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理水》“油滑”的人物形象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水》在《故事新编》中独树一帜,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油滑”性。本文将紧扣《理水》中的学者、官员、民众以及主人公禹的形象,解读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油滑”的内涵。
  关键词:“油滑”;故事新编;理水;鲁迅
  一、引言
  “油滑”是《故事新编》的难点。王瑶认为,“所谓‘油滑’,即指它具有类似戏剧中丑角那样插科打诨的性质,也即具有喜剧性。…‘油滑”引人确实发笑,但不仅是“插科打诨”,郑家建指出“油滑”的具体内涵:逆向、反向的思维逻辑;充满讽刺和批判的热情和解构意识,与一切道貌岸然、自居正统与真理的东西敌对;强调虚构的自由,帮助作家摆脱束缚,以新的审美眼光观察世界;具有整体性和辩证性的特征,保持肯定的东西于否定东西中,保持前提的内容于结果中。
  人物的行为构成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描绘塑造了人物形象。本文将围绕文化人、官员、庸众和禹四种角色,借助郑家建对“油滑”的定义来解读《理水》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的“油滑”性
  《理水》在人物描绘上流露出鲜明的讽刺性和批判性,对某些历史上的正统形象进行解构。首先,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进行反思。小说开头展现了学者荒谬的空谈:或将“遗传学”生搬硬套至日常生活中;或用“考据学”对现实生活夸夸其谈……不过,“乡下人”很快就证明了“考据学”和“遗传学”无法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者“空谈”的丑态。第二部分,学者向官员禀告情况,竟说下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把下民当人看。这些丰富的对话描写,活脱脱地呈现了一群无所事事、纸上谈兵、自视甚高、毫无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形象,而这样的一群文人却在洪灾肆虐之际由国家保障衣食,生活无忧无虑。两相对比,增强了讽刺和批判的力度。其次,对无所作为、腐败成性的官员和甘心为奴的庸众也给予无尽的讽刺。钦差大臣是一群“做戏”的虚无党,考察姗姗来迟,没有丝毫的实干,只顾搜刮民脂民膏;回到京都,则大摆筵席,“评定中国特有的艺术”。庸众则见到官员“两腿立刻发抖”,更不敢如实陈述灾情,对自己的权益置若罔闻,只会阿谀奉承,甚至连上交的“证物”都要“干净、细致、体面”……《理水》把严肃、严重的问题解构,化为荒谬、滑稽的叙事话语,塑造出一个个可笑之极的人物,但是“笑声”背后却有令人发寒的凉意,无不体现出深刻的讽刺。
  人物塑造的“油滑”不仅在于对文化人、官员、庸众的嘲讽和批判,也把禹这位治水英雄拉下神坛,赋予其鲜活的人陛。
  禹出场时,是“乞丐似的大漢,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和“瘦长的莽汉”,是一位长期在外考察、吃苦的实干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英雄。他潜心理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名好官员,却不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安排了禹太太的出场,并毫无保留地展现其泼辣的痛骂,既为女性发声,也补充了禹的形象。禹有点粗鲁,坐在席子上“伸开两腿,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在听到某位官员“减少华夏人口”的谬论,他表面上波澜不惊,心里却骂着“放他妈的屁”……这样的禹更像一位普通人,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爱憎分明。
  禹对贪腐官员的态度也是耐人寻味的。下属官员贪污,禹不会熟视无睹,但他喜怒不形于色,只是询问考察的情况。禹纵容下属贪污,但对治水问题不容退步。尽管宴席上的所有官员都反对“导”的方法,还不断拿出“蚩尤”、“孝道”等“大道理”相阻,但禹不为所动。可见,禹并不是莽撞的匹夫,而是讲究原则的政治家。他可以容忍下属一定程度上的贪腐,因为他的职责是治水,而不是治贪,他不能舍本取末;何况,他还需要这群官员去做一些有益于治灾的实事,因此,他要尽量团结这群不作为的官员。不过在理水上,禹是不容商量的,他只相信实践所得,绝不听取官员的谬论。作为一名政治家,禹有其难处,也有其可贵之处,他是浑圆立体的人,而不是干巴巴的英雄。
  在小说结尾,回到京师的禹讲究起吃穿用度来了,有学者认为禹是堕落了,与旧势力合流。然而,禹的阔绰和漂亮是在“祭祀”、“上朝”和“拜客”的时候才有的,平时是“吃喝不考究”、“衣服很随便”的,谈不上铺张浪费。禹位居高官,为了维护朝廷的形象,在公开场合必然要讲究的,而禹的讲究与之平时的节俭泾渭分明,更加证明了他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皋陶下令“百姓都要学习禹的行为,倘不然,立刻算是犯了罪”,这本身是不合理的,毕竟只有少数人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而甘于吃苦。而禹在公开场合显露排场,避开了全民吃苦的尴尬,有利于社会稳定,是很明智的做法。
  禹在“去英雄化”之后,成为一名功劳显著、深谙官场人晴的政治家,人物形象较于历史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也体现了“油滑”。
  三、小结
  “荒诞可笑”和“去英雄化”都是人物描绘所体现的“油滑”特征,前者把正经、高尚之人写得不正经、不高尚,后者剥离了英雄的神性,补充了英雄的缺点和弱点,彰显了英雄的人陛。《理水》中的各色人物成就了它的“油滑”,而“油滑”造就了《理水》。《理水》和《故事新编》塑造了各色出彩的人物,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他文献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他以强有力的艺术形式反映人的生存困境、人类的悲剧性处境,使其作品具有无限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作者在作品中试图说明生
摘要:语言与社会共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各种社会现象,伴随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相继出现,在特定时期便产生出特定的流行语。“达人”这个流行词经历了从中国传入日本再由日语逆输入的过程,给汉语带来的渗透折射出不同社会背景、社会文化心理。  关键词:语义;日语逆输入;社会文化心理  近年来各种选秀盛行,如“xx达人秀”,平日里诸多游戏“太鼓达人”“捕鱼达人”等都以“达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悠久的办学历史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兴办较早的两个中药系之一。2001年易名为药学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5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并说明了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    1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是指人类在处理与水的关系时应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水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水生态
当前,借鉴国外先进高校的办学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越来越成为各级教育政府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探讨民主管理在现代大学制度结构下的含义、意
绪言随着国家人口越来越多,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相对越来越小,人们的住房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户型。小户型住宅的“风头”日益看涨,它是在建筑格局上的再创造,一般是30平方米到100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在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中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60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为患者开展连续血液净化疗法.结果:45例
摘要:图形是平面设计的三大元素之一。几年来,伴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海报、招贴、标识等多类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元素,都在手法和风格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创新色彩,成为平面设计在当代飞速发展的见证和标志。鉴于此,本文结合实例,就图形的创新表现进行具体分析,以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 图形元素 创新表现  一、平面设计中图形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图形,是指二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