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升温的热点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考点回顾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关恒成立的问题在各地高考题中频频出现而且有明显“蔓延”趋势!2005年以来恒成立问题出现的情况列表如下(以理科试卷统计):
  
  分析这三年的考题不难看出,高考对恒成立的考查一般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高中数学的骨干知识相结合.而在导数引入高中数学后,丰富、深化了解决初等数学问题的手段和技巧,因而成为解决恒成立问题的有力工具,在近几年高考中已充分凸显,且有继续升温之势!
  
  2 2007年考情
  
  2007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含有恒成立问题的比例为63%,与导数相关的占所有恒成立问题的83%,较前两年大幅增加!与导数相关的详情如下表:
  
  从上表中可分析出2007年高考恒成立问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分值较重;考查的知识绝大多数是利用导数的知识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或者求函数的最值,从而进一步解决含参数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这也是各省市高考及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的重点.这类问题之所以在高考中大密度、高分值的反复考查是因为它体现了函数、导数、不等式等多章节知识的交汇;体现了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化归与等价转化等重要数学思想;能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推理能力、字母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思维的制高点!我们应该与时俱时,认真研究,科学系统地组织学生复习和训练.
  
  3 典型考题分析
  
  4 展望2008
  
  高中数学恒成立问题把函数、导数、不等式甚至有时还会与三角函数、数列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渗透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能够很好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历年来都是考查的热点.因而导数与恒成立问题在2008年还将继续升温!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原来只是部分省市理科生要求学习的函数y=ex和y=logax(特别是函数y=lnx)的导数全面引入教材,例如江苏教材中对这两个函数的导数不作要求.2007年山东、广东、宁夏(与海南试卷相同)三份新课标高考卷全面都涉及到函数y=lnx的导数问题!这也为恒成立问题常考常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这些高中数学骨干知识交汇在一起使得题目既有新意又有丰富的内涵;既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因此,可以预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第一年高考中导数与恒成立仍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加以考查.
  
  5 复习方法与对策
  
  复习备考上,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5.1 完善知识储备
  导数与恒成立问题涉及知识面较广,尤其是函数、不等式和导数内容要夯实基础,做到概念清晰,基本方法熟练灵活,公式、规律应用准确.某一知识点一旦用到能够快速准确提取.
  5.2 加强技能培养与训练
  在知识储备系统完整的基础上,还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可以在函数专题和不等式应用专题分别安排恒成立问题的研讨训练课,让学生掌握恒成立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等等.通过实例进行研讨总结出恒成立问题的其他表现形式.在复习导数一章时应重点结合导数在判断单调性、求极值和最值上的应用,突出导数在恒成立问题起到的作用,以及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导数的工具来解.例如上文中例1导数的作用是判断一个超越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求其最值;例2的第(Ⅰ)和(Ⅲ)问最终也是利用导数来判断函数单调性.
  5.3 注意解题心理素质训练
  导数与恒成立问题一旦在大题目中出现,一般都是中等以上难度甚至是压轴题,多含有字母参数,函数可能较为复杂.这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字母运算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在思路不明时应该冷静的分析题目条件,通过挖掘问题中隐含条件来打开思路;通过多次尝试和探索进行类比猜想来发现思路;通过所掌握知识和方法进行等价转化来探求思路.平时学习中通过实例适当加强这类问题的课堂探究,以增强学生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让学生知道“我难人亦难”,只有“我不畏难”才能冷静思考,从容应对!难题才可能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2007年全国各地理科高考题(共19套)
  2 徐晓红.恒成立问题.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广东中山桂山中学 528463    摘要:不等式的证明,已经成为数学竞赛的热点内容之一. 很多文章都阐述了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且那些方法都非常巧妙,但笔者另辟蹊径,利用Jensen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关键词:Jensen不等式;证明    在利用Jensen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之前,我们先由数学分析引入如下两个定理.  定理1 二阶可导函数f(x)为区间I上的凸(凹)函数的充要条件是f ″(x)
期刊
四川成都第二十中学 610036    摘要:变式练习作为一种高效的训练学生解题技能的方法,对于加深学生对基本解题思想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青睐. 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运用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解题;变式练习;探讨    笔者在检查学生笔记时会经常作些批注,一次一个学生无意将“照葫芦画瓢”写成了“找葫芦画
期刊
浙江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323000    摘要:展示“关于三角形解的个数问题”的教学片段,暴露学生学习中的认知困惑,展现教师“设疑——激疑——质疑”的教学策略,揭示数学学习中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一般过程及特点,尝试将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阐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并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从理论和效果两个层面加以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数学
期刊
目前,笔者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高三的同学拿着一道高考数学模拟题来找我,问为什么他做的答案与参考书上不一样,是他错了还是参考书上的答案错了,我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道解析几何题(见变式2与生(7)解法).这位同学是用椭圆参数方程求解的,但是对参数的几何意义理解不甚明了,结果导致了错误.事后,我把这位同学的解法给另几个高三同学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此促使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期刊
1 两个重要恒等式  在求解数列问题时,我们可以探讨an-an-1或anan-1的表达式是否可以导出. 如果能寻找到,那么利用上述两个恒等式,可以方便得到an的表达式.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函数f(θ)=sinθθ (0<θ≤π2)是减函数,有许多简捷、优美的结论,且有着广泛的用途.  为方便表述,称“f(θ)是减函数”为结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教后反思:  这是一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收获多,感悟也多.    1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而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  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
期刊
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涉及在a+b+c=1条件下的不等式问题,经探索,此类问题有统一的简单证法,其思路是构造最简单的平方式(x-y)2≥0予以简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双曲线切线一种尺规作图法:首先连结MF,作∠MFA的角分线交顶点A处的切线于B点,连结BM,则BM是双曲线的切线.(结合图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有位英国的数学家曾说到:“错误在数学教学中和正确答案一样重要,有时错误更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并可以作为诊断工具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生对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往往耳熟能详.然而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看似一般的问题却很容易出现差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概念模糊,或分析比较能力不够,或只注重表面现象,或者在转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