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好帮手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b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预习之因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有的语文老师(包括我自己)总是忙着备自己上课的内容,却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布置学生的课前预习,而只是笼统的一句“今天预习第几课”就算是布置预习了,这就导致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只是把课文读一遍就算是预习了。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事倍功半,即使你备课再精心、再细致,如果课堂上没有学生的配合,那还不是唱独角戏?同时,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够,特别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上课要讲,到时候认真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预习纯属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在学生的观念里,语文的课前预习就变得可有可无。但是这种现象如果持续下去将会贻害无穷,最直接的就是会导致语文课堂效率低下,最严重的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失去自学语文的能力。
  二、预习之法
  预习,并非让学生自己任意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除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还应重视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一般的文章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预习。
  步骤一:通过查找资料(可以借助辅导用书或网络资源等)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为什么要了解作者呢?因为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其作者一般都是文学史上比较很分量的人物,了解他们的相关经历、相关作品等,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步骤二:通过阅读三遍课文完成三个任务。
  第一遍读解决生字词。教材上虽然也有注音和注释,但并不全面。这时候就要借助字典和词典,不放过任何一个生字和生词,查到以后在书上进行注明。有时候碰到易混淆的字还要学会归纳、整理,碰到好的词语、成语要积累。
  第二遍读把握课文内容、理清结构层次、体会作者情感。因为读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把精力放在生字词上,所以对文章内容还只是知道了一个大概,所以第二遍读的时候就要静下心来,把自己放置到文本中,读完一段就归纳一下本段内容,这样把文章全部读完后,再综合起来,问问自己这篇文章围绕什么写的,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第三遍读摘抄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可以是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可以是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可以是感情真挚、震撼心灵的,可以是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也可以是句式整齐,韵律和谐的……
  步骤三:通过思考发现疑难,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预习时一方面要围绕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进行预习,一方面自己也要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问题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就越浓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三、预习之果
  预习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学习文本的过程,那么预习会有哪些效果呢?
  第一、预习能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同学,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在上课时,又因为很想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老师对自己的答案是否满意,所以这种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讲。同时,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没解决的问题、没理解的内容到底如何,这又会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不放松每一个知识点。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他们可以借由预习来充分表现、发挥自己。
  第二、预习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预习可以让教师“有目的地教”。在布置了预习题之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本课预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从而从学生的预习实际出发,调整、完善备课,确定讲练重点,使上课更加有的放矢。其次,预习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学”。通过预习,学生知道了哪些内容已经会,哪些内容还不懂,明确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课堂学习时目标就会更加明确,效率也更高。再次,预习可以使课堂互动达到最佳状态。
  第三、从长远利益来看,预习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从预习过程中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学会了很多好方法。久而久之,这些好习惯、好方法会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慢慢辐射到学生的其他学习领域中,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在我们平时的学生作文里总能看到一些作文内容是假、大、空的现象,学生的笔下模仿痕迹过重,缺乏创造力和真情实感。而作文的成绩恰恰就决定了语文的成绩,很多学生和家长也因此而感到头疼。如何写作文也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下面就此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认识和看法。  一、恰当的写作方法指导  我们在平时教课的时候就应该教给学生常用的表达技巧:比如一些写作手法有: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
期刊
如何在新的背景下上好每一节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认真落实“三五X”教学策略,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在现在实行课改的背景下,再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老式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经过时了。根据我的调查
期刊
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作文的写作,是中考的重头戏,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因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我个人认为,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应从三方面入手,即读、说、写。读是收集材料吸取营养的过程,说是消化运用材料的过程,写是说的进一步深化,是把生活语言变为文学语言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应将写作能力的培养渗入到课堂上。  
期刊
作为衡量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成败的一个尺度——评“先”选“优”,在一年一次的评选过程中,孰“先”孰“优”?这个话题教师们都很敏感,谈论得也最多,说白了——这既关乎“名”又关乎“利”(连续三年考核为“优”,可以晋升一级工资),谁又能漠然处之呢?可是评选名额少之又少,不可能人人都评上选上。因此,学校对此项评选工作要慎之又慎,做到合理公正,不能徇私。否则将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期刊
智慧教学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下面我主要谈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实现语文智慧教学。  1、有效进行新课导入   ①解析标题,直奔主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包含丰富的信息。是学生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教学《登泰山记》,我从文章标题引入,引导学生捕捉标题的重要信息。通过读标题,学生很快明确:这是一篇游记,重在写泰山的景色。把握了游记这一文体后,我因势利导,进行追问:既然是游记,那么学习本文,
期刊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文章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使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具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课堂实施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作初步探讨。  1、倡导自主学习,构建和谐课堂  教师要在保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期刊
一、以读为本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反观我们的语文课堂,识字、写字,运用多种方法和游戏来巩固,甚至很多老师开始关注汉字的文化,可以说在识字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和识字平分天下的阅读却被很多老师冷落,事无巨细地剖析课文,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对于教师的传授毫无选择地装.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问题,千篇一律的回答,最终的结果却是抹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期刊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教学的时效问题一度引起众多教师的热议,从小学到高中,历时数载,很多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方面收获甚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越来越凸显,而人文色彩却被无端的漠视。为了追求好成绩,教师总是强调机械训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虽然心中有怨气,却不得不埋头苦干。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对语文了无兴趣,致使语文教学遭遇瓶颈。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古人一语中的,当头棒喝,直截了当指出当今语
期刊
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