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對境內外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台資企業紛紛積極拓展大陸本土市場,使企業由完全外銷向內外結合、內銷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與此同時,台資企業的融資管道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正不斷地「本土化」;而「借殼」、新三板等正在成為台商股權融資的新路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台商及其創辦的台資企業一直是大陸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以及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大陸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幻,特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受到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市場萎縮,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台資企業傳統的「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面臨著困局。面對境內外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台資企業紛紛積極拓展大陸本土市場,使企業由完全外銷向內外結合、內銷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
與此同時,台資企業的融資管道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正不斷地「本土化」。2001年底大陸首次允許台資企業在大陸發行A股;2003年浙江國祥製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在大陸A股上市的台資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從板塊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共 12家,另有主板6家、創業板2家;從地區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蘇(6家)、廣東(5家)、上海(3家)、福建(3家)、浙江(2家)和新疆(1家);從行業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電子設備製造(6家)、通用設備製造(4家)、金屬製品(3家)、非金屬製品(2家)、有色金屬加工(2家),其他運輸設備、橡膠製品和化學製品(各1家,共3家)(以上數據參見何君光《台資企業大陸A股上市現狀、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載《亞太經濟》2014年第1期)。
在當前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處於轉型升級的需要,台資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更為迫切,呈現出以下特點:
「借殼」成為台資企業上市的不二選擇
雖然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申請發行上市與其他大陸企業一樣,適用相同的審核標準和審核程序,但是大陸股市在資本、營利方面要求較高,審核期長,申請上市的企業多,而證監會每年審核批准上市的公司數量有限,因此台資企業上市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審核過程。因而出現一些台資企業選擇「借殼」這一曲線方式上市。
例如,2010年中華映管借殼「閩閩東」上市,更名為「華映科技」,成為第一家成功借殼上市的台資企業。根據借殼方案,中華映管將用福建華顯、華冠光電、華映視訊、深圳華顯4家液晶顯示模組生產企業各75%的股權置換入閩閩東。而閩閩東則向華映百慕大、華映納閩與福日電子發行股票,其中向華映百慕大發行500,312,295股,向華映納閩發行30,040,422股,向福日電子發行25,480,000股。由此,中華映管借殼A股上市。我們也注意到,華映科技上市後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發行短期融資券進行融資、籌畫定向增發的方案,近期也發佈公告稱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通過借殼,台資企業的上市程序可以相對簡化,是故對於台資企業,借殼上市不失為一種相對快速、簡捷的上市方式。
新三板成為台資企業融資的新寵
較之IPO冗長的等待期以及較高的准入門檻,新三板較低的門檻以及較高的包容性,也具備一定的融資功能,使其成為台資企業越來越重要的股權融資平台。
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多為電子、資訊等高科技企業,在規模上也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符合新三板傾向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掛牌的政策導向。此外,登陸新三板也能給台資企業帶來 「隱形」的宣傳價值,幫助其進行宣傳品牌以及拓展大陸市場,助力自身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因此,掛牌簡便、上市成本較低的新三板成為台資企業試水大陸資本市場的上佳之選。
2014年至今,先後有艾艾精工、味群食品、信音電子等多家台資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而且信音電子是首家母公司在台灣上櫃、子公司在大陸新三板掛牌的公司。
台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具有積極的影響。首先,密切兩岸經貿聯繫。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台灣地區擁有電子、資訊等行業優勢,台資企業正是兩種優勢的結合體。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大陸資本市場能為台資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同時台灣地區的技術、人才流向大陸,使大陸與台灣地區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聯繫。
其次,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的「本土化」經營。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掛牌擁有良好的宣傳效應,有利於開拓大陸市場;而且上市、掛牌後,台資企業的資金實力超過台灣母公司,台灣地區的技術、人才更多地轉移到大陸,同時在上市、掛牌後監管更加嚴格、關聯交易更加規範,台資企業的利潤也難於向台灣母公司轉移,從而使台資企業真正紮根大陸。
最後,台資企業上市、掛牌有助於提高大陸股權融資市場的整體水準。台資企業在電子、資訊等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準,這些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能夠直接提高大陸上市公司整體科技水準。同時不少台資企業開創了新的經營模式,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值得大陸企業引進、學習。並且,大多數台資企業內部管理能力強、外銷市場做得好、公司運作相對規範,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後能夠直接影響大陸上市(掛牌)公司規範運行水準,從而整體提高大陸上市(掛牌)公司的品質。
另外,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如果能被A股上市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從而使該中小企業的股東獲得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台商及其創辦的台資企業一直是大陸多種所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兩岸經貿合作以及發展兩岸關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大陸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幻,特別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受到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國際市場萎縮,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台資企業傳統的「兩頭在外」的經營模式面臨著困局。面對境內外經濟環境的深刻變化,台資企業紛紛積極拓展大陸本土市場,使企業由完全外銷向內外結合、內銷為主的經營模式轉變。
與此同時,台資企業的融資管道也悄然發生著變化,正不斷地「本土化」。2001年底大陸首次允許台資企業在大陸發行A股;2003年浙江國祥製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在大陸A股上市的台資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底,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家。從板塊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共 12家,另有主板6家、創業板2家;從地區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蘇(6家)、廣東(5家)、上海(3家)、福建(3家)、浙江(2家)和新疆(1家);從行業分佈來看,台資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電子設備製造(6家)、通用設備製造(4家)、金屬製品(3家)、非金屬製品(2家)、有色金屬加工(2家),其他運輸設備、橡膠製品和化學製品(各1家,共3家)(以上數據參見何君光《台資企業大陸A股上市現狀、主要問題及政策建議》,載《亞太經濟》2014年第1期)。
在當前大陸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處於轉型升級的需要,台資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更為迫切,呈現出以下特點:
「借殼」成為台資企業上市的不二選擇
雖然台資企業在大陸A股申請發行上市與其他大陸企業一樣,適用相同的審核標準和審核程序,但是大陸股市在資本、營利方面要求較高,審核期長,申請上市的企業多,而證監會每年審核批准上市的公司數量有限,因此台資企業上市必須經過漫長的等待審核過程。因而出現一些台資企業選擇「借殼」這一曲線方式上市。
例如,2010年中華映管借殼「閩閩東」上市,更名為「華映科技」,成為第一家成功借殼上市的台資企業。根據借殼方案,中華映管將用福建華顯、華冠光電、華映視訊、深圳華顯4家液晶顯示模組生產企業各75%的股權置換入閩閩東。而閩閩東則向華映百慕大、華映納閩與福日電子發行股票,其中向華映百慕大發行500,312,295股,向華映納閩發行30,040,422股,向福日電子發行25,480,000股。由此,中華映管借殼A股上市。我們也注意到,華映科技上市後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發行短期融資券進行融資、籌畫定向增發的方案,近期也發佈公告稱籌畫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通過借殼,台資企業的上市程序可以相對簡化,是故對於台資企業,借殼上市不失為一種相對快速、簡捷的上市方式。
新三板成為台資企業融資的新寵
較之IPO冗長的等待期以及較高的准入門檻,新三板較低的門檻以及較高的包容性,也具備一定的融資功能,使其成為台資企業越來越重要的股權融資平台。
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多為電子、資訊等高科技企業,在規模上也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這符合新三板傾向高科技成長型企業掛牌的政策導向。此外,登陸新三板也能給台資企業帶來 「隱形」的宣傳價值,幫助其進行宣傳品牌以及拓展大陸市場,助力自身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因此,掛牌簡便、上市成本較低的新三板成為台資企業試水大陸資本市場的上佳之選。
2014年至今,先後有艾艾精工、味群食品、信音電子等多家台資企業成功在新三板掛牌;而且信音電子是首家母公司在台灣上櫃、子公司在大陸新三板掛牌的公司。
台資企業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掛牌具有積極的影響。首先,密切兩岸經貿聯繫。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台灣地區擁有電子、資訊等行業優勢,台資企業正是兩種優勢的結合體。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大陸資本市場能為台資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同時台灣地區的技術、人才流向大陸,使大陸與台灣地區形成更加緊密的經濟聯繫。
其次,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的「本土化」經營。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掛牌擁有良好的宣傳效應,有利於開拓大陸市場;而且上市、掛牌後,台資企業的資金實力超過台灣母公司,台灣地區的技術、人才更多地轉移到大陸,同時在上市、掛牌後監管更加嚴格、關聯交易更加規範,台資企業的利潤也難於向台灣母公司轉移,從而使台資企業真正紮根大陸。
最後,台資企業上市、掛牌有助於提高大陸股權融資市場的整體水準。台資企業在電子、資訊等方面具有世界領先水準,這些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能夠直接提高大陸上市公司整體科技水準。同時不少台資企業開創了新的經營模式,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值得大陸企業引進、學習。並且,大多數台資企業內部管理能力強、外銷市場做得好、公司運作相對規範,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掛牌後能夠直接影響大陸上市(掛牌)公司規範運行水準,從而整體提高大陸上市(掛牌)公司的品質。
另外,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如果能被A股上市公司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從而使該中小企業的股東獲得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