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日本的小报是相对“大报”而言的概念,其读者层以中下层阶级为主,内容更贴近生活,更趋向大众化。日本新闻史学家小野秀雄提出:小报是与政论本位的大报相对应的娱乐本位的报纸。日本小报创立于1869年,是不同于大报定位的大众化报纸。小报的诞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一面。
【关键词】 小报;产生;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93-02
日本近代报业是明治维新后接受西方文明开化的产物,其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政论报纸、政党报纸和小报的发展阶段。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日本报业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小报与大报相比有着插图多样、语言平实等特点,有其特定的读者群,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日本小报产生的背景
日本报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687)的“瓦版”。当时人们将奇闻怪谈刻在黏土做的瓦坯上,烧制成型后,拓印于纸上,故称“瓦版”。由于商贩们边读边卖,所以也称为“读卖瓦板”,这是日本报纸的雏形。
1868年日本政府推行明治维新,在造纸、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文明开化思潮的涌入这二者的合力作用下,报纸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近代报纸问世的十年间内,伴随着日本政界“急进派”与“保守派”的对立,报纸经历了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发展历程。这些报纸由于售价高昂、报道语言晦涩难懂,读者多为社会上次阶层等原因,被称为“大报”。
由于“大报”报道内容单一,大多局限在各党派势力的唇枪舌剑,读者层也多限于官僚、知识分子等阶层,报道语言也晦涩难懂。加之多数政论性报纸因报道政治性事件而受到政府压制,逐渐走下坡路。
在自由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原先对政治不关心的市井阶层也对各方面信息有了较大需求,于是与以往“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社会定位层不同,以社会中下层为定位的“小报”应运而生。
日本最早的小报是创立于1869年的《开知新报》,1873年创刊的《东京假名读新闻》和《每日平假名读新闻》也是创刊较早的小报,但由于内容较为单一片面,未能获得读者认可便无疾而终,但它们首创了使用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名来排版印刷的模式,使得报刊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二、日本小报的发展历程
(一)小报发展的产生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小报是由柴田昌吉、子安峻、本野圣亨三人于1874年创立的《读卖新闻》,创刊之初的印刷量为200份,但三个月之后便增至1000份以上,次年5月1日起由各日发行改为每日发行。
此外1875年4月创刊的《平假名插图新闻》,于1876年后更名为《东京插图新闻》,由于大量使用插图,简单易懂,备受读者青睐,东京的小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875年《浪花新闻》于大阪创刊问世,1879年1月25日《朝日新闻》问世于大阪,因此大阪的小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朝日新闻》从创立之日便深刻认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性,并取得飞速发展,成长为日本屈指可数的知名报纸。
(二)小报的繁荣发展阶段
1877年日本爆发了西南战争,战争为报纸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来源,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报纸的发展。
此时期小报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各地创刊问世,如1881年7月宫城的《仙台插图新闻》、1882年7月福井的《越阳插图新闻》、1882年10月和歌山的《弱山插图新闻》、1882年11月熊本的《熊本插图新闻》、1884年1月爱知的《名古屋插图新闻》等诸多的地方小报相继创刊。另一方面小报在发行量上也迅猛增长。
比如1877年《东京插图新闻》年发行量为185万份,日发行量为6000份;同年,《假名读新闻》年发行量为156万份,日发行量为4400份;1877年《读卖新闻》年发行量为545万份,日发行量为18000份(具体数据见表1)。特别是创刊于1874年的《读卖新闻》,其发行量在短短三年内就超过了当时的东京四大报纸。可以說小报无论从发行量上还是报纸种类上来说,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三)大报对小报的评价和态度
小报产生于大报没落之际,以其独特的办报风格和准确的读者定位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报道之路,并在19世纪70年代获得了比肩大报的巨大销量。在此情形之下,大报对小报的低评语歧视也不绝于耳。
小报的记者曾经愤慨地表示:“于官也好于民也罢,小报都承担者与大报同等的权利与义务,然而有人却将小报记者视为戏作小说作家之流或狂言师的化身,在低位上也低看一等,此乃谁之过也”成岛柳北师最早批判对小报歧视、坚定拥护小报的主编,他曾于1889年在《绘入朝野》一报上投稿《何为报纸的大小之别》,来支持小报并提出小报也应该提高见识、承担起社会责任。高田早苗曾于1888年在《读卖新闻》发表应该废止大报、小报的称呼。
可见,当时社会对小报的态度并不是十分宽容,小报要想取得更长远的发展,需要打破社会的成见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格局。
三、日本小报的特点
小报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与其办报特点不无关系。由于日本“小报”的读者定位为社会中下阶层,与“大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报道风格不同。小报鲜少刊登政治评论性文章,不关心政治。小报一般没有社论和政论文章,小报更倾向刊登社会新闻、浅显易懂的时事解说。
第二,读者定位不同。小报的读者定位为社会中下层阶级,故对民间流言、坊间传说等带有娱乐色彩的报道较多。此外,小报经常以连载形式刊登侦探小说、文艺性小说和纪实文章。 第三,编辑与记者不同。相较于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执笔人多为知识分子或政党精英,小报的编辑和记者多为幕府末期则戏剧文学工作者,他们更接近和了解中下层民众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嗜好,因此小报的行文措辞更加通俗易懂,符合读者大众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第四,销售价格不同。大报一般以大开本的形式发售,而小报的版面短小精悍,以小开本形式发售,通常是通过街头叫卖出售,售价低廉。
第五,版面形式不同。小报版面形式灵活多样,经常刊印各类插图,以吸引读者关注。
第六,汉字使用比率不同。与大报大量使用汉字、报道语言晦涩相比,小报鲜少使用汉字,大部分文章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通俗易懂。由于小报具有以上特征,使其从产生之日起,便受到众多中下层读者的青睐,因而顺利发展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小报在经营策略方面尤其独到之处。首先,小报的广告收入成为维持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之一。当时的知名小报《绘入自由》《绘入朝野》等广告数量均维持在每期12至16件,《自由灯》的广告数量平均每期超过10件,最后的四版几乎全是广告。广告收入成为小报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小报的独特售卖方式——叫卖。小报售价低廉,版面采用小开本,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采用叫卖的方式销售,对中低层读者颇具吸引力。在快速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童沿街大声叫卖新闻,开拓了小报独具魅力的经营路线。
四、结语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于明治维新,经历了政论性报纸、政党性报纸,小报这几个发展阶段,并最终走向商业报纸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日本近代小报的产生背景和原因,小报的发展可以分为发展初期和繁荣期两个阶段。
与报道风格严肃、措辞生硬的大报相比,小报更加贴近底层民众的阅读需求,用叫卖的形式和低廉的售价为其发展拓宽了道路,其发展模式对近代日本报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價值。
参考文献:
[1](日)五味文彦.日本史研究[M].山川出版社,1998:388.
[2](日)西田长寿.日本明治时代的新闻与杂志[M].至文堂,1961:16-17.
[3](日)土屋礼子.大众报纸的起源——明治时期的小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86-192.
[4]孙继强.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38-41.
[5]赵子薇.日本明治时期小报的发展历程[J].青年记者,2017,(6):116-117.
【关键词】 小报;产生;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93-02
日本近代报业是明治维新后接受西方文明开化的产物,其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政论报纸、政党报纸和小报的发展阶段。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日本报业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小报与大报相比有着插图多样、语言平实等特点,有其特定的读者群,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日本小报产生的背景
日本报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687)的“瓦版”。当时人们将奇闻怪谈刻在黏土做的瓦坯上,烧制成型后,拓印于纸上,故称“瓦版”。由于商贩们边读边卖,所以也称为“读卖瓦板”,这是日本报纸的雏形。
1868年日本政府推行明治维新,在造纸、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文明开化思潮的涌入这二者的合力作用下,报纸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近代报纸问世的十年间内,伴随着日本政界“急进派”与“保守派”的对立,报纸经历了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发展历程。这些报纸由于售价高昂、报道语言晦涩难懂,读者多为社会上次阶层等原因,被称为“大报”。
由于“大报”报道内容单一,大多局限在各党派势力的唇枪舌剑,读者层也多限于官僚、知识分子等阶层,报道语言也晦涩难懂。加之多数政论性报纸因报道政治性事件而受到政府压制,逐渐走下坡路。
在自由民权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原先对政治不关心的市井阶层也对各方面信息有了较大需求,于是与以往“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社会定位层不同,以社会中下层为定位的“小报”应运而生。
日本最早的小报是创立于1869年的《开知新报》,1873年创刊的《东京假名读新闻》和《每日平假名读新闻》也是创刊较早的小报,但由于内容较为单一片面,未能获得读者认可便无疾而终,但它们首创了使用日语的表音文字假名来排版印刷的模式,使得报刊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二、日本小报的发展历程
(一)小报发展的产生阶段
真正意义上的小报是由柴田昌吉、子安峻、本野圣亨三人于1874年创立的《读卖新闻》,创刊之初的印刷量为200份,但三个月之后便增至1000份以上,次年5月1日起由各日发行改为每日发行。
此外1875年4月创刊的《平假名插图新闻》,于1876年后更名为《东京插图新闻》,由于大量使用插图,简单易懂,备受读者青睐,东京的小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1875年《浪花新闻》于大阪创刊问世,1879年1月25日《朝日新闻》问世于大阪,因此大阪的小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朝日新闻》从创立之日便深刻认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性,并取得飞速发展,成长为日本屈指可数的知名报纸。
(二)小报的繁荣发展阶段
1877年日本爆发了西南战争,战争为报纸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来源,增加了读者的阅读需求,极大程度地刺激了报纸的发展。
此时期小报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各地创刊问世,如1881年7月宫城的《仙台插图新闻》、1882年7月福井的《越阳插图新闻》、1882年10月和歌山的《弱山插图新闻》、1882年11月熊本的《熊本插图新闻》、1884年1月爱知的《名古屋插图新闻》等诸多的地方小报相继创刊。另一方面小报在发行量上也迅猛增长。
比如1877年《东京插图新闻》年发行量为185万份,日发行量为6000份;同年,《假名读新闻》年发行量为156万份,日发行量为4400份;1877年《读卖新闻》年发行量为545万份,日发行量为18000份(具体数据见表1)。特别是创刊于1874年的《读卖新闻》,其发行量在短短三年内就超过了当时的东京四大报纸。可以說小报无论从发行量上还是报纸种类上来说,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三)大报对小报的评价和态度
小报产生于大报没落之际,以其独特的办报风格和准确的读者定位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报道之路,并在19世纪70年代获得了比肩大报的巨大销量。在此情形之下,大报对小报的低评语歧视也不绝于耳。
小报的记者曾经愤慨地表示:“于官也好于民也罢,小报都承担者与大报同等的权利与义务,然而有人却将小报记者视为戏作小说作家之流或狂言师的化身,在低位上也低看一等,此乃谁之过也”成岛柳北师最早批判对小报歧视、坚定拥护小报的主编,他曾于1889年在《绘入朝野》一报上投稿《何为报纸的大小之别》,来支持小报并提出小报也应该提高见识、承担起社会责任。高田早苗曾于1888年在《读卖新闻》发表应该废止大报、小报的称呼。
可见,当时社会对小报的态度并不是十分宽容,小报要想取得更长远的发展,需要打破社会的成见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格局。
三、日本小报的特点
小报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与其办报特点不无关系。由于日本“小报”的读者定位为社会中下阶层,与“大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报道风格不同。小报鲜少刊登政治评论性文章,不关心政治。小报一般没有社论和政论文章,小报更倾向刊登社会新闻、浅显易懂的时事解说。
第二,读者定位不同。小报的读者定位为社会中下层阶级,故对民间流言、坊间传说等带有娱乐色彩的报道较多。此外,小报经常以连载形式刊登侦探小说、文艺性小说和纪实文章。 第三,编辑与记者不同。相较于政论性报纸和政党性报纸的执笔人多为知识分子或政党精英,小报的编辑和记者多为幕府末期则戏剧文学工作者,他们更接近和了解中下层民众的实际情况和阅读嗜好,因此小报的行文措辞更加通俗易懂,符合读者大众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第四,销售价格不同。大报一般以大开本的形式发售,而小报的版面短小精悍,以小开本形式发售,通常是通过街头叫卖出售,售价低廉。
第五,版面形式不同。小报版面形式灵活多样,经常刊印各类插图,以吸引读者关注。
第六,汉字使用比率不同。与大报大量使用汉字、报道语言晦涩相比,小报鲜少使用汉字,大部分文章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通俗易懂。由于小报具有以上特征,使其从产生之日起,便受到众多中下层读者的青睐,因而顺利发展壮大。
值得一提的是,小报在经营策略方面尤其独到之处。首先,小报的广告收入成为维持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之一。当时的知名小报《绘入自由》《绘入朝野》等广告数量均维持在每期12至16件,《自由灯》的广告数量平均每期超过10件,最后的四版几乎全是广告。广告收入成为小报经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小报的独特售卖方式——叫卖。小报售价低廉,版面采用小开本,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采用叫卖的方式销售,对中低层读者颇具吸引力。在快速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报童沿街大声叫卖新闻,开拓了小报独具魅力的经营路线。
四、结语
日本近代报业诞生于明治维新,经历了政论性报纸、政党性报纸,小报这几个发展阶段,并最终走向商业报纸的发展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日本近代小报的产生背景和原因,小报的发展可以分为发展初期和繁荣期两个阶段。
与报道风格严肃、措辞生硬的大报相比,小报更加贴近底层民众的阅读需求,用叫卖的形式和低廉的售价为其发展拓宽了道路,其发展模式对近代日本报业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價值。
参考文献:
[1](日)五味文彦.日本史研究[M].山川出版社,1998:388.
[2](日)西田长寿.日本明治时代的新闻与杂志[M].至文堂,1961:16-17.
[3](日)土屋礼子.大众报纸的起源——明治时期的小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86-192.
[4]孙继强.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报界研究(1931—1945)[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38-41.
[5]赵子薇.日本明治时期小报的发展历程[J].青年记者,2017,(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