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相柴油加氢装置运行末期长周期运行对策与分析

来源 :山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978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石化公司3.40 Mt/a全液相柴油装置自2018年初开工以来已平稳运行三年,催化剂逐渐进入运行末期.操作上,出现了催化剂活性下降、反应温度接近设计温度、反应器床层温升减小等问题,精制柴油硫含量也渐渐接近上限.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装置末期各指标的变化,结合全液相加氢装置的技术特点,为全液相柴油加氢装置运行末期维持长周期运行的对策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 β-葡聚糖凝胶敷料中 β-葡聚糖的含量.检测波长为485 nm,β-葡聚糖在0.1~0.9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0734x-0.00956,r=0.996,平均回收率为95.8%,RSD为2.3%.结果表明,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β-葡聚糖凝胶敷料中β-葡聚糖简便准确.
在不同的反应中,要选择不同的指示剂.比如氢氧化钠的测定选择酚酞指示剂,碳酸钠的测定却选择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同样为碱,为何氢氧化钠的测定要选择pH值为8.0~9.6的酚酞指示剂,而碳酸钠的测定却要选择pH值为5.0~5.2的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通过实验与计算,对这些现象做了分析.
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指南,探讨了分析方法转移的法规要求、前提条件、操作流程,论述了分析方法转移在制药企业中的应用场景,提出药企未来进行分析方法转移的趋势是研发在QC的GMP实验室开展共同验证,既可满足数据完整性要求,又符合GMP要求,同时缩短分析方法转移的时间,为制药企业内部研发部门向生产系统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料预处理装置随着国际原料油市场态势给装置的适应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针对行业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及炼化企业计划后续二次加工装置的原料供应需要,故对装置加工原油适应性、加工能力及能耗进行了研究应用后,发现由原装置加工能力350万t/a提升到420万t/a,装置能耗12.546 kg标油/t原油降低到8.25 kg标油/t原油,明显改善了原料油对生产装置的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