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知识图谱

来源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Citespace 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知识图谱工具。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知识图谱显示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虽成果丰硕但深广度欠缺,研究根基不牢,学科建设仍任重道远。未来研究可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实践探索,持续关注新兴主题和研究方法,争取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和引领。
  【关键词】 英语学习策略研究;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5-0063-04
  语言学习策略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与外语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界和教育界的研究热点。1975年,Rubin首次提出语言学习策略的概念,开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先河。中国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以黄小华(1984)的硕士论文“An investig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at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hina employ”为开端,以文秋芳、徐锦芬为领军学者,在近二三十年得到了迅速而蓬勃的發展,呈现出研究内容日趋丰富、研究方法日益更新、研究视野日渐拓展的可喜局面。随着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更加重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关注将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些年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如何?哪些文献因其重要影响力而被广泛引用?哪些学者和机构在该领域占有重要席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厘清上述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中国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程、研究力量和发展态势,对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调查近年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进展和成效,本文以1994-2018年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V 5.3和Excel软件,梳理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整体趋势、主要作者和科研机构以及高被引文献等外部特征,并通过关键词聚类与时区视图分析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内容趋势,尝试建构中国近二三十年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源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具体检索设置如下:主题=英语学习策略;时间跨度=1994-2018;期刊来源=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和Ⅱ辑文献分类下的CSSCI+核心期刊;检索条件=模糊。检索日期为2019年3月13日,获取文献1273篇。为求信度和效度,笔者对文献进行了筛选,剔除了书评、访谈、课程标准解读、文件编制与说明、工作报告、会议述评等非研究型文献和与主题不相关的论文,并进行了人工查重,最终确定1246篇有效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应用科学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V 5.3引文可视化软件为主、Excel软件为辅,先量化描述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和高被引文献分布,再统计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图谱、关键词聚类、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可视化呈现该领域的演变进程、研究主题和发展趋势,以求对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形成全面认识并为后续发展和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
  二、数据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
  图1显示的是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历年发文量及其占比。显而易见,在研究初期,该领域缺乏理论基础,缺少关注度,学术根基不稳,发文量偏低;后来随着学界的日益重视和学者的不断参与,研究进入了发展期,发文量由增长趋向稳定;随后又进入衰退期,表明该领域研究兴趣已有变更。
  根据论文年度分布,我们可将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1994-2001年),年度发文量均少于10篇,研究力量和关注度明显不足;发展阶段(2002-2010年),论文数量逐年持续增长,尤以2006-2010年为盛,峰值为2010年的135篇,占文献总量的10.6%;成熟阶段(2011-2014年),发文量缓慢下滑,整体趋于稳定;衰退期(2015年-2018年),论文量逐年减少。整体而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表明该领域先是经过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然后走向平稳,再经骤减,预示该领域研究已悄然转向。
  (二)作者和研究机构
  代表性作者的人数、作者的产出、分布及合作情况能够反映一个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和研究成果。1994年至2018年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代表性作者分布图(略)显示,该领域的代表性作者仅有6位:文秋芳、徐锦芬、彭宁红、苏峻、熊广星和陈静,其发文数量分别为5篇、4篇、4篇、3篇、3篇和3篇。较早研究英语学习策略且颇具影响力的是文秋芳教授(1995),其为数不多的论文均属经典。合作方面,除了苏峻、熊广星和李小芬之间存在明显连线,其他研究者间均无交集。整体而言,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作者分布网络密度低,突出性研究者少,个人产出量低,作者地域分散,相互间合作匮乏,发展前景堪忧。而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图(略)表明,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但也仅6篇,其后依次是北京服装学院(5篇)、温州大学(5篇)、西南民族大学(5篇)、华南农业大学(4篇)、首都师范大学(4篇)、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篇)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篇)。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之间有连线,但仅限于苏峻、熊广星和李小芬之间的三两次合作。这表明,虽然上述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稍显突出,但远不足以成为主力,该领域研究力量分散,成果产出和团队合作亟待提升。
  (三)高被引文献
  高被引文献是指一个研究领域中被频繁引用的论文,是该领域的重要知识源流。表1是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前10篇高被引文献统计表,其中文秋芳的《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被引频次居于首位,高达2837次。高被引文献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有针对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研究,也有探讨学习策略与学习动机、学习观念、自主学习和四级考试关系的研究,还有关于学习策略培训的研究。丰富的研究视角、方法和内容极大拓展和延伸了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四)研究主题
  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软件可自动生成关键词图谱、关键词聚类和时区视图等可视化知识图谱,便于对某一研究领域文献进行深入挖掘和详细解读,进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本文基于CiteSpace V 5.3软件,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阀值设置为top 50,默认其他参数,生成时区视图和关键词聚类,系统解析近二三十年来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研究主题和发展演变。
  1.发展演变
  图2是利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关键词生成的时区视图。由图可见,1997年至2006年,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一直在变化,由学习策略、英语学习、自主学习、英语教学、英语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至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演变,2006年之后研究内容愈加分散,各主题文献产出量降低,侧面说明了这一研究领域逐渐成熟并已开始转移研究兴趣。
  2.研究内容
  关键词聚类是探究某一领域研究内容的可视化工具之一,直观且全面。运用CiteSpace V 5.3软件做出关键词图谱,选择“Find clusters”,获取的共词图谱共有194个网络节点,78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418,Modularity Q的值为0.3385,略高于临界值0.3,说明共词网络的社团结构明显,聚类效果尚可;Mean Silhouette的值为0.424,略低于临界值0.5,聚类结果稍显不尽如人意。通过采用对数似然比LLR算法,共导出8个聚类。这8个聚类可进一步整合为四个方面: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研究(#3“大学英语”、#4“英语教学”、#5“英语学习策略”和#6“英语”)、自主学习研究(聚类#2“自主学习”和聚类#8“学习者自主”)、元认知策略研究(聚类#1“元认知策略”和聚类#7“策略培训”)和学习动机研究(聚类#0“学习动机”),切实反映了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趋势
  一个研究领域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依赖于对样本文献关键词突现(Burst)的分析。该研究样本文献虽未能检测出突现关键词,但对2010年(发文量峰值)之后论文的人工筛查确有发现少数新兴话题,它们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具有重要预示作用。
  一是动机调控策略研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也是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重要分支。以往的动机研究多关注学习动机的调查、激发和探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及自主学习的关系,近些年则聚焦动机调控策略。2009年,李昆首次提出八种动机调控策略,随后众多学者开始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运用及其与英语成绩、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虽然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动机调控策略与英语学习动机呈正相关并对自主学习有显著预测力,但是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水平及其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方面却意见相左。这种分歧可为后续研究的基点,有待深入挖掘。
  二是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策略研究的融合。这类研究主要涉及翻转课堂、移动学习和慕课教学对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大有裨益。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而且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培养其学习策略。此外,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策略使用能够提高学业成绩,以此模式为基础建立的SPOC学习共同体具有四大特色:支撑知识迁移、提高自我效能感、培养高阶思维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移动学習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PIMS移动智能教学系统能够动态调整学习策略,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能够构建良好的自主与协作学习氛围和促进学习效果,移动学习模式对成人英语学习信念和学习策略具有显著影响。
  慕课的兴起为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MOOC课程+CBI+ESP”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学习策略的使用和综合英语水平的提升;高职英语“小微课”平台的应用能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慕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提高、情感态度的转变、学习策略的运用和英语总体学习效果。
  三是新颖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运用,尤指结构方程模型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是通过建模分析变量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多元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监控策略研究发现学生在维持学习动机方面采用不同的调控策略;以学生自我效能感、阅读元认知策略和阅读测试为变量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表明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正向影响英语阅读成绩,而且通过阅读元认知策略间接正向影响阅读成绩;学习者的西语学习策略、语言能力和课堂外语学习环境的结构方程模型证实非英语外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结语与展望
  文章以1994-2018年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和CSSCI相关论文为数据来源,以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主要研究工具,辅以Excel软件,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近二三十年英语学习策略研究领域的发展演变和研究成果,结论如下:
  宏观上,从年度发文量来看,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发文量在经过8年的持续增长后开始逐渐下滑,近两年数量尤少,说明该领域研究已然成熟并开始转向;从作者分布来看,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核心作者少,个人产出低,合作网络尚未建立,研究者之间的学术联系和团队合作亟待改善;从研究机构来看,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温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虽然相对冒尖,但发文量非常有限,不足以形成主力,这反映了该领域研究力量分散,根基不牢,尚需改进和提升。
  微观上,就主题分布和研究内容而言,该领域聚焦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和学习动机,相互之间多有交叉和融合,成果丰硕,在提高中国英语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就研究前沿和趋势来看,自2010年研究开始转向动机调控策略、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慕课教学与英语学习策略的融合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建构在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中的运用,这不仅反映了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和新兴教学模式及研究方法的糅合,而且体现了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与时俱进的品质。   综上所述,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展迅速、颇有成效,但根基不稳、后劲不足、未成气候。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融合,后续研究应稳扎稳打,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持续关注新兴主题和尝试先进方法,争取实现完美转身,继续为中国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推波助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Rubin, J. 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 [J]. TESOL Quarterly, 1975(9):41-51.
  [2]高越.动机调控策略对英语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2):78-82.
  [3]杨文佳.动机调控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以高一英语为例(英文)[J].中国高校科技,2017(SI):78-79.
  [4]李昆.动机调控策略对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的影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2):28-32.
  [5]高越,刘宏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33-42.
  [6]王幼琨.动机调控策略对大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及努力程度的中介效应[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89-94.
  [7]惠良虹,張莹.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J].成人教育,2016(12):55-58.
  [8]黄竽笙,陆燕敏.翻转课堂对理工科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93-98.
  [9]周晓玲,刘燕梅.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131-138.
  [10]陈文强.翻转课堂模式下大学英语学生认知策略使用的调查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7-122.
  [11]陈娟文,王娜,李金玉.SPOC学习共同体构建探析:以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4):58-61.
  [12]李红美,徐振华.智能教学系统支持英语学习的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66-72.
  [13]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36-140.
  [14]岑红霞.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英语学习机制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6(12):98-102.
  [15]王守宏,刘金玲,付文平.“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97-101.
  [16]刘思远.“后慕课”时代下的高职英语“小微课”平台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8):88-90.
  [17]尚云鹤.大学英语教学中慕课资源的运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25-130.
  [18]黄骞,韩玉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监控策略研究[J].外国语文,2014(2):173-178.
  [19]王幼琨.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5(3):105-108.
  [20]王萌萌,张海.非英语外语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性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120-124.
其他文献
通过助剂整理赋予汉麻/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面料功能性,研究汉麻/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复合纤维面料的组织结构、颜色性能、光照升温性能、力学性能、色牢度和抗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汉麻/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面料光照升温低,仅需3 min就可降至初始温度;耐皂洗色牢度达4~5级,褪色牢度达5级,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5、4级;由于面料组织结构规整,整理后抗起毛起球性能可达4~5级,而且接触凉感(瞬态最大热流量)qmax值可达0.20 W/cm2.
在棉糖色度定量法基础上,为提高色度测量前显色反应的灵敏度,以D-葡萄糖替代D-果糖作为显色标准物,建立测试棉花含糖量的主成分模型.结果表明:与D-果糖类似,D-葡萄糖用量与色度参数L*、a*、b*、C、X、Y、Z、h、T和K/S值均呈现线性关系,但拟合方程斜率较大,说明D-葡萄糖作为显色标准物使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及可靠性.以D-葡萄糖为显色标准物,分别建立基于5个色度参数或10个色度参数的棉糖主成分测试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建模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均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选用浸提法,以递推方式探究天然染料蝶豆花的优化提取工艺和染色工艺.分析讨论料液比、乙醇用量、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染液吸光度的影响,分析比较传统浸提法染色和现代红外线法染色对棉织物染色K/S值的影响.测试蝶豆花提取液染色纯棉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耐汗渍色牢度.结果表明,蝶豆花色素提取的优化工艺:料液比1:10,乙醇35%,温度80℃,时间105 min.浸提法染色优化工艺:温度80℃,时间105 min,浴比1:25;红外线法染色优化工艺:浴比1:55,温度90℃,时间40 min,转速40 r/min.以
云南省个旧市乍甸镇牛奶小镇因冶炼废水灌溉导致土壤中砷、镉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为研究试验区域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选取试验地块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7种乡土植物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苜蓿(Medicago Sativa L.)、续断菊(Sonchus asper L.)、燕麦(Avena sativa L.)、救荒野豌豆(Vicia sativa L.)和油菜(Brassica napus L.),对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元素(砷、镉、铬
为改善棉纤维的低温溶解性能,在NaOH/尿素/硫脲/水溶液体系(SUT)中添加氨基磺酸钠.研究氨基磺酸钠用量、预冷温度和搅拌时间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优化棉纤维溶解体系的组分配比及溶解条件,并测试棉纤维的溶解率.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等表征、测试再生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溶解体系为:NaOH、尿素、硫脲、氨基磺酸钠质量分数分别为7%、6%、6%、0.15%;优化的溶解条件为:预冷温度-12℃,搅拌时间20 min,此时棉纤维溶解率为92.00%,与未添加氨基磺酸钠的溶
【摘 要】 《为奴十二载》是所罗门·诺瑟普在1983年出版的一部自传小说,文章从弗洛姆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理论出发,分析书中主人公所罗门在黑奴社会与自由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不同的社会无意识与社会性格,可见其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对社会成员有着重要影响,启示我们,人和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在健全的社会里才产生健全的人!  【关键词】 《为奴十二载》;所罗门;社会性格;社会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 I7
【摘 要】 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创作出了无数经典的女性形象,哈代在创作的时候从男性视角出发,观察當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体现出了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了作者笔下的淑与阿拉贝娜这两个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在研究中从这一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分析了其矛盾性成因,之后就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新女性特质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此来更好地认识《无名的裘德》这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 英
【摘 要】 在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所罗门之歌》中,作者用犀利的笔锋描述了黑人奶娃的成长历程,通过对人物生活和心理的描写,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微妙变化,呈现出人在面对精神困境时的挣扎和反抗。在过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从种族歧视、女性歧视等角度解读《所罗门之歌》,本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从人格结构、自我保护能力、梦的意蕴三个方面解读这部小说,希望对当下社会有一定的启发。  【关
【摘 要】 《都柏林人》中存在着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隐喻,使得作品内在隐晦,传达也比较困难,创作手法也比较难懂,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音乐隐喻、色彩隐喻、实物隐喻、符号化人物意象隐喻的具体解读,探索作品的深层内涵所在。  【关键词】 符号学视角;《都柏林人》;多重隐喻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21)05-0067-03  詹姆斯·乔伊斯是爱尔兰
【摘 要】 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东汉宦官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宦官制度、宦官专权、宦官与外戚、士大夫斗争等三个方面,既有对传统观点的认可,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反思宦官对东汉王朝政治的影响,以期立足于“东汉宦官政治的形成”,对该问题做更深入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 东汉;宦官制度;宦官专权;宦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