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欧洲消费者对中国羽绒制品抵制探讨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都被紧密地连结在了一起。由于每个国家的政策都各有不同,每个国家的人文环境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会导致产业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在二零零九年曾经发生过的欧洲消费者集体抵制中国羽绒制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将会对发生的这种事件进行简要的分析,重点分析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在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的同时,对改善这种现象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从而避免再次发生同种事情,避免再次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制造生产的产品进入了中国的市场当中,中国制造的产品也随之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中国制造的产品一直以其价格低廉,质量上乘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2008年,中国的1322家羽绒企业对欧洲出口的羽绒羽毛以及各种羽绒羽毛制品,出口额达到了惊人的7.2亿美元,这部分出口额,占到了2008年整个中国羽绒行业出口金額的3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很大一部分羽绒制品都直接输出到世界各个国家,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之中,欧洲对于中国的羽绒制品是比较偏爱的。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全球的经济贸易持续走向低迷,再加上近些年来环境变化引起的暖冬问题,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使得中国的羽绒行业近况并不理想。不光国外对于羽绒制品的进口量持续下降,就连中国国内的羽绒原料价格都持续走跌,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价格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这就使得全国的羽绒产品严重积压,各个羽绒企业的库存量持续增加。
  一、“活拔绒”事件的前因后果
  2009年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的2月1日,在遥远的欧洲之隅,瑞典的一个电视台播放了一台关于“活拔绒”的电视节目。所谓的“活拔绒”即在活禽的身上直接拔取羽绒和羽毛,以保证拔下羽毛的新鲜以及便于之后的多次攫取,从而达到重复获取利润的目的。该节目在播放时公布了一份“承认”生产或者销售过“活拔绒”的企业名单,在这三十四家被公布的企业之中,竟有十六家企业属于中国。这一名单的公布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同年的2月8日,这家电视台又播出了一台针对于中国羽绒企业“活拔绒”的报道。两则报道产生的能量持续发酵,一些消费者因为看出活拔绒这一行为存在着虐待动物的可能性,故而开始抵制羽绒制品。与之配合的是各大销售羽绒制品的公司,他们针对这种情况纷纷采取了全面退货的手段。更多的国际上的采购商人与经销商人均表示会重新制定未来的购进计划以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抵制羽绒制品的狂潮。与此同时,欧洲兽医联合会要求欧盟委员会作出决定,要求任何从除欧盟外进口的动物制品,必须要遵循欧盟内部的规则与条约。而这一提议一旦被批准,欧盟市场将有权利拒绝进口来自中国的羽绒制品,这将会对中国的羽绒行业造成沉重的打击。
  二、百般努力为中国正名
  事实上,“活拔绒”并非是中国企业的“发明创造”,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活拔绒”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做能够使洗涤助剂的使用量与水洗耗水量减少大约一半,从而带来一部分的经济收益。虽然中国不是这种残忍方式的首创,但却在这次的“活拔绒”报道之中受害最深。根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负责人的计算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活拔绒”这种残忍的行为在经济上是不符合利益需求的。在除去一部分附加支出与原始成本之后,“活拔绒”实际上是得不到什么利润的。除此之外,更有我国的高级工程师在反复观察研究瑞典电视台播放出来的有关于“活拔绒”的节目画面之后,发现了其中有很多违背常理的地方,更是在发现之后直言这些节目画面纯属炒作的行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证实与澄清之后,饱受这些节目引发的强烈后果之害的这些中国企业纷纷拿起了法律武器,向瑞典电视台提交了律师函,希望借此挽回自身的声誉与证明自己的清白。同年2月9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邀请了国内的一批主要的媒体记者以及瑞典电视台驻北京的记者参加该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中国羽绒工业的真实现状。在次日,瑞典的这家电视台终于播放了对于中国羽绒工业真实情况的报导。透过电视向全球为我国的羽绒行业正了名。
  三、对“活拔绒”事件的反思
  这一系列事件的前后发展及中间发酵可以看作是国际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制定完成了比较完善的关于动物福利的法律法规。不局限于欧美这些世界发达国家,亚洲也有很多国家相继完成了关于动物福利的立法保障。而我国在那时只有一整套完备的关于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家禽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并未出台。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在这次的事件中起到了发酵的作用,而面对这种全球化趋势,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大力开展针对于动物的动物福利工作,并逐步改善出口动物自身的福利状况,让我国的贸易规则适应国际社会上的通行规则,这才是真正的克服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的最主要的途径。只有我们用行动去遵守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于动物的保护法律,用心去尊重世界上各个国家消费者对于动物产品的需求,才能保住市場并有希望进一步的开拓市场。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只在纸面上空谈大谈各种保护措施,应该从微小处着力,一步步的让整个国家适应全球化的环境。在“活拔绒”这一事件之中。虽然很大程度上具有炒作的嫌疑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国际上的动物保护主义有极大的可能会上升发展为一道贸易保护的壁垒。无论是我们还是我国的企业都应该从这次的事件之中汲取到深刻的教训。
  四、对待未来,我们重新展望
  首先,我国的企业与各行业的协会在应对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在陈述问题之时实事求是,在表明立场之时有理有节。不否认任何属于自身的错误,不将责任层层推卸,强行证明自身清白。也不能为了袒护其他企业的过错而将过错方应付的责任大包大揽,貌似情操高尚实则害人害己。在这次的事件之中,“活拔绒”的做法本就不是中国首创,在其他国家的工厂与社会之中同样采取这种极端残忍的做法。我们不要将做过的事情矢口否认,而是应该根据事实说明真正的情况,并据理力争,在已经造成损失的情况之下尽最大可能的减小产生的负面影响,减轻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应注意阻止某些国家不顾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滥用动物资源与动物福利的诸多恶劣行为。提倡多运用贸易保护这种新的形式,最终达到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正常秩序的目的。   其次,我国的企业和各行业的协会要在信息传递飞速的当今充分全面的了解国际市场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关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文化倾向。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未雨绸缪。在将商品销售到某一国家之前,清楚地掌握该国的文化传统与禁忌,避免出现由于触犯他国文化传统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我国一直以来仅仅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利益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而从未对家禽畜类的保护建立法律法规。反观欧洲,在多年以前已经出台了一套关于饲养家禽的法律法规,并且实施的很有成效。该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实施任何会给家禽带来痛苦的饲养方式和饲养的计划,禁止直接从活禽身上拔取羽毛和绒毛。”我国也应及时的出台一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家禽的生存提供保障,并逐步地提高全民的保护动物与动物福利的意识,在基层做好宣传工作与立法工作,找出工作的重点与节奏,在开展动物福利工作之时达到有序化的目的。
  再次,我国的企业和各行业的协会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有良知,重道德的社会组织。把企业的道德文化灌注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培养出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内的每一个人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精神与活力。“活拔绒”事件被持续发酵的目的就在于倡导弘扬一直以来在发达国家被普遍认同的动物保护主义精神,在我们发展中国家里也应当将之视为弘扬社会公共道德的贸易政策,并對这种精神给予一定的谅解与尊重。在动物产品企业以及出口动物企业之中,加强对其的指导。引导他们以出口国的动物福利要求为根本,从而不断地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动物福利差距,以构造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社会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对于我国的羽绒行业,在吸取了这次经验教训之后,也应反省自身,对过去的错误的制作方式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使中国的产品真正靠自身实力赢得全世界的好评。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之中,需要做出改变的不仅仅是每个参与的国家,每个人都需要为此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欧洲消费者抵制中国羽绒制品的本质并不仅仅是“活拔绒”这种牟利手段异常的残忍,更深层的其实是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冲突和未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生活这日益紧密联系起来的世界之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谁违反了国际间贸易的规则,谁就会被这滚滚的发展浪潮淘汰出局。所以不论是对于个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国家来说,适应时代的发展是自身发展的大前提。同时,在自身商品,货物乃至文化向外界其他国家输出的同时,注意尊重别国的文化与规则,只有互相尊重,才能使贸易完整的进行下去,才能使双方乃至全世界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
其他文献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世界上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都采用这一手段来调节财政的纵向不平衡和横向不平衡。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实行了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开始运用因素法来计算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全国大部分省都在国家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的基础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我省从1996年开始
A公司以前是我国政府于1968年为马里共和国援建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于1991年破产。1994年10月,总公司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与马里政府合资共同经营这家企业。得益于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与世界的接轨、交流越来越密切,外资银行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的做法越来越被我国商业银行接受、效仿,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越来越普遍。外包对商业银行降低运营成本
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DC),树突状细胞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未成熟DC(iDC)捕获抗原并逐渐发育成熟,携带抗原成份从感染组织迁移至外周免疫器官,将抗原成份提呈给T、B淋巴细胞激发免疫应答,起着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作用,并通过分泌IL-12、IFN-γ等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深入研究DC在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将为抗结核新型疫苗的开发及免疫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