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解决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选择设置选修课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课程设置;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32-001
江苏省2006年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
在此种情形下众多语文教学界有识之士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要有效教学的问题,并多已着手研究操作。但是目前大部份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的阶段,还不能及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第一线。而随着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
解决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选择设置选修课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一方面因为客观上新课程改革提高了语文学科的地位,另一方面因为语文学科一直存在的低效“威胁”新高考的成绩)也都积极地增设语文选修课程,甚至开发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但实际上众多学校的选修课的设置安排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单方选择设置选修课程,难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据一般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的选修课的设置,是由学校单方面选定,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上什么课程已全部规定好。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激发个性潜能、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究其原因,固然一方面有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
二、选修课程选择不合理,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学校层面的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单方面选择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般不会考虑多角度设置课程,而更多的是从高考的角度来选择。高考语文卷上考什么样的题目,就设置什么样的选修课程。据一般调查,各学校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和《现代诗歌》的比例最小,而选修《<史记>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的比例最大。如果这样就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正是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看似独立考查的知识点实际上是有机地统一于大语文素养之下。而考什么题就做什么题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永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也自然谈不上提高高考语文分数。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学校管理层要想重视语文学科,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语文学科。
三、选修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难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有些学校也自主地开设了较多语文选修课程,但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比较少,而且时段上不尽合理。有些选修课是几周才安排一节课,甚至只是举行一次讲座。而且往往安排在周末等时段。这种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实际上是“走过场”,难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价值不大。高中丰富的课程,使得课时相对紧张。则更需要科学的设置安排课程课时,高效地利用好每一节课。不能出现一方面有些课程教学“事倍功半”,课时用得多效果差,另一方由有些课程教学“事半功半”,草草收场。
四、选修课程未按规定开足,难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相当多的普通高中,特别是一些农村高中,选修课程并未按规定要求开足,实际上是难以达到江苏省学生素质评价表中对学分的总量要求。这固然跟乡镇高中师资力量较弱有关,也跟目前普通教育的动力总成不足有直接关系。教师队伍资源不足、动力不足,选修课程少而低效,难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全省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缺少了广大乡镇高中和相对落后地区县级高中的积极参与,是难以真正实现的。而这一点,又不是仅靠一校、一局就能解决得了。
另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如何设置才有利于有效教学呢?
1.确立全校一盘棋思想,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有效设置既不单是语文学科的事,也不能理解为只是学校管理层的事。需要共同研究,科学地设置课程。
2.从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看,我们应跳出高考的圈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思路不一定适用于语文教学。高考语文考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传统课堂之外。因此,不同的学生,课外语文生活(指生活中一切与语文素养有关的内容总和)的不同,会对他们的语文素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亦具不确定性。而且这种课外语文生活基本上是处于学校、教师不可控的状态。但是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则可以理解为课外语文生活在课内的延伸,而且是可控的,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确定性、可控制性。
3.灵活设置语文选修课程,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又便于学校教学的管理实施。选修课程一旦变成“必修”课程,必将扼杀学生个性潜能,使选修课徒增学生负担,百害而一利,因此必须给与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但考虑到学生自主选修带来可能的盲目性及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就要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选修课程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出台更具体的教学管理细则,随时对有关选修课程进行监控,必要时进行裁撤或更设。
4.有效的科学的设置课时总数和安排时段,既不要与其他学科冲突,也要利用好课内课外。
5.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才能为语文选修课程设置提供积极建议,以及此后选修课的有效控制。
当然,解决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的问题,除了首要对选修课进行有效设置,后续还要对选修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这里就不再赘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课程设置;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32-001
江苏省2006年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语文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
在此种情形下众多语文教学界有识之士提出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要有效教学的问题,并多已着手研究操作。但是目前大部份还停留在理论和实验的阶段,还不能及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第一线。而随着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更加强烈和迫切。
解决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如何有效选择设置选修课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都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一方面因为客观上新课程改革提高了语文学科的地位,另一方面因为语文学科一直存在的低效“威胁”新高考的成绩)也都积极地增设语文选修课程,甚至开发语文学科的校本课程。但实际上众多学校的选修课的设置安排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单方选择设置选修课程,难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据一般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的选修课的设置,是由学校单方面选定,然后让学生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或者根本没有选择。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上什么课程已全部规定好。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激发个性潜能、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究其原因,固然一方面有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学校管理层面的问题。
二、选修课程选择不合理,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学校层面的对语文选修课程的单方面选择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般不会考虑多角度设置课程,而更多的是从高考的角度来选择。高考语文卷上考什么样的题目,就设置什么样的选修课程。据一般调查,各学校选修《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和《现代诗歌》的比例最小,而选修《<史记>选读》和《唐诗宋词选读》的比例最大。如果这样就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正是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看似独立考查的知识点实际上是有机地统一于大语文素养之下。而考什么题就做什么题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永远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也自然谈不上提高高考语文分数。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学校管理层要想重视语文学科,首先必须科学地认识语文学科。
三、选修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难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另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有些学校也自主地开设了较多语文选修课程,但在课时安排上往往比较少,而且时段上不尽合理。有些选修课是几周才安排一节课,甚至只是举行一次讲座。而且往往安排在周末等时段。这种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实际上是“走过场”,难以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价值不大。高中丰富的课程,使得课时相对紧张。则更需要科学的设置安排课程课时,高效地利用好每一节课。不能出现一方面有些课程教学“事倍功半”,课时用得多效果差,另一方由有些课程教学“事半功半”,草草收场。
四、选修课程未按规定开足,难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相当多的普通高中,特别是一些农村高中,选修课程并未按规定要求开足,实际上是难以达到江苏省学生素质评价表中对学分的总量要求。这固然跟乡镇高中师资力量较弱有关,也跟目前普通教育的动力总成不足有直接关系。教师队伍资源不足、动力不足,选修课程少而低效,难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全省高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缺少了广大乡镇高中和相对落后地区县级高中的积极参与,是难以真正实现的。而这一点,又不是仅靠一校、一局就能解决得了。
另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如何设置才有利于有效教学呢?
1.确立全校一盘棋思想,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有效设置既不单是语文学科的事,也不能理解为只是学校管理层的事。需要共同研究,科学地设置课程。
2.从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成看,我们应跳出高考的圈子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思路不一定适用于语文教学。高考语文考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传统课堂之外。因此,不同的学生,课外语文生活(指生活中一切与语文素养有关的内容总和)的不同,会对他们的语文素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亦具不确定性。而且这种课外语文生活基本上是处于学校、教师不可控的状态。但是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则可以理解为课外语文生活在课内的延伸,而且是可控的,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确定性、可控制性。
3.灵活设置语文选修课程,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又便于学校教学的管理实施。选修课程一旦变成“必修”课程,必将扼杀学生个性潜能,使选修课徒增学生负担,百害而一利,因此必须给与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但考虑到学生自主选修带来可能的盲目性及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就要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选修课程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出台更具体的教学管理细则,随时对有关选修课程进行监控,必要时进行裁撤或更设。
4.有效的科学的设置课时总数和安排时段,既不要与其他学科冲突,也要利用好课内课外。
5.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养,才能为语文选修课程设置提供积极建议,以及此后选修课的有效控制。
当然,解决选修课的有效教学的问题,除了首要对选修课进行有效设置,后续还要对选修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这里就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