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巷事鞭社会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的优秀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寻常巷事的记述,无情地鞭挞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性、反动性,辛辣地讽刺了它维护沙皇专制、镇压人民的实质,具有以平凡小事显示社会大问题的特点。根据情节的发展和材料的布局,文章可分为4部分阅读。
  第1部分(第1段),交待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出场。“四下里一片沉静……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运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相结合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沙皇专制时期萧条、衰败的景象。在如此冷清、凄凉环境中的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随身的巡警端着,“没收来的醋栗”,以可见实物有力嘲讽了警官的卑劣行为,暴露了他威严仪表中包藏的肮脏灵魂,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人民财产毫无保证的社会现实,开头一节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2部分(第2—5段)是故事的开端。奥楚蔑洛夫发现狗咬人的案子。奥楚蔑洛夫带着巡警正穿行于广场,忽然听见边骂边“哎哟”的呼喊声,向那边一瞧,见一个人正追赶一只颠着腿跑的小狗,在木柴厂门口扑倒在地,“抓住了狗的后腿”,即刻聚拢了“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人群。这里的“钻”字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它生动地揭示了在军警制度的高压下,人们愚昧麻木、无聊之至的精神病态。围观的人群这一情节对烘托场面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奥楚蔑洛夫转身走向那人群,见受害者赫留金举起“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赫留金被狗咬伤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他之所以那样得意忘形地举着让大家看,大概是过于相信“现在人人都平等啦”的法律,企图得到一笔赔偿,表现了一副既可怜又狡诈的奴才相,活现了警察制度奴役下人们的愚昧形象。
  第3部分(第6—27段)是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写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时的5次变色,根据材料的布局可分5个层次阅读。
  第1层(第6—9段),故事的初步发展。奥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宣判。奥楚蔑洛夫看到赫留金那只流血的指头,听了他依法索赔的请求,“严厉地”应对着,故作姿态地“咳了一声”。装模作样地“拧起眉头”,官气十足地说“要拿出点颜色”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要好好地教训”狗的主人一顿,并恶言秽语地骂小狗是“野畜生”“疯狗”,吩咐巡警叶尔德林把小狗“弄死”,这声色俱厉的表演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貌似公正而粗暴蛮横的警官形象。
  第2层(第9—13段),故事的继续发展。奥楚蔑洛夫的第1次变色。“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听到人群中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深为冒犯长官的初判恐惧不安,为掩饰内心的恐慌,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他让叶尔德林脱大衣的细节描写,“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语无伦次的语言再现了他不知羞耻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变色作了掩护,待他紧张的心情略有缓解,便矢口否认前判,认定赫留金的“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骂他是异想天开的“鬼东西”。奥楚蔑洛夫的第一次变色,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特性。
  接着由围观者独眼鬼揭发了狗咬人案件的真相:赫留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所以狗咬伤了他的手指头,这不仅照应了上文狗在人群中的悲苦形象,而且说明赫留金本是个无聊庸俗、愚昧荒唐的人,他依仗当宪兵的兄弟,以捉弄小狗取乐。自取伤害后,又打歪主意发财。奥楚蔑洛夫否定前判后,赫留金不甘败诉,打着“大家都平等啦”的幌子,炫耀说他有个当宪兵的兄弟。通过赫留金的语言描写,揭露了沙俄警察宪兵镇压人民的实质,说明当时的社会谁有权有势谁就是法律。
  第3层(第14—17段),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奥楚蔑洛夫的第2次变色。承接上文赫留金依仗兄弟身份的辩说,巡警深思地推断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奥楚蔑洛夫相信这推断在理,虽未见将军家的狗,便一边吹捧“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一边诋毁那小狗“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胚子”“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工夫就叫他断了气”。将军家的狗是否“名贵”“纯种”是不可知的,奥楚蔑洛夫的赞誉之辞,不过想当然而已,再现了他奉承逢迎的特性,对咬人小狗的轻侮之语,是因为暂时还不明白他主人的身份,出于维护警官声誉的心理,凭小狗伤人的罪证,便恶言相加,表现了他投机钻营、圆滑处世的人生哲学。“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揭露了有权有势的人无视法律,随意妄为的社会现实,表明了法律镇压人民,保护官僚的两面性。
  第4层(第18—20段)。故事的深入发展。奥楚蔑洛夫的第3次变色。奥楚蔑洛夫正为逢迎将军得意之时,巡警又说:“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一条狗。”人群里也有人附和着说:“没错儿,将军家的!”奥楚蔑洛夫便深信不疑,为先后两次对小狗的辱骂惴惴不安,再次以大衣作掩护,“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奥楚蔑洛夫初次冒犯将军叫脱大衣,再次冒犯将军叫穿大衣,实际上天气的冷热没变化,这“冷”与“热”不过是内心惊恐不安的表现罢了,他是在借这“脱”与“穿”为其变色设台阶、寻时机,强作镇静的复杂心理,用一脱一穿的活动掩饰他内心的惊慌。在奥楚蔑洛夫叫叶尔德林给他脱大衣和穿大衣的语言描写中,各有3个省略号,表示话语的断断续续,他因冒犯将军,心里紧张害怕,在众目睽睽的监视下还要再变色,说话未免语塞、结巴,省略号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心慌意乱的狼狈相。待他再度掩饰一番后,又变作一副令人作呕的形态,令叶尔德林把小狗带到将军家里去,并对将军说小狗是他找着的,又称赞小狗是“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骂赫留金是“猪崽子”、“混蛋”,说他那根手指是“蠢手指头”,被咬伤全怪他自己。同样一条狗,随着主人身份的变化,瞬间由“下贱胚子”变成了“名贵的…‘娇贵的”宠物,同是一个人片刻由法律保护的受害者沦为法律惩罚的“猪崽子”“坏蛋”。奥楚蔑洛夫的第4次宣判,再次显示了他反复无常的善变特性。
  第5层(第21—27段),是故事发展的高潮。因将军家厨师普洛诃尔的到来,奥楚蔑洛夫两次富有戏剧性的变色。奥楚蔑洛夫对小狗的前4次宣判,都因臆断狗主人的身份而丑态百出、窘相毕露。小狗到底是不是将军家的,围观的人群恐怕谁也说不准,将军家厨师的到来,使奥楚蔑洛夫认为有了可靠的认证人,忙请他见证:“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厨师带有怒气的回话,使奥楚蔑洛夫心里有了底,认为小狗确实不是将军家的,又进行了第4次变色,断言那小狗“就是野狗”,说“弄死它算了”,当就要置狗于死地时,普洛诃尔又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在奥楚蔑洛夫面前,将军是可敬可畏的上司,将军的哥哥当然是尊贵的人物,就连将军家的厨师,也得毕恭毕敬地礼待,听了厨师说小狗是将军哥哥的狗,他不能不毛骨悚然。从当时奥楚蔑洛夫那副既可怜又可恶的丑态,我们不难想到沙俄警察制度对社会群体的伤害,就连这执法的警官为保全自己的职权也只得在大庭广众之下丧失人格尊严,厚颜无耻地再作变色,于是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甜言谀辞地谄媚:“这是他老人家的狗……这小狗还不赖,怪怜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以神态、语言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奥楚蔑洛夫阿谀逢迎的奴才相。时而“野狗”“弄死它”,时而“不赖”“伶俐”,就连咬伤赫留金的手指头,也成了值得赞美的优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特性。
  第4部分(第28—29段)是故事的结局。奥楚蔑洛夫审案结束,扬长而去,赫留金败诉,受到讥笑。咬伤人的“罪犯”小狗,因主人荣耀的身份受到赞赏,被厨师普洛诃尔带走,围观的人群“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受害人赫留金在警官的法律面前,一会儿是被保护者,一会儿是敲诈人的“鬼东西”“混蛋”,最后以败诉告终。围观者的笑声,既是对赫留金下场的耻笑,又是对奥楚蔑洛夫的讥笑,更是对沙俄法律的讥讽。奥楚蔑洛夫离开现场时“我早晚要收拾你”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说明了他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行为,揭露了沙俄警察制度下军警宪兵横行无忌的黑暗现实,
  狗咬人是街头巷尾的寻常事,由于作者的巧妙构思,使之构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画面,折射了沙俄专制的黑暗现实。作者围绕狗咬人这一事件,精巧地安排了奥楚蔑洛夫出尔反尔、翻云覆雨的6次宣判,5次变色,形象地刻画了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奴才相。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在嘲笑奥楚蔑洛夫善变丑态的同时,更要认识沙俄警察制度的反动性、虚伪性。批判它反对人民、镇压人民的本质。
其他文献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就其命运而言是悲惨的,但对于中国文坛而言却又是幸运的。在黄州,作为闲者苏轼去江边游黄冈赤壁,去城郊访故友,去承天寺赏月……留下了能炫耀古代文坛的许多诗文;《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大江东去》、《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    一、承天寺记游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文思,堪称中国文人的典型之思。    1 闲游  见月有情,是因久无人情
期刊
台湾女诗人林明理新推出诗画集《夜樱》(台湾:春晖出版社2009年版),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汇合了诗与画互文映照的艺术感觉经验,传达了一位现代女性对自然世界幽微而敏锐的体悟。阅读着那些弥漫着诗情画意的作品,仿佛谛听到一片天籁清音,携带着一种浪漫色彩的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文字和画面背后呈现的灵动风景和视觉语言,在不动声色中像月下的“夜樱”,为我们飘来了一支“幽玄”的小夜曲,让人在呼吸中陶醉于阅读之后的美
期刊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笔者认为,曹禺赋予周朴园丰富的内涵,周朴园不是一个“扁平”的人物,而是一个立体的文学形象。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典型形象,自然有其生成的文化背景。因此以文化背景为立足点观照人物,从“人性”的角度审视形象。也许更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周朴园。    一、封建伦理型文化背景    据剧本推定,周朴园学成归国兴办实业正值中国甲午海战失败之际,因此周朴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应是生活在半
期刊
一、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1 学生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就业是中职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在对课程的选择上。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专业课。在专业课中,又认为只要掌握职业技能就行,理论知识无须学习,将来就业靠的是技术,语文学习没有作用。2009年泰州市教育局职社处在对全市初三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41%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不必开设语文课,28%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可作为等候课开设,只有17%的受调查者
期刊
诗文作品应保持其“原生态”真实面貌,这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亦是对读者的信任。可是长时间以来,一些经典名篇,却被悄无声息动了“手术”。此即断章取义,为我所需。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指出;“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思,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且看多年来课本、话语中,已不觉有异例:  《论语》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并非“优秀”而是“有余力”。大白话则是“
期刊
所谓图文转换题,即将图画、图表等材料转换为文字表述。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画、图表等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一、图表转换题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 揭示漫画寓意或给漫画拟标题。  2 为图片写一句或几句话。(对联、宣传标语、建议等)  3 揭示图表的走势或反映出来的情况变化。    二、规范答题步骤    1 解读图(表)信息
期刊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突出了教材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其中每个单元中的比较,探究文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比较,探究文在北师大版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探究文模块所选文本在主题单元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精读课文教学的延伸,又是拓展、延伸课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更是表达交流与活动实践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比较·探究文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少老师没认识到比较,探究文
期刊
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部分的阅卷工作,作为语文教师,出于职业的敏感。在阅卷过程中,随手记下了一些学生拟得好的和不好的题目,对考生作文拟题中存在的问题,感到很是惋惜。不断地追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作文拟题方面能够避免这些失误,那么,作文成绩也许会提高几分吧?出于这样的考虑,对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整理,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人。  我们先来看全国1卷的作文题目。  漫画内容:四只小猫坐在餐桌前
期刊
假如后主刘禅不是一个“先天不足的阿斗”,那么在出师北伐之际,诸葛亮也许就不会劳神费力的奏请《出师表》了。正是由于刘禅的先天不足等原因。诸葛亮才放心不下。特地呈奏《出师表》,以便后主刘禅照“表”行事,方才免除出师北伐的后顾之忧。  《出师表》如何斟词酌句,由于诸葛亮特有的双重身份,也许让他确实有些“双手提篮”之难。作为父辈,他本可直言不讳的训导刘禅:但作为辅佐之臣,他在表述自己的某些看法时却只能点到
期刊
这篇短文是作者在清晨的美好时刻里记录下来的思索片断。它是玲珑的扇画,像翠羽般色彩鲜明;它是理智的结晶,像珍珠般熠熠闪光。  “一年之计在于春”,朱自清曾经歌颂过生意盎然的春天,写过散文《春》;刘白羽则歌颂了朝气勃勃的清晨,写了小品《晨》。两篇作品都具有优美的意境,均渗透着庄严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春》更偏重于景物的描绘,而《晨》则偏重于理性的思考。  《晨》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突出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