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合金化和SPS工艺制备超细晶高锰钢

来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471085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制备名义成分为Fe-18Mn-0.6C的高锰钢,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S烧结制备的Fe-18Mn-0.6C块体为平均晶粒尺寸为1μm的超细晶单一奥氏体合金钢,晶粒内部存在较多的层错及退火孪晶,还分布着大量的纳米级弥散颗粒.Fe-18Mn-0.6C块体硬度为475HV、抗拉强度为925 MPa,较多的孔隙缺陷导致块体致密度低,仅为96.27%.孔隙与晶粒内部大尺寸颗粒在拉应力作用下易萌生裂纹发生撕裂,造成沿晶脆断,塑性较差.850℃/1 h的热处理能显著改善块体韧性,伸长率由4%升至13%,以脆断为主、韧断为辅的混合断裂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柔性的剪切增稠抛光(STP)方法抛光开设有弧形断屑槽的硬质合金刀片前刀面,降低其粗糙度,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方法 利用非牛顿幂率流体的剪切增稠效应与磨粒的微切削作用,实现对工件粗糙表面的微凸峰去除.以前刀面断屑槽的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田口法设计正交实验,分析抛光速度、磨粒浓度、倾斜角度以及磨粒粒度等抛光工艺参数对刀片前刀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ANOVA)法评估各因素的有效权重,得到优化工艺参数组合.结果 抛光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为74%;磨粒粒度与磨粒浓度次之,均为11
目的 研究Nb微合金化后渗碳层和基体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及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以实现齿轮的接触疲劳长寿命.方法 利用真空渗碳炉将Nb微合金化及未Nb微合金化齿轮用钢18CrNiMo7-6进行渗碳热处理,采用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机进行接触疲劳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等设备,对试样的组织及硬度进行检测,探讨Nb微合金化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 渗碳热处理后,表面组织为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碳
用紫铜和1060铝合金进行超声波焊接,对焊接接头表面形貌、界面中心温度峰值、界面特性、接头力学性能和电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高的焊接压力不利于工件连接;界面中心峰值温度最高约为330℃,说明超声焊接属于固相焊接;界面处发生较大的塑性流动,铝侧和铜侧均出现互渗,在接头边缘区域尤为明显,存在明显机械互锁;在焊接参数为0.3 MPa、1.5 s、50%时剪切强度最大,达24.19 MPa;界面连接处硬度约为45HV~90HV,超过铝母材硬度.研究焊后电阻与焊接质量关系,基于电阻的无损检测可用于超声波焊接的初步
采用铸造法制备原位自生亚共晶Al-10Mg2Si复合材料,研究Cu和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u的添加能显著减小共晶Mg2Si相晶粒尺寸,使其晶体结构由粗大的长条状和汉字状转变为细小的条状和纤维状;同时使针状的β-Al5FeSi相转变为细小的不规则富Cu颗粒.经T6热处理后,质量分数为1.5%的Cu复合材料中的共晶Mg2Si相完全球化.质量分数为1.5%的Cu添加同时提高了材料铸态下的抗拉强度(Rm)、屈服强度(Rp0.2)和伸长率(A),达317、169 MPa和2.3
目的 解决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耦合导致的参数选取困难问题,提高AlCoCrNiFe高熵合金涂层力学性能.方法 提出全局混沌高斯融合的海鸥算法(CGSOA),优化权值和阈值,使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递)神经网络训练输出理想控制参数.利用改进logistic混沌序列实现网络参数初始化种群的全局搜索,提高权值和阈值初始质量.引入改进logistic映射跳出局部最优,通过加强局部搜索能力,以提高算法收敛精度.引入高斯变异增加种群多样性,提高全局搜索能力.选取6个基准函数,对BAS、PSO、A
采用脉冲喷射电沉积法在40钢表面制备Ni-AlN纳米仿生镀层,通过ANSYS软件确定最佳微凹坑仿生结构参数,对不同电流密度制得的微凹坑状Ni-AlN纳米仿生镀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凹坑状仿生表面具有一定的减磨效果,最佳微凹坑结构参数是直径为200μm、间距为300μm.此外,随电流密度提高,镀层中AlN纳米粒子复合量先增后减,Ni晶粒尺寸先减后增,电流密度提高未影响镀层成分.电流密度为2 kA/m2时,AlN纳米粒子复合量最高,镀层表面组织致密,硬度最高,为806HV,摩擦因
采用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Bi1-xPrxFe1-xTixO3(x=0.00、0.03、0.06、0.12)系列多铁陶瓷样品,研究Pr-Ti共掺杂对Bi-FeO3结构、缺陷、电学和磁学特性的影响.XR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菱方钙钛矿结构,Pr-Ti共掺杂可有效抑制杂相生成,当掺杂量高于0.06时杂相基本消失,共掺杂引起结构畸变.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存在阳离子空位型缺陷,空位尺寸和浓度均随Pr-Ti掺杂量增加而增大.电学和磁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Pr-Ti共掺杂可有效提高BiFeO
利用碳纤维制备三维面芯编织织物,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备了不同编织角的三维面芯编织复合材料.对三维面芯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维面芯编织复合材料弯曲性能随着编织角的增大而降低,弯曲曲线前期均呈线性变化,达到极限载荷后,不同编织角的破坏曲线呈现不同的特点,编织角较大的材料曲线缓慢下降,编织角较小曲线呈阶梯式下降.弯曲载荷下三维面芯编织复合材料最终破坏失效是由于弯曲中产生的大量裂纹及纤维断裂.
目的 通过改变原料粉末中氧化铝的添加量,研究氧化铝含量的变化对冷喷涂Al-Al2O3复合涂层形貌和显微结构的影响,为冷喷涂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将商用纯Al粉和Al2O3粉按照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利用冷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不同Al2O3含量的Al-Al2O3复合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等观测仪器,研究Al2O3含量对涂层形貌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涂层的物相组成不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变化,但Al2O3颗粒的加入可以促进Al
在对1000kVA干式变压器额定负载下的漏磁损耗计算与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其两种冷却方式下不同负载时的绕组温度场及热点温度进行了计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