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我孤独,请打开所有有关大地的赞歌 爱着的时候,需要一把小刀 往心里捅。当我残忍,请给我佛陀和蚂蚁之心 当我欲壑难填,请卸下天空的肋骨 当我坐下,请给我天籁 这深秋,已经变红的欧洲山杨 映照著我,以粗粝的善意,审慎的空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孤独,请打开所有有关大地的赞歌
爱着的时候,需要一把小刀
往心里捅。当我残忍,请给我佛陀和蚂蚁之心
当我欲壑难填,请卸下天空的肋骨
当我坐下,请给我天籁
这深秋,已经变红的欧洲山杨
映照著我,以粗粝的善意,审慎的空旷
其他文献
窗口,第三人称 她的窗帘悬挂于她的注视之中 无风,也微微地动 王家河的月光(有时 是北港路的阳光) 开在上面,俗丽触手可及 她的窗帘悬挂于她的注视之中 鸟儿在春天飞 在心中飞;雨在春天下 在心中下;彩虹 在春天和心中消失…… 她的窗帘拥有一个关闭的 窗口,也渴望一个 被悄悄打开的窗口 在王家河和北港路之间的狭窄地带 等待着命运之书的抵达 窗口,咳嗽 很多天,它们在
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自由化程度和个性化程度更高,就其表达的内容而言,亦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眼之所见、心之所想皆可成为书写对象。新世纪以来,随着散文创作者创作能力和个性化意识的提高,散文创作不断涌现种种创新成果。但正如作家马步升在《故乡的反方向是故乡》序言中所说“散文之门深似海”,对散文创作而言,进入门槛较低,但门里多“铜墙铁壁”,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散文很难。那么如何评价一篇散文优秀与否?
蜂 箱 天空的门窗打开,蓝布幕帘 我无法铰下其中任何一块 尽管我拥有 白云的尺子和剪刀 没有蜜蜂的蜂箱 在冬天的池滩村荒芜 空荡的巢窠 仿佛存在又不存在 它们曾被花朵 在田野和时光里纵情豢养 生活中尚未酿出的甜 或许它们早已 沾在蜜蜂们的翅膀上 朝微微苦涩的人间投下蜜汁 雪山上的孤树 孤树看见我时,远远地 就伸出了褐色枝桠 积雪山体上 我蹚着半尺厚的雪 深一
向外开辟或延伸的词汇 都带有使命感,一条或几条路 承接着什么,见证着什么 通往哪里,它们默默交叉 成为两个地方的通道 它们受命于大地,先窄后宽 在一个又一个故乡里 渐渐发黄,生锈 像一枚跪伏着的钉子 每日,成千上万的人 静静敲打着,村庄的身体 夏天的风有完整的形状 大地上,你藏有果实的气息 从身体上剥离下来,落向远处 白云扑进你的枝桠,和其它事物一样 你中心的花苞在等
风 吹 风吹杨柳。这似乎是郊外特有的传统 似乎是传统特有的郊外,风吹杨柳 也吹骑草的狡兔,隔河看柳的农夫 以及,屋上之茅,欲壑和代沟 很久了。风吹着过去,风只管自吹 并不理会开发区的烟尘 混凝土的生硬,误入的情侣 风玩不动逐日林立的高楼 风只是抚摸框架里的玻璃 并不理会玻璃后面是忧是喜 风倾向于热衷于流连于杨柳的温顺 风吹着你和你初湿的梦 去年也是这样 月亮明白 乌云
天地、日月,风,村镇、城市,无边的戈壁 大漠和它的一切负载 活着的和死去的,都在奔行 只不过,我们稍微集中 与更多的人一起,我容易感動 更喜欢殷勤。面对的,讨厌和喜欢的 事实上都是亲人 在这夜行火车上,在古老的天山以北 人间的事物相对寥落 而且会越来越少,唯有这勃勃的内心 这夜行之中隐秘的快感 在火车的铿锵声中,寸寸向前 就像古老的时间,那一枚已经被削尖的红柳箭杆
作为一个甘肃本土诗人,牛庆国的诗歌有着天然的浓得化不开的地域性特色,我们看到他的文字很“小”而诗情很“大”,凝聚着乡土中国的内在意识流、凝聚着生生不息的东方审美精神、凝聚着当代人无法回避的乡愁思绪。他诗歌中厚植的乡土精神与家国情怀,以深沉的甘肃特色,塑造了甘肃本土诗歌创作的一个范本。 牛庆国始终是一个将故乡捧在手心里的诗人。他以静水流深的潜静和清水酌茗的雅致,提炼着灵魂深处沉浸的乡愁与心香。
好像在炼丹:上苍早已经准备好了 永生,它们安闲地释放 人間烟火。我说壮观,话没出口 地平线上的黑暗 轰然奔窜。万物再一次开始 就像和我们此生,骨头和命,活着与魂灵
其实在心里,一条河所闪烁的 是大地人群之种种传承。哈萨克头顶的羽毛 俄罗斯的伏特加酒 马背上的羊群,青稞长在无数坟包左右 历史这一块青铜 处处斑驳,运载多面孔过客 我如今到来,与消失多年的前辈 不论朋友还是敌人 过程与结果雷同。就像我远远眺望 额尔齐斯河 众多的白桦树、沙枣树、灰草卫护着的 晨曦和落日,额尔齐斯河 你这一枚柔軟的羽箭 贯穿欧亚,人类的草甸、刀伤和马鞍
一 中国古典诗学基本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基本上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或定论。丰富的六朝时期的诗论中,有魏晋“风骨”说、曹丕“文气”说、陆机“缘情”说、刘勰“情溢”说、钟嵘“滋味”说等,从一般的风骨、文气逐渐向诗文抒情、情味转变,是魏晋至南朝时期中国古典诗学演变的一条路径,即由刚健、质朴、风骨、气质,向经过对自然、社会的观照而形成的“情溢”说转变,当然刘勰的诗学思想是融合了魏晋言志、风骨至南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