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类考题的解题要领

来源 :湖北招生考试·读写在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形象”包括人与物。2012年的高考中,以人和物的形象为考查对象的题目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且题型纷繁复杂,常常出现“简要概括”“简要分析”“简要赏析”等形式。其实从答题的要点来看,这三种题型已经涵盖了高考对诗歌内容、内涵和写作方法三方面的考查,而其他题型则都是这三种题型在形式上的演变。下面,我们以高考题为例,来说说高考人物型考题的解题要领。
  这三种形式的考题,题干的核心概念只有一词之差,题型同中有异,解题要领各有不同。具体如下:
  一、 “简要概括”题
  经典例题:就人物形象而言,“简要概括”就是将诗中有关人物的具体内容抽取出来,包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行为或事例。解题时,考生要明确题目要求概括的是什么。有些题目要求对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进行“简要概括”,考生就要依据诗的整体或部分内容,直接概括出人物的特点,即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思想感情方面的特点。如2011年高考四川卷第12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题要领:与动辄千字以上的现代文阅读不同,这类题必须依据诗中仅有的几十个字来理解其内容,弄清楚诗中写了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在此基础上,再依据人物的言谈举止等揣摩出人物的特点。《怀天经、智老,因访之》的第二联前半句写诗人在冰雪融化的早春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考生如果抓住这个内容要点,就能够概括出人物情趣高雅的特点。第二联后半句和三、四联写诗人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想起居于西庵和北栅的两位老友,便荡舟寻访他们,在春风吹拂下,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这里则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珍视及风流飘逸的特点。这样理解答案就明朗了。
  参考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二、 “简要分析”题
  经典例题:“简要分析”就是对诗中有关人物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分解辨析,找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是人物的个性与人物举止之间的关系。这类考题本意是要求考生概括人物特点,同时要求考生找出相关的举止、事例,对人物特点加以说明,这就是“简要分析”,与“简要概括”题是有区别的。考生在答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还要答得出这些性格特点的依据。考生先要弄清诗中写人的内容,即人物的言谈举止、事例等,再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14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要领:解答这类题首先要审清楚题意,明确题目中“简要分析”的内容。“简要分析”题包括两个答题要点:一是人物的概括性举动或事例,当人物的概括性举动或事例不止一点时,需要分条概括;二是概括出人物的性格或思想感情。前者是人物的表现,后者是人物的内涵。概括人物的举动,要依据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概括事例需要说清诗中的人、事等要素。《送邹明府游灵武》这首诗以叙事为主,考生要准确抓住事件的重点概括出这个人物:邹明府曾经就任西畿县令,任满三年还乡,马依旧不生膘;债台高筑只好卖剑,伴归的也仅仅是满载的书;冒雪远游,仍然衣衫单薄,难御寒风。由此考生便能概括出人物清廉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三、 “简要赏析”题
  经典例题:“简要赏析”就是要求考生对诗中有关人物的内容、内涵与表现人物的方法进行思考与说明。其答题要点除了“简要分析”的内容,即人物的事件和特点等内容外,还要从形式入手,分析用来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这类题有时只提取诗中的一两句,将对人物某个方面的形象分析与某些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查。题干中往往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分析人与物的特点,但实际上也暗含了这个要求。例如2012年高考福建卷第6题:
  望江南
  [宋]李 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解题要领:题干中指定的内容刻画的是一位老渔翁。句中运用了某种方法来表现渔翁的某个特性。赏析时,考生要结合技法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答题要点包括人物的事件、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及其联系。《望江南》这首词描写的是渔家生活,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从内容上看,斗笠上只听见雪弹子敲打的声响,蓑衣上不时抖落堆积的雪花。“箬笠”“蓑衣”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钓翁雪天垂钓的形象。这两句描写使人身临其境,堪称一幅工笔画。从写作手法上看,诗中人物是个在宁静环境中凝定、心无旁骛的钓翁,而钓翁的全神贯注与凝定,是由“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来的。理解到这一步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参考答案:“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