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是介绍了植物种植的设计特点,接着系统分析了当前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树木的种植对改善城市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园林树木的种植和养护方法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植物种植的设计特点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西方古典园林由于受自身宗教以及文化的影响,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的时候更加注重理性和实用的原则,他们更加注重人的意志,将植物设计各种造型进而表现主人的财富以及声望,因此具有行列整齐、修剪成型的修剪规则。后来,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植物种植开始应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在设计时更加注重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结合。
我国古典园林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等园林设计思想,因此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更加注重体现植物自身的色、香、姿以及古、奇、雅等自然美的特点。文人园林的兴起更加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意蕴,植物种植体现了自然式、象征性的特点。上 世纪 90 年代末,北京市率先开展了对于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植物种植科学性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有研究表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的生态效益才相当于10 m2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2、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設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
3、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
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四、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
1、根据现实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
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遵循园林规划设计要求,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合理地搭配和选择各种植物,进而发挥园林功能和观赏性的统一协调。
(一)、在确立绿量指标前提下,优化植物种植的结构
植物具有阻滞尘埃,降低噪音,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涵养水源和转化、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而且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生理活动实现的,因此园林绿地中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一些方面决定了植物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而且从一些方面决定了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在园林设计时要将绿量作为重要的建设指标,进一步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注重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而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绿地中不同植物种类以及不同种植结构,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差异很大 。比如,绿化绿地与纯草坪绿地在相同绿地面积的情况下,两者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差几十倍;即使选择同一树种,其生态效益也会因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等众多自身以及外界因素影响有着很大的不同。平面绿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不能充分量化植物产生的实际生态效益。绿量是一种立体评价指标,绿量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种类植物、种植结构绿地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长环境在实际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所以,合理确立相关的绿量指标,充分结合生物科学、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设计原理,进而合理选择和优化植物的种植结构,这样能更好的促进态效益的发挥。
(二)、合理配置,促进生态园林实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且依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等基本国情,植物种植设计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发展模式。在当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园林日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生态园林的概念很多,普遍认可的是: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从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园林建设的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物链结构,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等类型。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进行配植,如各种观赏花灌木的充分利用,主要用于观赏需要;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有香味、能杀灭病菌的植物配植成“森林浴场”,如疗养院、医院等地的景观绿化,国外这方面的经验较多;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植物配植成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等,尤其海边城市应加强;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加强植物的科学普及,让游人参与认识植物、欣赏植物并保护植物;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在适当地段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实现并推动园林结合生产;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即继承并发展古代文人赋予一些观赏的思想感情,营造良好的陶冶人们性情的植物景观。建设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的优势,更能满足现代园林发展的生态需求,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目标。苏雪痕教授在《植物造景》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自然群落的组成成分、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优化整合,实现景观功能的多样性
园林是一项系统的设计工程,由建筑营建、理水、叠山和植物种植等四大部分组成。植物要素,在实现系统美学、生态及经济等功能的同时,能充分优化和整合园林各组分的优势,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美学的现代意义。
(一)、体现整体性
植物种植设计要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前提下,树立立足于景观设计整体性观念,将整个生态景观看做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设计原理,将建筑、地形、水体等元素有机整合,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的目标。
(二)、体现地域性
在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并且充分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
(三)、体现延续性
我国园林植物特有的人文底蕴,表现在改善空间环境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并且在意境营造以及寓意象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推进城市绿色生存环境的建设
增加绿色要素和绿色空间,是城市建设重要的追求目标。我国大连市近些年发展比较快,在城市规划方面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公共绿地。大连人均绿地面积已达到7.5平方米,在规划中注意各种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把各个小区建成花园小区,使整个城市成为大花园。城市应通过园林绿化,“培养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城市理想,引导人们逐步走向对自在自为的大自然内在精美结构的观照。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城市现代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园林植物种植的设计方向,为城市生态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园林种植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杨玉萍,周志翔.城市近自然园林的理论基础与营建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9
[3]赵羽西.中西方园林中植物配植的分析与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种植,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树木的种植对改善城市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园林树木的种植和养护方法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植物种植的设计特点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西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西方古典园林由于受自身宗教以及文化的影响,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的时候更加注重理性和实用的原则,他们更加注重人的意志,将植物设计各种造型进而表现主人的财富以及声望,因此具有行列整齐、修剪成型的修剪规则。后来,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植物种植开始应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在设计时更加注重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结合。
我国古典园林深受儒学思想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等园林设计思想,因此我国古典园林在设计时更加注重体现植物自身的色、香、姿以及古、奇、雅等自然美的特点。文人园林的兴起更加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意蕴,植物种植体现了自然式、象征性的特点。上 世纪 90 年代末,北京市率先开展了对于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植物种植科学性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生态园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这是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爆发户”式的发展过程,从而造成了城市发展壮大后环境绿化上的“先天不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已经破坏。虽然通过现在的城市绿化来弥补,但如同补补丁一样。城市绿地因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考虑生态效益指标的量化控制,只在其美化功能上做文章,过度追求“艺术”,强调平面效果。结果是建成后的城市绿地植物品种单一,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发挥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植物群落的概念。 草坪热“温度”不减,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以草坪为主的观赏性较强的绿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满足了部分人的虚荣心。但是城市绿量却是严重不足,没有形成合理的绿化模式及立体空间的绿色网络。有研究表明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的生态效益才相当于10 m2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的生态效益。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们城市绿化中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2、绿化维护成本高
因为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設受经济的困扰是必然的。但城市绿地建设中受这样那样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绿化维护成本的不断攀高却是值得深思的。一是外来植物品种的盲目运用。由于外来植物的生态习性对异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它对不良因子的抗性也就比较差。且不管外来植物的成本如何,单就要在以后维护这样一个脆弱的生命,除了正常的防病治虫、浇水、割草等日常养护外,往往还需特殊的“护理”,当然也就需要特别的费用了。
3、绿色城市观念没有在市民意识中形成
有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绿化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依赖心理,不主动地搞好自己的绿化,指望别人去绿化自己去享用;有的单位为完成指标把自己的绿色圈围起来自己享用,这样的结果是绿地率低下。保护生态、提高城市绿化水平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绿化建设是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从家庭养花到大范围植被建设都属于绿化建设范围,上至决策者,下至平民百姓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为城市绿化出点力。
四、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趋势
1、根据现实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
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遵循园林规划设计要求,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合理地搭配和选择各种植物,进而发挥园林功能和观赏性的统一协调。
(一)、在确立绿量指标前提下,优化植物种植的结构
植物具有阻滞尘埃,降低噪音,防风固沙、调节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涵养水源和转化、吸收有害气体的生态功能,而且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生理活动实现的,因此园林绿地中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一些方面决定了植物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而且从一些方面决定了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在园林设计时要将绿量作为重要的建设指标,进一步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所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注重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而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以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绿地中不同植物种类以及不同种植结构,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差异很大 。比如,绿化绿地与纯草坪绿地在相同绿地面积的情况下,两者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相差几十倍;即使选择同一树种,其生态效益也会因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等众多自身以及外界因素影响有着很大的不同。平面绿化水平的衡量指标,不能充分量化植物产生的实际生态效益。绿量是一种立体评价指标,绿量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种类植物、种植结构绿地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长环境在实际中产生的生态效益。所以,合理确立相关的绿量指标,充分结合生物科学、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设计原理,进而合理选择和优化植物的种植结构,这样能更好的促进态效益的发挥。
(二)、合理配置,促进生态园林实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且依据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等基本国情,植物种植设计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绿化发展模式。在当前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园林日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生态园林的概念很多,普遍认可的是: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从而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园林建设的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建设生态园林可以为人们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生物链结构,主要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等类型。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进行配植,如各种观赏花灌木的充分利用,主要用于观赏需要;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有香味、能杀灭病菌的植物配植成“森林浴场”,如疗养院、医院等地的景观绿化,国外这方面的经验较多;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即选择深根性、抗风力强的植物配植成防风林、水源涵养林等,尤其海边城市应加强;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加强植物的科学普及,让游人参与认识植物、欣赏植物并保护植物;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即在适当地段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实现并推动园林结合生产;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及文化娱乐型人工植物群落即继承并发展古代文人赋予一些观赏的思想感情,营造良好的陶冶人们性情的植物景观。建设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仅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的优势,更能满足现代园林发展的生态需求,实现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目标。苏雪痕教授在《植物造景》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自然群落的组成成分、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2、优化整合,实现景观功能的多样性
园林是一项系统的设计工程,由建筑营建、理水、叠山和植物种植等四大部分组成。植物要素,在实现系统美学、生态及经济等功能的同时,能充分优化和整合园林各组分的优势,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美学的现代意义。
(一)、体现整体性
植物种植设计要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和地理条件的前提下,树立立足于景观设计整体性观念,将整个生态景观看做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设计原理,将建筑、地形、水体等元素有机整合,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的目标。
(二)、体现地域性
在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应该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并且充分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
(三)、体现延续性
我国园林植物特有的人文底蕴,表现在改善空间环境质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并且在意境营造以及寓意象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推进城市绿色生存环境的建设
增加绿色要素和绿色空间,是城市建设重要的追求目标。我国大连市近些年发展比较快,在城市规划方面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公共绿地。大连人均绿地面积已达到7.5平方米,在规划中注意各种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把各个小区建成花园小区,使整个城市成为大花园。城市应通过园林绿化,“培养人们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城市理想,引导人们逐步走向对自在自为的大自然内在精美结构的观照。
五、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城市现代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园林植物种植的设计方向,为城市生态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园林种植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杨玉萍,周志翔.城市近自然园林的理论基础与营建方法[J].生态学杂志2009
[3]赵羽西.中西方园林中植物配植的分析与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