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双语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MIS)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其次,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对策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最后对现实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简单的效果评价,提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教材选择;网络教室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集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以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型交叉学科,在本校是为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信息化社会逐步实现的今天,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企业和组织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如同外语一样,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也必须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管理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
  在MIS教学中使用双语的尝试主要鉴于信息系统学科的发源、发展都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传播普遍通过英文文献,待我国人翻译后再沉淀到中文教材时已落后于现实,因此,有必要在利用中文教材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的同时,利用最新的英文文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一、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安排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开设时间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6-8学期,作出这样的安排主要考虑到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学习一些基本的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如《管理学原理》、《VB编程基础》等,如果只是通过中文教学,这样的安排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在于引入双语教学后,学生英语学习的连贯性就成为决定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英语学习课程与本课程要有一个很好的契合,而大学英语的课程安排通常在第4个学期就已经结束,这样基础英语的学习与本课程的开设时间有2-3个学期的时间间隔,这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双语教学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
  (二)授课对象
  授课班级的选择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授课效果,一个符合《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要求的班级,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基础外,还应具备的相当的英语水平与自学习能力,考虑到英文教材与相关文献含有较多的专业词汇而各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缺乏对应的讲授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同时,要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另外,在确定符合条件的授课班级后,一定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一定的宣传,让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和知识准备;综合以上两点才有可能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选择
  双语教材的选择是授课教师最难解决的问题,用中文教材还是用英文教材各有利弊,用中文教材可以让学生易于理解,但又很容易丧失双语教学的初衷;用纯英文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却又很容易把《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重点偏移成英文学习,所以很多老师倾向用中英文对照的教材,讲授用英文部分,学生课后可以对照中文进行复习,可符合这种条件的中英文教材很少,找到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就更少,而且由于印刷页数多,成本也很高,而且很多有惰性的同学有了中文对照作为依赖,上课就很难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英文授课了。
  (四)辅助环节
  很多的学校将相关的信息系统实验或者课程设计作为MIS的辅助教学环节,这固然是对课程效果的一种总结和实践,但如果将上述方法应用到MIS的双语教学中却很难体现出双语与传统中文授课的差别,因为无论是实验还是课程设计,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用英文来撰写实验报告或课程设计说明书,因此,在传统的实践环节以外,我们还需要用一种更加符合课程实际的新的手段来辅助MIS的双语教学。
  
  二、对策
  
  (一)课程开设的时间
  在明确MIS双语教学任务后,我系教师进行了多次讨论,考虑到《管理学原理》、《VB编程基础》等MIS的基础课程已经在学生大三之前授课完毕,而专业英语正好在教学计划中被安排在第5学期,基于本文所述的学生英语学习的连贯性问题的考量,我们决定将MIS的双语教学安排在与专业英语的同一学期,即第5个学期开设,另外,考虑到两门课程之间在英语教学环节具备一定的共性,建议将两门课程由同一老师担任主讲教师,这样的安排除了要保证我们的教学效果,还因为一直以来对于专业英语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缺乏实际课程作为支撑,效果不佳,这次作为一次尝试将MIS作为专业英语的实际支撑,即满足了MIS双语教学的英语教学要求,又可以为专业英语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
  (二)授课班级的选择
  我系第5学期需要开设MIS课程的班级是三个平行班,由于双语授课对于班级的整体英语理解力和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我们根据三个班整体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进行了排序,选择排名第一的班级开展MIS双语教学,其他班级采用传统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1)验证双语教学能不能够提高班级对于MIS的整体学习效果。
  (2)传统教学与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掌握MIS的基础知识有无显著影响。
  (3)能不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该班级普遍的英语水平。
  另外,在确定好授课班级后,在第4学期末就对该班级进行了宣传和动员,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并做好心理知识准备。
  (三)教材的自我开发
  对于教材的选择,我系教师进过讨论,综合各方面因素,决定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对MIS的教材组成进行尝试,首先,选用高教出版社的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基础教材,目的在于让学生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掌握MIS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选用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作为教师的授课教材,主要内容放在信息系统的应用及案例讨论方向;最后,在课堂用英语授课的同时,每讲完一个章节,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目前最新发表的关于本章的英文文献,介绍信息系统的新技术及新的发展方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即节省的成本,又方便了学生学习,还可以讲相关资料加以整理,为我系自主编写MIS的双语教材打下了基础,可谓一举三得。
  (四)新手段的应用
  除了传统的辅助环节以外,我们还在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MIS双语教室,将教学相关的大纲、课件、教学录像、各种英文文献上传至网络教室当中,并且平时作业的布置都让学生在网络上完成,这样学生在课后可以自己复习,并且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本身就体验了基于网络的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加深他们对MIS的理解。在网络教室还设有留言板和调查表,让学生发表他们对于课程的疑问和意见,教室进行网络作答,体现一种交互式的提问教学,并对相关意见进行统计,为最终教学效果的验证提供相关资料。
  
  三、实际效果反馈
  
  (一)试卷成绩反馈
  课程讲授结束后,分别用相同的中文和英文试卷对传统授课班级和双语授课班级进行了测试,试卷及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双语教学能够提高班级对于MIS的整体学习效果,表中第一班级的试卷均分及不及格率明显好于其他班级。
  (2)传统教学与双语教学对于学生掌握MIS的基础知识有一定影响,对于英语水平较好的班级采用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知识掌握程度。
  (3)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采用双语教学的班级的整体英语水平相对于其他班级有显著的提高。
  (二)综合反馈及问题分析
  另外对于网络教室中学生对于MIS双语课程的反应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查表,共有39人(班级人数41)参与了调查,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表我们看出大部分的同学对MIS双语课程表现出了相当的认同,但有个别同学反映了一些意见,我们总结如下:
  (1)有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觉得自己在课程学习中需要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学习上,尤其是听力差的同学老师在用英文授课的时候比较费力,从而导致自己的成绩欠佳。
  (2)教师展示的最新的英文文献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而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文献数量及深度需要调整,文献数量应该更多一些,深度要适当的浅一些,同学们只要了解尽量多的信息,而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非常深入的去研究。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通过讨论,拟定对下一级学生的双语教学进行新的尝试,例如进行平行班学生的自由选课,不从班级整体英语水平出发,而是基于学生自身意愿、能力出发进行自主选择,将愿意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编成A班,其他的学生编成B班,分别进行授课。在A班授课时更多的向学生展示难度适当的英文文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等。
  
  四、结束语
  
  通过对MIS的双语教学,我们发现面临的问题很多,而且随着不断的尝试,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双语教学无论是对学生MIS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其英语学习应用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应当大胆尝试,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授课形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2]Stephen Haa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the Informati-
  on Age[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3]姜方桃.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与探讨[J].南京弄专学报.2003,(4):93-95.
  [4]庄德林..制约高校双语教学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8):177-181.
  
  [作者簡介]丁兆国(1979—),山西太原人,硕士,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