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数,后者为页码)
•第一期•
国情世情新变化与“中国问题” 韩庆祥 张 健(1-03)
党的执政意识的理论内涵研究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课题组(1-11)
“四会”之关系:党代会常任制条件 下党内权力的架构 吴其良(1-19)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化 鲁克俭(1-23)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杨学功(1-32)
保守主义议会政治的尝试:民初安福国会的立法运作 严 泉(1-41)
民主与稳定:一个尚未停摆的秋千李世敏(1-48)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路径 刘卫先(1-52)
生态补偿的劳动价值论基础胡仪元(1-58)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卢名辉 张丁榕(1-62)
进一步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后股改时期的研究综述 孔伟艳(1-66)
深化行政审批制改革要借助网络力量
——以“模块化预制”推动我国网络并联审批的构想 吴 昊 汪玉凯 孙宝文(1-71)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改进我国行政监察的制度借鉴陈宏彩(1-76)
中国社会福利分层:一个多维结构视角的分析 董海军 郭云珍(1-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义理论研究述评 许 超(1-89)
•第二期•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若干思考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2-03)
增强忧患意识:执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 叶梧西(2-11)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二
“问题意识”凸显和领域(部门)哲学勃兴杨学功(2-17)
全球化的历史诠释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李 曼(2-22)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孙树芳(2-27)
晋察冀根据地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胡 飞 祝 彦(2-34)
中国共产党科技法制建设机制述论
——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侯 强(2-39)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尹冬华(2-44)
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吴玉英(2-54)
中国经济学30年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刘 刚 李强志 荣 欣(2-58)
面对金融危机应辩证把握的三个关系 徐秀红(2-65)
论农村人民公社的制度绩效
——兼析农村人民公社制度长期存在并最终解体的原因 王玉贵(2-6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服务模式转型分析 李 春(2-77)
欧洲整合中的认同建构张生祥(2-81)
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绩效评估 谭 融 马 俊(2-88)
•第三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若干关系论析杨承训(3-03)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三
从“领域分设”到“路径分化” 杨学功(3-12)
论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 冯天策王善英(3-23)
政党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研究叶麒麟(3-29)
我国民主政治中协商能力的构建:结构、规范与价值 阕天舒(3-35)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政府改革 汪玉凯(3-39)
社会信任与腐败肖俊奇(3-42)
斯大林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张万杰(3-48)
近年来国内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研究述略 叶 政(3-53)
解构南海争端——美国因素的视角卢芳华(3-59)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及中国因素 付瑞红(3-64)
权力结构、利益机制和公私观念
——传统官僚制行政的制度一行为分析 庄德水(3-70)
西方代议制民主理论模式的确立
——试析密尔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 乔贵平(3-75)
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孙玉杰(3-81)
欧盟成员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欧洲化 林民旺(3-91)
•第四期•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包心鉴(4-03)
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与治理:经济全球化视阈中 的规制研究 吴 莲(4-10)
论施密特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及其缺陷
——读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罗 骞(4-15)
也谈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理解
——与耿步健先生商榷郝贵生(4-21)
把转换理念作为推进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韩 强(4-27)
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万 奎 杜鸿林(4-35)
美国“重塑实验室”运动:新公共管理的得失 与对中国的启示施雪华 范时杰(4-41)
论多头政体宋衍涛(4-48)
相互关联中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政治制度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曹 胜(4-58)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迈向经验解释的中国社会潘泽泉(4-63)
住房缘何与民生渐行渐远
——兼论房地产业回归民生的路径及对策 张道航(4-70)
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化指标与建构理念 漆 玲(4-75)
新中国现代化核心理念的四次转变何爱国(4-80)
西方公民政策参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前提 杨成虎(4-86)
国外主要政党经济资源建设的经验借鉴 蒯正明(4-90)
•第五期•
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 齐卫平 吴海红(5-03)
常修为政之德三论王泽应(5-08)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四个原则 谢忠平(5-14)
迈向公共治理的共和路径 黄显中 何音(5-18)
协商民主在预算审议中的应用:立宪主义的视角 戴激涛(5-26)
协商民主中的代表问题研究闫飞飞(5-34)
三方利益主体博弈下的中国房市方辉振(5-39)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困境分析
——以H县“84元” 事件为例 王郅强 文 宏(5-45)
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与有效利用陈 党(5-51)
派出机构对监察机关负责: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写在《行政监察法》修正案通过之际陈宏彩(5-57)
价值取向:概念、形成与社会功能阮 青(5-62)
自主创新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田 力(5-66)
现代信息手段推动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陈莉莉(5-71)
影响公民对污名对象态度的诸因素分析胡 荣 林 本(5-75)
俄罗斯四大议会政党的意识形态比较研究 李兴耕(5-84)
印巴分治与英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角色 汪长明(5-90)
•第六期•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杨永志 朱 健(6-03)
“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
——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 翟昌民(6-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历史命运的视角周全华 姚鸿雁(6-12)
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探析李 锐(6-19)
邓小平的“三农”观及其启示高广景(6-25)
广义产权论的基本要义及价值追求 常修泽(6-29)
公平与安全
——从劳动的社会和自然层面看“体面劳动”的实质严新明(6-37)
社会矛盾调节的国际经验研究 李军鹏(6-43)
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价值考量及其限度 陈发桂(6-52)
政府流程的网络监控模式研究袁 峰(6-58)
提升政府公信力:公共信息传播的视角 李金龙张旭东(6-65)
平等和自由: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思想评述 朱富强(6-70)
意义追寻与理性思考
——阿伦特的哲学之思陈高华(6-78)
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对工会的改革 钱箭星(6-83)
小盟友具有大影响?
——浅析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台湾对美国外交 决策的影响陈玉聃(6-90)
•第一期•
国情世情新变化与“中国问题” 韩庆祥 张 健(1-03)
党的执政意识的理论内涵研究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课题组(1-11)
“四会”之关系:党代会常任制条件 下党内权力的架构 吴其良(1-19)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系统化 鲁克俭(1-23)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一
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 杨学功(1-32)
保守主义议会政治的尝试:民初安福国会的立法运作 严 泉(1-41)
民主与稳定:一个尚未停摆的秋千李世敏(1-48)
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路径 刘卫先(1-52)
生态补偿的劳动价值论基础胡仪元(1-58)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卢名辉 张丁榕(1-62)
进一步调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
——后股改时期的研究综述 孔伟艳(1-66)
深化行政审批制改革要借助网络力量
——以“模块化预制”推动我国网络并联审批的构想 吴 昊 汪玉凯 孙宝文(1-71)
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改进我国行政监察的制度借鉴陈宏彩(1-76)
中国社会福利分层:一个多维结构视角的分析 董海军 郭云珍(1-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义理论研究述评 许 超(1-89)
•第二期•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若干思考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课题组(2-03)
增强忧患意识:执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 叶梧西(2-11)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二
“问题意识”凸显和领域(部门)哲学勃兴杨学功(2-17)
全球化的历史诠释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 李 曼(2-22)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 孙树芳(2-27)
晋察冀根据地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胡 飞 祝 彦(2-34)
中国共产党科技法制建设机制述论
——从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侯 强(2-39)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尹冬华(2-44)
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吴玉英(2-54)
中国经济学30年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基本脉络 刘 刚 李强志 荣 欣(2-58)
面对金融危机应辩证把握的三个关系 徐秀红(2-65)
论农村人民公社的制度绩效
——兼析农村人民公社制度长期存在并最终解体的原因 王玉贵(2-6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服务模式转型分析 李 春(2-77)
欧洲整合中的认同建构张生祥(2-81)
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绩效评估 谭 融 马 俊(2-88)
•第三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若干关系论析杨承训(3-03)
学术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30年(1978~2008)之三
从“领域分设”到“路径分化” 杨学功(3-12)
论毛泽东作为信仰领袖对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 冯天策王善英(3-23)
政党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研究叶麒麟(3-29)
我国民主政治中协商能力的构建:结构、规范与价值 阕天舒(3-35)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政府改革 汪玉凯(3-39)
社会信任与腐败肖俊奇(3-42)
斯大林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张万杰(3-48)
近年来国内中苏论战相关问题研究述略 叶 政(3-53)
解构南海争端——美国因素的视角卢芳华(3-59)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战略及中国因素 付瑞红(3-64)
权力结构、利益机制和公私观念
——传统官僚制行政的制度一行为分析 庄德水(3-70)
西方代议制民主理论模式的确立
——试析密尔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 乔贵平(3-75)
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理论与实践 孙玉杰(3-81)
欧盟成员国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欧洲化 林民旺(3-91)
•第四期•
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转型性发展包心鉴(4-03)
经济危机的传导机制与治理:经济全球化视阈中 的规制研究 吴 莲(4-10)
论施密特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及其缺陷
——读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罗 骞(4-15)
也谈对《共产党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思想的理解
——与耿步健先生商榷郝贵生(4-21)
把转换理念作为推进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韩 强(4-27)
毛泽东的学习观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万 奎 杜鸿林(4-35)
美国“重塑实验室”运动:新公共管理的得失 与对中国的启示施雪华 范时杰(4-41)
论多头政体宋衍涛(4-48)
相互关联中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政治制度研究为中心的考察 曹 胜(4-58)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迈向经验解释的中国社会潘泽泉(4-63)
住房缘何与民生渐行渐远
——兼论房地产业回归民生的路径及对策 张道航(4-70)
全球化语境中的现代化指标与建构理念 漆 玲(4-75)
新中国现代化核心理念的四次转变何爱国(4-80)
西方公民政策参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前提 杨成虎(4-86)
国外主要政党经济资源建设的经验借鉴 蒯正明(4-90)
•第五期•
增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党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 齐卫平 吴海红(5-03)
常修为政之德三论王泽应(5-08)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四个原则 谢忠平(5-14)
迈向公共治理的共和路径 黄显中 何音(5-18)
协商民主在预算审议中的应用:立宪主义的视角 戴激涛(5-26)
协商民主中的代表问题研究闫飞飞(5-34)
三方利益主体博弈下的中国房市方辉振(5-39)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困境分析
——以H县“84元” 事件为例 王郅强 文 宏(5-45)
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与有效利用陈 党(5-51)
派出机构对监察机关负责:行政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写在《行政监察法》修正案通过之际陈宏彩(5-57)
价值取向:概念、形成与社会功能阮 青(5-62)
自主创新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田 力(5-66)
现代信息手段推动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陈莉莉(5-71)
影响公民对污名对象态度的诸因素分析胡 荣 林 本(5-75)
俄罗斯四大议会政党的意识形态比较研究 李兴耕(5-84)
印巴分治与英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角色 汪长明(5-90)
•第六期•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杨永志 朱 健(6-03)
“一肩挑”模式效果迥异背后的体制根源
——党组织对村民自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体制探索 翟昌民(6-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历史命运的视角周全华 姚鸿雁(6-12)
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探析李 锐(6-19)
邓小平的“三农”观及其启示高广景(6-25)
广义产权论的基本要义及价值追求 常修泽(6-29)
公平与安全
——从劳动的社会和自然层面看“体面劳动”的实质严新明(6-37)
社会矛盾调节的国际经验研究 李军鹏(6-43)
民间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价值考量及其限度 陈发桂(6-52)
政府流程的网络监控模式研究袁 峰(6-58)
提升政府公信力:公共信息传播的视角 李金龙张旭东(6-65)
平等和自由: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思想评述 朱富强(6-70)
意义追寻与理性思考
——阿伦特的哲学之思陈高华(6-78)
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对工会的改革 钱箭星(6-83)
小盟友具有大影响?
——浅析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台湾对美国外交 决策的影响陈玉聃(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