用空闲时间白天在学校忙碌,晚上相聚在微信群畅谈、写感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外,学校还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家长做经验交流或家教经验讲座,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只有“拆除”学校的“围墙”,开门搞德育,大胆地引入家庭、社区等优质德育资源,加强与家长的深度联系,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开放且多维的教育合力结构之中,寻找学生成长和道德上的最佳支点,努力追求教育的最大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共同培育“节节相依,个个向上”的“竹品”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1.
[2]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1.
【关键词】家校联动;连心桥;互动桥;和谐桥;同心桥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鱼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有效合作,才能互动共赢,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探索家校联动的有效办法,把教育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真正纳入到德育的整体框架之中,搭起沟通的连心桥、互动桥、和谐桥和同心桥,真正让“小而实”的学校德育延伸到每个家庭。
一、家校联动常规化,架起家校沟通“连心桥”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当今,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来顺德读书。这些学生的家长大多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他们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和教育学生,有些家长甚至连孩子一个星期没换洗校服也不知道。这些100%没经过“培训”的家长仓促“上岗”,导致学校的要求一落到家庭,很多就变成一纸空文。为了更好地引导家长正确地教育学生,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效果,自1997年起,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每年的8月29日,历届由德育行政担任的“家长学校”校长都组织新生家长进行培训,培训中不仅提要求,还结合大量案例讲解家庭教育的技巧和艺术性,对家长们触动很大。
为了保证家校沟通更顺畅,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从各行各业选出关心学校发展、素质高、作风正派的二十二名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从中推举一名家长作为委员会副主任,每学期初召开一次会议。会议上,校长负责向各位家长委员汇报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并逐一答复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向各位家长委员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其作为制定计划和改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家长委员会,学校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立体教育网络,让家长委员会成为学校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和参谋部。
家校联动的常规工作除了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外,还要积极在拓宽家校联系渠道方面广开言路,如,开展亲子、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学校大队部别出心裁精心设计了《“我的成长,您的骄傲”—— 一年级新生入队仪式》,邀请一年级全体家长见证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庄严而神圣的历史时刻。家长亲自为学生戴上红领巾,说一句期许的话,学生在庄严的队旗下宣誓……浓浓的亲子情在校园里流淌着,许多家长都激动得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小手拉大手,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选、重阳节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都让家长与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了解、沟通与学习。
学校还通过举办教学开放日和办学特色展示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学校每学年举办的教学开放日和办学特色展示活动,家长们都会走进课堂听课,亲自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感受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办学特色所取得的成绩。通过参观、体验,家长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大大地提高,特别是2018年举办的教育特色展示活动,家长们更是赞誉如潮,社会满意度空前提高。而学校所设立的电子信箱、校长热线,就是为不能到校当面咨询的家长及时与学校进行联系提供方便。
二、家校联动信息化,搭建家校教育“互动桥”
在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拓宽了各种领域,催生了新的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微信群、微信小管家等作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搭建一个平台,探讨家教形式、方法、效果。“微信群、钉钉家长会直播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打开家校沟通的大门。”“老师的提醒让家长知道该怎样更好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从以上家长回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微信群、“钉钉”直播的建立和使用使教师摆脱了时空等因素的障碍,及时发布信息、传递资源、互动交流,家校共育互动变得更为生动、务实。
以上都是教师在“钉钉”家长直播会议后,家长的留言。从留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对学校的理解,对教师辛勤工作的配合。而那一句句感人的话语,也迅速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三、家校联动创新化,筑起家校沟通“和谐桥”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QQ群、微信群已成为人们沟通的新方式。建立家校Q群、班级微信群使学校与家长联系更紧密,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无距离、无时限、无障碍”。学校要求所有的班级微信群及家委会微信群,都设置校园网超级链接,方便家长上网了解学校教育、办学的情况;班主任、任课教师分时段每天上线不少于一小时,及时答复家长意见。利用微信群将学校行政、班主任、任课教师、各家委会成员的电话和微信号公开告知,让每个家长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组织”——家长委员会。在这些信息平台上,家长一方面可以依靠家长委员会,对学生的思想、习惯等问题,帮着出谋划策,甚至帮忙做思想工作。在群里,教师与家长就像朋友一样聊天、发布消息、传送照片,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最新动态,拉近了教师、家长、学生的距离。通过微信群,教师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学生。教师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照片、动态上传到群共享,使家长更清楚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们将学生在家的照片和趣事传到网上,建立了家长的网络天地,增加了家长间彼此的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各个家庭间已经在网上非常熟悉,知道彼此的特长、爱好。群里家长们与教师,家长与家长间互相愉快地畅聊班级情况、学生发展的动态、家庭育儿的心得等等。另一方面,借助这些网络平台,家长之间好的教育方法、举措,形成“家家联动”的发展态势,增强家长间的交流。
四、家校联动社会化,创建家校教育“同心桥”
学校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与社工服务中心建立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引入社会力量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的家庭状态及提高家长的素质。如,学校邀请专业社工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大队部举办“花乡小报童”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关爱身边的人;邀请关工委的嘉宾来学校做《沟通零距离》《成就孩子的未来》《管教有方》讲座……
创新“三结合”教育的模式,组建家长义工队伍。这几年,学校根据家长的爱好和特长,把家长义工分为治安维护、特长展示评比、安全检查等小组。在2017、2018年举办的教育成果展示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家长义工的身影,他们有的做评委、有的在舞臺表演、有的在维持秩序……家长义工利用空闲时间白天在学校忙碌,晚上相聚在微信群畅谈、写感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外,学校还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家长做经验交流或家教经验讲座,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只有“拆除”学校的“围墙”,开门搞德育,大胆地引入家庭、社区等优质德育资源,加强与家长的深度联系,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开放且多维的教育合力结构之中,寻找学生成长和道德上的最佳支点,努力追求教育的最大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共同培育“节节相依,个个向上”的“竹品”好少年。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1.
[2]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