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顶双髻,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手拿乾坤圈……那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40年前塑造的英雄小哪吒,是許多人儿时的偶像和国漫人物形象的标杆。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却拥有烟熏妆,鲨鱼牙,以及颓废憔悴的神情。比重塑哪吒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还在点映期,就已经冲上豆瓣口碑电影榜第一,评分超过曾创佳绩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与《白蛇·缘起》。同时它也成为豆瓣上除了1961年版《大闹天宫》和1979年版《哪吒闹海》之外,口碑最佳的国产动画电影。
大多数80后的印象中,关于国产动画的记忆有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葫芦娃、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如今,纵观国内动画电影,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母题创作的作品占据相当比例。
今年年初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就是在中国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基础的二次创作,讲述了白素贞和许仙前世在500年前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部动画电影和之前的《大圣归来》一样,充斥着满满的中国素材,拥有水墨画风的开头,经典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设置。尽管该片在首映时只有区区几百万票房,但随后却口碑相传,迅速被炒热,达到了3亿以上的票房。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共有34部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截至7月1日10时,22部下线,12部仍在放映中。从票房表现看,截至7月1日10点,34部动画电影的票房总计为27.54亿元。其中有13.38亿的票房来自14部国产动画电影。尽管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占比为48.58%,尚未过半,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将改变此格局。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能够撬动动画电影市场的国产作品,仍然要依靠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题材。
事实上,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佳作,均以神话题材者居多。一部《西游记》,就能变幻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大圣归来》等众多作品。而其他题材的动画电影,比如《大鱼海棠》《肆式青春》《昨日青空》等作品却口碑两极化严重。
难道神话故事真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吗?
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透过不同时期中国神话的传播与呈现方式,能窥探到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这个维度看,神话题材国产原创动画的“一夜爆发”,背后是人们借助传统文化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渴望和途径。
近年来,国产动画一再借助中国神话,颠覆了大众的想象,将国产动画引领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人们开始走进电影院观看动画片,这一现象,正在被国产动画所实现。而由此所激发的产业热潮,也吸引着资本不断介入。《大圣归来》后,一批资本纷纷涌入,动画公司、人才的身价随之水涨船高,但国内动画行业现状依旧亟待发展,原创缺失、资本冷却等问题依旧存在。
古代神话能否现代重生?
中国神话是动画作品天然的素材库,沿袭中国古代神话背景的动画作品,不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近几年的《大圣归来》,直到近日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成为推动国产动画发展的经典之作。以此为契机,也许是中国动画的机遇所在。
“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先驱者万氏兄弟之一万籁鸣曾这样说过。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我们也会在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的传承与传播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的实现源于整体性文化自觉。
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一个民族独特的风骨与民俗;数百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考验着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智慧与能力。在中国动画产业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守住“根”与“魂”,如何把握“变”与“进”?这两个课题始终与神话母题脱离不了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却拥有烟熏妆,鲨鱼牙,以及颓废憔悴的神情。比重塑哪吒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部电影还在点映期,就已经冲上豆瓣口碑电影榜第一,评分超过曾创佳绩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与《白蛇·缘起》。同时它也成为豆瓣上除了1961年版《大闹天宫》和1979年版《哪吒闹海》之外,口碑最佳的国产动画电影。
大多数80后的印象中,关于国产动画的记忆有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葫芦娃、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如今,纵观国内动画电影,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母题创作的作品占据相当比例。
今年年初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就是在中国民间传统神话故事“白蛇传”基础的二次创作,讲述了白素贞和许仙前世在500年前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这部动画电影和之前的《大圣归来》一样,充斥着满满的中国素材,拥有水墨画风的开头,经典的故事情节与人物设置。尽管该片在首映时只有区区几百万票房,但随后却口碑相传,迅速被炒热,达到了3亿以上的票房。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共有34部动画电影在国内上映。截至7月1日10时,22部下线,12部仍在放映中。从票房表现看,截至7月1日10点,34部动画电影的票房总计为27.54亿元。其中有13.38亿的票房来自14部国产动画电影。尽管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占比为48.58%,尚未过半,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将改变此格局。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能够撬动动画电影市场的国产作品,仍然要依靠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题材。
事实上,长期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佳作,均以神话题材者居多。一部《西游记》,就能变幻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大圣归来》等众多作品。而其他题材的动画电影,比如《大鱼海棠》《肆式青春》《昨日青空》等作品却口碑两极化严重。
难道神话故事真的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制胜法宝吗?
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透过不同时期中国神话的传播与呈现方式,能窥探到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这个维度看,神话题材国产原创动画的“一夜爆发”,背后是人们借助传统文化形式表达思想的一种渴望和途径。
近年来,国产动画一再借助中国神话,颠覆了大众的想象,将国产动画引领向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人们开始走进电影院观看动画片,这一现象,正在被国产动画所实现。而由此所激发的产业热潮,也吸引着资本不断介入。《大圣归来》后,一批资本纷纷涌入,动画公司、人才的身价随之水涨船高,但国内动画行业现状依旧亟待发展,原创缺失、资本冷却等问题依旧存在。
古代神话能否现代重生?
中国神话是动画作品天然的素材库,沿袭中国古代神话背景的动画作品,不论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还是近几年的《大圣归来》,直到近日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都成为推动国产动画发展的经典之作。以此为契机,也许是中国动画的机遇所在。
“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先驱者万氏兄弟之一万籁鸣曾这样说过。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需要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千年文明生生不息,我们也会在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神话的传承与传播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的实现源于整体性文化自觉。
数千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了一个民族独特的风骨与民俗;数百年以来的现代化进程,考验着一个民族与时俱进的智慧与能力。在中国动画产业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守住“根”与“魂”,如何把握“变”与“进”?这两个课题始终与神话母题脱离不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