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嘎仙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麓、嫩江支流甘河上源嘎仙沟左岸山崖上,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沟宽0.5—2千米,水流清澈,伏日甚冷,周围林海苍茫,峰峦层叠,古木参天,松桦蔽日。嘎仙洞高悬在离地面25米的半山腰中,在《魏书》中称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或“石庙”、“石室”。1988年1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最早见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嘎仙洞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麓、嫩江支流甘河上源嘎仙沟左岸山崖上,行政区划上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沟宽0.5—2千米,水流清澈,伏日甚冷,周围林海苍茫,峰峦层叠,古木参天,松桦蔽日。嘎仙洞高悬在离地面25米的半山腰中,在《魏书》中称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或“石庙”、“石室”。1988年1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拓跋鲜卑旧墟石室”,最早见于《魏书》,但是石室位置究竟在何处?中外学者诸说纷纭,争论不休。《呼伦贝尔志略》一书认为呼伦贝尔迆西北一带有“魏先帝石室”。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东胡民族考》中提出:“乌洛侯西北部之拓氏先祖之石室,亦必在嫩江流域之中,而当在兴安岭之近旁。”1949年以后,考古工作为寻找鲜卑石室提供了线索。特别是1959以来,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在呼伦贝尔扎赉诺尔发现了鲜卑墓群,认为该墓群可能是拓跋鲜卑南迁后的遗存。20世纪60年代,马长寿教授出版了《乌桓与鲜卑》一书,他认为:“乌洛侯国在今黑龙江省之嫩江流域甚明。嫩江流域的西北为额尔古纳河,魏之祖先的石室当在二河的大兴安岭山脉之内。”20世纪70年代,宿白先生发表《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一文,推定扎赉诺尔墓群为拓跋鲜卑文化遗存,进而论述了拓跋鲜卑的起源及其南迁和进入中原的经过,并绘图指出其迁徙路线。1979年,呼伦贝尔盟文物站站长米文平先生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寻找鲜卑旧墟石室。在鄂伦春同胞的帮助下,他多次寻访嘎仙洞,并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撰写了《拓跋鲜卑先祖石室考》一文。
他的观点引起内蒙古考古学界的关注,汪宇平、孟广耀、曹永年等学者来到嘎仙洞,与米文平共同进行调查,其间历经周折,终于在1980年7月30日下午找到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祝文刻辞。与《魏书》中乌洛侯国遣使“称其国西北有国家先帝旧墟,石室南北九十步,东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祭祀,并“刊祝文于室之壁而還”的记载基本相符。
嘎仙洞本为天然花岗岩山洞,洞口略呈三角形,高12米,宽20米,方向为南偏西30°。洞内宽阔宏大,幽暗深邃,南北长120米,东西宽27米,穹顶最高处达20多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次可分为前厅、大厅、高厅、后厅四部分。前厅西侧距洞口15米的石壁上,刻有太平真君四年祝文刻辞。石刻高度距地面约1.5米,通高0.7米,宽1.2米。刻辞为竖行,共19行,全文共201字。刻文为汉字魏书,隶意犹浓。石刻祝文的发现证实了嘎仙洞即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洞内堆积有较厚的文化层。1980年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对洞内文化堆积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了石器时期、战国时期、北魏时期的文化堆积,并出土陶器、石器、牙饰、骨器、铁器和大量野生动物骨骼化石。从陶器看,均为手制夹砂陶,火候很低,陶色不均,多为黑褐色。器类单纯,以敞口罐为主,个别为直口器类。纹饰有凸弦纹、附加堆纹。其陶器形制与制法均与完工墓地、扎赉诺尔墓群出土陶器相似,应为同一文化的早期形态。嘎仙洞文化遗存在目前为止已知的鲜卑遗存中时代较早,上限至少早到战国初期,即公元前3世纪。此外,由于洞内发现了石刻祝文,因而嘎仙洞文化遗存的年代下限可晚至公元5世纪。
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发现,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嘎仙洞即《魏书》所载的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是鲜卑人的发祥地,也证实了拓跋鲜卑的迁徙历程。这一发现揭开了拓跋鲜卑起源地的千古之谜,结束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鲜卑族入主中原前的发源地之争。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
其他文献
口服药均需经胃肠道吸收,故胃粘膜最易受到各种药物的作用而受损害,特别是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服用不当常可导致药源性胃病的发生。 阿斯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是最易导致药源性胃病的一类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阿斯匹林等会引起胃出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正常胃粘膜具有防止胃酸中氢离子渗透至粘膜细胞内的自我保护能力,而阿斯匹林等药物中的水杨酸,经胃粘膜吸收后会产生局部刺激作用,破坏胃粘膜的这种自我保护
中药治疗湿疹 丹麦叶长志先生: 你在信中提到旅居丹麦的不少华人儿童由于对桦树、桔草植物过敏,患上了湿疹。那里的西医开的处方是煤焦油软膏和高锰酸钾溶液。你询问中医治疗湿疹有什么有效方法。上述两种外用药物确有治疗湿疹的作用。至于中医疗法,若内服汤药,则需分湿热并盛、脾虚湿盛、血虚风燥三型辨证论治,辨清证型后,方可采用方剂加减。这需要请中医师诊病并处方用药。若外治,急性期可用马齿苋60克、黄柏30克
2020年初,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敦化、龙井境内进行考古踏查,新确定的遗址及地点补充了长白山地区考古学资料。工作除采集地表遗物外,还针对典型遗址进行简单试掘。 西黄泥河遗址位于敦化红石乡牡丹江支流西黄泥河北岸三级阶地上,调查队员采集到大量器形多样的打制石器,含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等,以及部分磨制石器,试掘剖面见有黑曜岩碎屑。推测遗址以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为主,含新旧时代过渡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出作文题《我的母亲》。看到这个题目,我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每天母亲一下班,我就飞跑过去,翻母亲的书包,看里面有没有好吃的。母亲总是笑吟吟地抱起我,亲吻我的脸颊,点着我的鼻子说我是“小馋猫”。于是,我就把这一段写进作文里,因为那时我还太小,我所理解的母爱就是这么简单。 那个时候的母亲年轻又漂亮。三班倒的工作及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三人构成了母亲全部的生活。父亲先是在怀柔工作,
通濟渠永城段作为隋唐大运河汴河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起自河南永城马牧乡马庄村,与夏邑县接壤;东南流入安徽濉溪县境,止于永(城)宿(州)公路收费站东300米处。自西向东流经马牧、酂阳、十八里、城关、侯岭等5个乡镇,总长53千米。 2018年5—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永城市文物旅游局对通济渠永城段进行系统的调查勘探工作,确认了通济渠永城段流经线路、保存状况及其附属文化遗存分布情况,新发现了桥
是少数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广大人民创造历史,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会导致对历史进步动力与历史成就来源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不同史观对人们现实的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史观是典型的“英雄史观”,二十五史主要是以帝王将相等人物为核心的“英雄史”,最广大的底层人民和被压迫阶级及其创造在其中是没有什么地位的。这种英雄史观反映的是上层社会“官本位”历史体系与史学思想,从史学资料意义上说,它当然具有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大同地区发现的元墓并不像辽、金墓那样丰富,仅有齿轮厂2座、宋庄3座、东郊1座,共6座,其中壁画墓3座,分别是齿轮厂的2座墓和位于大同西北郊的冯道真墓。与辽、金壁画墓不同的是,这些墓葬壁画内容不再以宴饮、出行等为主,而是以表达隐居、隐逸的山水人物主题为主,齿轮厂墓、冯道真墓都绘有大型山水人物图,尽管这些墓葬中仍有一些“备茶”“备酒”等宴饮内容,但只不过是辽金时期宴饮习俗的延续,
晋西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的前沿地带,谈论该区域,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是千沟万壑、梁峁绵延的黄土景观,以及窑洞成群的人文景观。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种居住传统在史前龙山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即已蔚然成风,并延续至今,是包括晋西高原在内的南流黄河沿岸最具特色的居住模式。然则其何时始现、如何兴起,尚无定论,或许德岗遗址的发现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半窑洞的出现 德岗遗址东川
“公众考古”活动是以促进考古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为目的的实践。这些实践拉近了公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考古学除科学研究外人文价值的实现,推动了“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近年来,“公众考古”的概念越来越被普通大众所熟知,国内各家考古文博机构积极开展各类公众考古活动。 公众考古活动形式多样,包括科普讲座、电视节目、网络宣传、展
2021年3月开始,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连续多日占据网络热搜头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那些造型夸张、神秘诡谲的青铜人像,让大家心中不禁发问:它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从30多年前青铜人像发现后即已“出圈”,除了考古学家,还有很多人对三星堆青铜文明的来源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除“西来说”之外,甚至还有外星文明说,当然很多观点不论是从论据还是论证过程来说,都禁不住推敲。要探讨某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