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具有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能够承受强大竞争力和生活压力。语文教学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人文基础。本文分析语文教学在高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思想提升 人际关系
高职高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技能性等综合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其发展虽然短暂,但发展势头猛烈,前景广阔。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容易被忽视,只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性,对培养学生技能更具有实用意义。
一、导致一些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高职学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转入青年期的初期阶段,个人性格差异开始形成。在高中阶段教师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习为生活重心。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个人性格的展现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家庭教育因素。
一些家庭从小对学生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使学生形成自大的性格,造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生活适应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或者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爱护关心,产生性格缺失,有孤僻感,出现交流不合群的现象。这些因素会造成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人际交往能力造成影响[1]。
2.学校教育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一些非文化课不支持培养,这样学生入校后,对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课后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难以参与,产生心理落差。
有些教师偏爱听话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发展个性,展现自我,导致一些学生四平八稳,不爱与他人交流。此外,刚刚进入高职小社会后,也有人会因为容貌不佳、家境贫穷、身材过度肥胖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二、语文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优势
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该在高职高校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教学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主要是一个讲解、描述、探索的过程,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运用赋有魅力的语言将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读写、分析中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给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教师通过用文字描述、文章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见解,向其他人勇于展现自我的同时感悟作者人文情懷、学习故事中诠释的思想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一个交流平台、讲解过程中文章中矛盾的碰撞、艺术行为的探索分析、思想感悟的过程,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1.促进交往,锻炼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人际交往是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符号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能力。学习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学习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处理的过程。语文教学恰好为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首先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表达课程,在言语活动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述学习理解文章,在其中穿插心理教育,让学生在平和的教学环境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打开心扉,自由畅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其次从语文教材内容看,每一篇文章都向我们描绘了古今中外,不同地域的伟人,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实例为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最后语文教学是一项审美教育,优秀的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价格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2.塑造健康人格、人生态度。
高职学生是心理从少年青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开始,此时学生心理较稚嫩,同时由于刚刚进入高校,面对小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而难以解决,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语文本身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古人、大家的历史故事,是诸多精华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有的文章涉及一些优秀人物的行为准则及遇事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令人敬佩的人格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有的文章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或代表积极的真善美或代表消极的假恶丑,用真善美对比假恶丑,对消极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反向对比以弘扬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有一些文章的作者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远大志向和伟大的理想本身就会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起到示范作用[2]。例如学习《论语六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一系列课文,其中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对人对事的处理态度,让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而有信、每日反省自己。
3.激励意志锻炼。
一些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可谓不识人间疾苦。这样长大的学生性格天真活泼开朗,但遇事的抗压能力不强,遇到打击不知所措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害怕吃苦,重享受,高校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学生进入社会后提早适应工作环境,面对强大的人才竞争力能迎难而上。
语文教学有很多都给学生带来了巨大鼓励、蓬勃精神力的素材。一些故事凸显文章主人公遇到困难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的形象或者向学生展示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遭受生活承重的打击时所展示出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面对生活的打击困难时顽强抗争,最后这种顽强向上的生活意志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不退缩。还有很多教材中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就是曲折的,有身体遭受残疾或疾病痛苦,或是人生道路不断遇到困难,他们都是用笑脸面对人生,且在人生道路上达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斗志,一样有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理想。
4.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语文教材较之其他学科,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它的题材最新颖动人,多是一些故事性极强的教学素材,这些作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用动人的语言、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因素烘托课堂氛围,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身心愉悦。
写作课程是重中之重,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真情流露,大胆表达想法,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合适即可及时进行疏导改正。
高职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文字素材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通过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格观,发挥语文教育中对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为培养技术性、实用性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蒙生儒.论高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语文建设,2015(15):9-10.
[2]王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分析[J].语文建设,2014(21):11-12.
[3]宁佐权.略论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教育探索,2002(10):69-7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心理教育 思想提升 人际关系
高职高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技能性等综合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其发展虽然短暂,但发展势头猛烈,前景广阔。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容易被忽视,只有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能力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性,对培养学生技能更具有实用意义。
一、导致一些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高职学生从年龄上来说,正处于转入青年期的初期阶段,个人性格差异开始形成。在高中阶段教师要紧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学习为生活重心。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在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个人性格的展现和对生活的适应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1.家庭教育因素。
一些家庭从小对学生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使学生形成自大的性格,造成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生活适应能力弱、人际交往能力弱。或者一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缺乏家庭的爱护关心,产生性格缺失,有孤僻感,出现交流不合群的现象。这些因素会造成学生进入高校后对人际交往能力造成影响[1]。
2.学校教育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对一些非文化课不支持培养,这样学生入校后,对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课后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难以参与,产生心理落差。
有些教师偏爱听话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发展个性,展现自我,导致一些学生四平八稳,不爱与他人交流。此外,刚刚进入高职小社会后,也有人会因为容貌不佳、家境贫穷、身材过度肥胖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二、语文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优势
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注重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应该在高职高校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教学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主要是一个讲解、描述、探索的过程,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运用赋有魅力的语言将一幕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在读写、分析中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和历史内涵。语文教学的过程给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教师通过用文字描述、文章讲解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见解,向其他人勇于展现自我的同时感悟作者人文情懷、学习故事中诠释的思想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每一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一个交流平台、讲解过程中文章中矛盾的碰撞、艺术行为的探索分析、思想感悟的过程,都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1.促进交往,锻炼人际关系。
在社会中,人际交往是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符号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的一种能力。学习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学习口头表达、人际关系处理的过程。语文教学恰好为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了先决条件。首先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表达课程,在言语活动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和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述学习理解文章,在其中穿插心理教育,让学生在平和的教学环境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打开心扉,自由畅谈,从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其次从语文教材内容看,每一篇文章都向我们描绘了古今中外,不同地域的伟人,他们的人际交流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实例为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最后语文教学是一项审美教育,优秀的作品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价格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2.塑造健康人格、人生态度。
高职学生是心理从少年青春期向青年期发展的开始,此时学生心理较稚嫩,同时由于刚刚进入高校,面对小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而难以解决,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语文本身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古人、大家的历史故事,是诸多精华的凝聚。在语文教学中穿插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的。
有的文章涉及一些优秀人物的行为准则及遇事的生活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令人敬佩的人格值得学生借鉴学习,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有的文章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或代表积极的真善美或代表消极的假恶丑,用真善美对比假恶丑,对消极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进行反向对比以弘扬积极的人生态度。还有一些文章的作者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远大志向和伟大的理想本身就会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起到示范作用[2]。例如学习《论语六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一系列课文,其中蕴含了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对人对事的处理态度,让学生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言而有信、每日反省自己。
3.激励意志锻炼。
一些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环境优越,在家人的溺爱中长大,可谓不识人间疾苦。这样长大的学生性格天真活泼开朗,但遇事的抗压能力不强,遇到打击不知所措容易依赖他人的帮助,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害怕吃苦,重享受,高校对学生进行意志力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学生进入社会后提早适应工作环境,面对强大的人才竞争力能迎难而上。
语文教学有很多都给学生带来了巨大鼓励、蓬勃精神力的素材。一些故事凸显文章主人公遇到困难自强不息、努力奋进的形象或者向学生展示主人公在艰苦的环境中遭受生活承重的打击时所展示出的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面对生活的打击困难时顽强抗争,最后这种顽强向上的生活意志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不退缩。还有很多教材中文章的作者生平事迹就是曲折的,有身体遭受残疾或疾病痛苦,或是人生道路不断遇到困难,他们都是用笑脸面对人生,且在人生道路上达到其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教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斗志,一样有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理想。
4.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语文教材较之其他学科,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它的题材最新颖动人,多是一些故事性极强的教学素材,这些作品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用动人的语言、精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因素烘托课堂氛围,从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身心愉悦。
写作课程是重中之重,作文的写作过程是学生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真情流露,大胆表达想法,并且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合适即可及时进行疏导改正。
高职高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语文教学中大量的文字素材是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通过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格观,发挥语文教育中对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为培养技术性、实用性等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蒙生儒.论高校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语文建设,2015(15):9-10.
[2]王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分析[J].语文建设,2014(21):11-12.
[3]宁佐权.略论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J].教育探索,2002(1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