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赣州市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作为一座成长型的矿业城市如何正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所面临的困境,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矿城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市建设。
关键词 成长型矿业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朱 青(1974—),男,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郑 鹏(1985—),男,博士,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研究;花 明(1955—),男,博士,教授,博导,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省“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12YJ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J1338&JJ1305)成果。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奋斗目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已全面实施。赣州市作为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成长型矿业城市,正面临着发展矿业经济、保障资源供给、矿城绿色转型的多重任务。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必由之路,是推进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
赣州市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是下扬子和华南两大成矿区的交汇处,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矿业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左右。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多矿种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赣州市已发现矿种11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72种,以有色金属矿产最多,次为稀土、稀有和建材矿产,在全省占首位的有7种,占次要地位的有12种。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钨、中重稀土,钨矿占全国的8.64%,其中易采选的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1/3,离子型轻稀土矿占全省的90%。萤石矿占全省53.67%以上。
第二,大矿床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全市矿产地451处,其中大型矿床25处,中型矿床61处,小型及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365处。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有用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高,难度大。例如铜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金、银、硫、镓、铟、硒、碲、砷、钴、铁、铅、锌等12种,钨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锡、铋、钼、铍、钽、铌、稀土等7种,铌钽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锂、铷、铯、高岭土、云母、长石等6种。
第三,矿产资源结构不均衡。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等金属矿产,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等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外购。能满足20年及以上需求的矿种有锡、轻稀土、钽(铌)、岩盐、硫铁矿、水泥用灰岩等;能满足10~20年需求的矿种有钨、中钇富铕稀土、萤石、铅、锌、铜等,但钨矿保有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少数矿山,较多钨矿山面临资源枯竭。
第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到目前为止,由省、市级发证矿山开采用地面积近8000公顷,已治理恢复面积不足1/6。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50.3%,其中钨矿山土地治理率40.2%,稀土矿山51.6%。矿山开采废水处理率65%左右。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153公顷,水土污染223公顷,治理率35.7%。次生地质灾害68处,破坏土地面积290.3公顷,灾害体积53.59万立方米,灾害治理率19.98%。
二、赣州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有较长历史和较大规模,在对共伴生矿物、低品位、难选冶矿物质,以及各类尾矿二次资源、矿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受到发展理念、科技术水平、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与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赣州市钨、锡、煤、金、银、中重稀土,开发程度较高,大型钨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一般可达80%以上,但中小型钨矿山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也较低。稀土矿中除了龙南稀土矿利用原地浸矿工艺,其选课综合回收率可达70~80%,其它稀土矿总回收率都偏低。煤矿山采区回采率可达70~80%,但矿井或井田回采率较低。资源储量利用率较低的矿种主要有钽(铌)、高岭土、轻稀土及岩背斑岩型锡矿等。
重要成矿带和大型国有矿山深边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钨和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不少钨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煤、金、银等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矿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钨、锡、稀土、萤石、钴、钼等几个矿种。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APT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其钨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冶炼产品及钨粉占全省的90%,硬质合金占全省的60%。中重稀土是赣州的另一特色矿种,是国家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分离、冶炼基地。此外,氟盐化工已完成由块矿—萤石精粉—氟化氢产品的过渡,正向精深加工发展。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钨、稀土、氟盐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矿业经济体系。但总体而言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应用开发方面仍显滞后;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等初级产品上;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赣州市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开发和低效利用,导致矿山回采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整体偏低,共伴生、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更低,尤其是私人小矿山、小选厂基本上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目前大部分稀土矿采用池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的综合回收率都偏低,与国外先进水平均差距在20%左右。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锡矿物颗粒较细,选矿回收率也不高。致使多种共、伴生元素没有得到有效充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第二,乱采滥挖严重,矿业秩序混乱。随着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在巨大利益驱动下,私挖滥采、超层越界、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赣州市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小矿占比近60%,不少小矿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一些矿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十分普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小企业无证违规经营,进行破坏性开采,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矿业秩序较为混乱,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任务艰巨。
第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所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效益不佳。矿产资源开发目前仍处在提供矿产品原料的水平上,企业规模小,起点低,深加工产品少,技术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出口、深加工制品进口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如钨精矿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但全省钨产品后续加工能力薄弱,钨业的产值却不到全球钨业产值的2%,稀土应用产品微乎其微,钽铌基本上是出售精矿原料。矿产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四,研究与开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虽然矿业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较大,但每年用于科技平台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例却很少,科技人员的待遇差,科技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导致部分矿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低、附加值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差。
第五,生态环境破坏大,安全隐患严重。以往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于注重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致使一些矿区的环境质量恶化。矿山开采因“三废”处理不当,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扬尘污染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提高赣州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政府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区域矿产资源特点及综合利用实际,编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明确给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要求,对资源化、无害化、最小量化开发利用进行清晰界定,以及废石、尾矿、煤矸石等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所有权和开发权归属。并将综合利用率作为考核矿山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根据经济信息发挥优势,按规模做好评估及设计,编制有关综合利用规划。建立技术经济责任制,确定专门机构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矿山环境。
(二)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建设
矿管部门应会同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标准体系应包括开采、选矿、冶炼等方面,以及矿产资源产品标准,明确主要矿种和伴生矿种的贫化率、损失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应兼顾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配套性及可操作性。为矿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定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企业开展综合利用活动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明确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程度和效果。
(三)加强适用性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及时吸收、引进新的尖端科学技术,不断推进采选冶各环节技术体系、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优化提升,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降低贫化损失率,提高有用资源的回收率。加强解决共、伴生矿产和复杂难选冶矿产的开发利用问题,以及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研究,重点突破复杂类型稀土矿区原地浸矿工艺技术攻关。实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和贫富合理的正规化作业,不断提高科技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贡献率。重点提高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中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率,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升对钨和稀土等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形成完整配套产业链及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强化对资源综合利用单项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促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化。
(四)提高综合利用矿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矿业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开发研制市场急需的产品,提高矿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重点推荐钨、稀土、锡、萤石等矿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转移, 做强和延长钨、稀土、锡、萤石深加工产业链, 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
(五)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我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江西省共有三个,赣州就占两个,分别是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这是深入贯彻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矿城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赣州应该重点围绕示范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同时,以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寻乌河岭、安远岗下和涂屋、龙南足洞等稀土矿,大余漂塘钨矿、宁都县青塘硫铁矿、上犹县焦里铅锌矿、会昌县岩背锡矿等省(市)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六)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建立资源消耗补偿机制;依法依规逐步建立矿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动态调节体系,促进企业珍惜利用资源。支持和鼓励矿山企业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所得税、部分产品减免增值税、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回采率挂钩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探索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基金,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贷款,并提供低息、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对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而增加流程和新开发工艺的投资实行优惠或上级专项拨款。研究并试行把矿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较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七)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对于综合矿床,没有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不予审批或认可;在开发立项上没有综合利用方案或无法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并定期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评估与检查。要特别加强小矿山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制定矿业企业采选冶综合利用考核机制,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企业,以及长期不重视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的企业要予严重警告、限期整改,甚至注销采矿许可证。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发布EB/OL.2013-07-27.http //www.mlr.gov.cn
/kczygl/kcgh/201111/t20111129_1037300.htm.
2国土资源部.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EB/OL.2013-07-27.http// www.mlr.gov.cn/kczygl/kcgh/201109/t20110919_955369.htm.
3朱嵩,郭志忠.江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
4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8).
5叶张煌,尹国胜,邹晓明.江西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思考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责任编辑:刘忠林
关键词 成长型矿业城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朱 青(1974—),男,硕士,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郑 鹏(1985—),男,博士,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研究;花 明(1955—),男,博士,教授,博导,东华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方向为矿产资源经济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省“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12YJ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J1338&JJ1305)成果。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奋斗目标,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已全面实施。赣州市作为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典型的成长型矿业城市,正面临着发展矿业经济、保障资源供给、矿城绿色转型的多重任务。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必由之路,是推进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赣州市矿产资源概况及特点
赣州市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是下扬子和华南两大成矿区的交汇处,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矿业经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左右。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多矿种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赣州市已发现矿种11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矿种72种,以有色金属矿产最多,次为稀土、稀有和建材矿产,在全省占首位的有7种,占次要地位的有12种。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矿种有钨、中重稀土,钨矿占全国的8.64%,其中易采选的黑钨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1/3,离子型轻稀土矿占全省的90%。萤石矿占全省53.67%以上。
第二,大矿床少,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全市矿产地451处,其中大型矿床25处,中型矿床61处,小型及小型规模以下矿床(点)365处。有色金属矿床中共伴生有用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高,难度大。例如铜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金、银、硫、镓、铟、硒、碲、砷、钴、铁、铅、锌等12种,钨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锡、铋、钼、铍、钽、铌、稀土等7种,铌钽矿中共伴生的矿种有锂、铷、铯、高岭土、云母、长石等6种。
第三,矿产资源结构不均衡。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是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钨、锡、稀土等金属矿产,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铁等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外购。能满足20年及以上需求的矿种有锡、轻稀土、钽(铌)、岩盐、硫铁矿、水泥用灰岩等;能满足10~20年需求的矿种有钨、中钇富铕稀土、萤石、铅、锌、铜等,但钨矿保有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少数矿山,较多钨矿山面临资源枯竭。
第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到目前为止,由省、市级发证矿山开采用地面积近8000公顷,已治理恢复面积不足1/6。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50.3%,其中钨矿山土地治理率40.2%,稀土矿山51.6%。矿山开采废水处理率65%左右。矿山开采引起的水土流失面积153公顷,水土污染223公顷,治理率35.7%。次生地质灾害68处,破坏土地面积290.3公顷,灾害体积53.59万立方米,灾害治理率19.98%。
二、赣州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赣州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已有较长历史和较大规模,在对共伴生矿物、低品位、难选冶矿物质,以及各类尾矿二次资源、矿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受到发展理念、科技术水平、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与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赣州市钨、锡、煤、金、银、中重稀土,开发程度较高,大型钨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一般可达80%以上,但中小型钨矿山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低,综合利用率也较低。稀土矿中除了龙南稀土矿利用原地浸矿工艺,其选课综合回收率可达70~80%,其它稀土矿总回收率都偏低。煤矿山采区回采率可达70~80%,但矿井或井田回采率较低。资源储量利用率较低的矿种主要有钽(铌)、高岭土、轻稀土及岩背斑岩型锡矿等。
重要成矿带和大型国有矿山深边部勘查程度整体偏低。钨和稀土等重要矿产资源消耗量大于增长量,特别是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多年来没有新的增加,过量开采致使保有资源储量急剧减少。不少钨矿山资源已接近枯竭,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下降。全市相当多的中小矿山,特别是小型矿山和小矿的勘查程度低,资源储量可靠程度差。煤、金、银等矿种资源储量不足,产量连年下降,资源形势严峻。
矿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钨、锡、稀土、萤石、钴、钼等几个矿种。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钨精矿及APT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其钨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冶炼产品及钨粉占全省的90%,硬质合金占全省的60%。中重稀土是赣州的另一特色矿种,是国家重要的中重稀土生产、分离、冶炼基地。此外,氟盐化工已完成由块矿—萤石精粉—氟化氢产品的过渡,正向精深加工发展。已经形成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钨、稀土、氟盐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矿业经济体系。但总体而言矿产品精深加工和应用开发方面仍显滞后;萤石加工还停留在萤石精粉和氟化氢等初级产品上;膨润土、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以销售原矿为主。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赣州市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开发和低效利用,导致矿山回采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整体偏低,共伴生、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更低,尤其是私人小矿山、小选厂基本上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目前大部分稀土矿采用池浸工艺和原地浸矿工艺的综合回收率都偏低,与国外先进水平均差距在20%左右。会昌岩背斑岩型锡矿锡矿物颗粒较细,选矿回收率也不高。致使多种共、伴生元素没有得到有效充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第二,乱采滥挖严重,矿业秩序混乱。随着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在巨大利益驱动下,私挖滥采、超层越界、以采代探、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赣州市矿山数量过大,矿山规模偏小,小矿占比近60%,不少小矿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一些矿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盲目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十分普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小企业无证违规经营,进行破坏性开采,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矿业秩序较为混乱,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任务艰巨。
第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所得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效益不佳。矿产资源开发目前仍处在提供矿产品原料的水平上,企业规模小,起点低,深加工产品少,技术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出口、深加工制品进口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如钨精矿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但全省钨产品后续加工能力薄弱,钨业的产值却不到全球钨业产值的2%,稀土应用产品微乎其微,钽铌基本上是出售精矿原料。矿产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四,研究与开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虽然矿业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较大,但每年用于科技平台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例却很少,科技人员的待遇差,科技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导致部分矿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低、附加值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差。
第五,生态环境破坏大,安全隐患严重。以往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过于注重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致使一些矿区的环境质量恶化。矿山开采因“三废”处理不当,造成土地破坏、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扬尘污染和次生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大,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提高赣州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政府主管单位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区域矿产资源特点及综合利用实际,编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明确给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要求,对资源化、无害化、最小量化开发利用进行清晰界定,以及废石、尾矿、煤矸石等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所有权和开发权归属。并将综合利用率作为考核矿山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要根据经济信息发挥优势,按规模做好评估及设计,编制有关综合利用规划。建立技术经济责任制,确定专门机构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矿山环境。
(二)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建设
矿管部门应会同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标准体系应包括开采、选矿、冶炼等方面,以及矿产资源产品标准,明确主要矿种和伴生矿种的贫化率、损失率、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应兼顾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配套性及可操作性。为矿管部门的监管工作定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及企业开展综合利用活动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明确资源综合利用的范围、程度和效果。
(三)加强适用性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创新,及时吸收、引进新的尖端科学技术,不断推进采选冶各环节技术体系、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优化提升,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降低贫化损失率,提高有用资源的回收率。加强解决共、伴生矿产和复杂难选冶矿产的开发利用问题,以及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研究,重点突破复杂类型稀土矿区原地浸矿工艺技术攻关。实行采掘并举,掘进先行和贫富合理的正规化作业,不断提高科技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中的贡献率。重点提高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中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率,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升对钨和稀土等矿产品精深加工和终端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形成完整配套产业链及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强化对资源综合利用单项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促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山地质环境生态化。
(四)提高综合利用矿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
矿业企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优势、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开发研制市场急需的产品,提高矿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重点推荐钨、稀土、锡、萤石等矿产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和应用产品转移, 做强和延长钨、稀土、锡、萤石深加工产业链, 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
(五)抓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我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江西省共有三个,赣州就占两个,分别是江西赣南钨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赣州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这是深入贯彻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推动矿业结构调整和促进矿城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赣州应该重点围绕示范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潜力调查、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同时,以国家级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寻乌河岭、安远岗下和涂屋、龙南足洞等稀土矿,大余漂塘钨矿、宁都县青塘硫铁矿、上犹县焦里铅锌矿、会昌县岩背锡矿等省(市)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六)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以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严格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制度,建立资源消耗补偿机制;依法依规逐步建立矿产资源税、资源补偿费动态调节体系,促进企业珍惜利用资源。支持和鼓励矿山企业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切实保障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所得税、部分产品减免增值税、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回采率挂钩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探索设立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基金,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贷款,并提供低息、贴息等信贷优惠政策,对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而增加流程和新开发工艺的投资实行优惠或上级专项拨款。研究并试行把矿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较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七)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对于综合矿床,没有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不予审批或认可;在开发立项上没有综合利用方案或无法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并定期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评估与检查。要特别加强小矿山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制定矿业企业采选冶综合利用考核机制,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企业,以及长期不重视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的企业要予严重警告、限期整改,甚至注销采矿许可证。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发布EB/OL.2013-07-27.http //www.mlr.gov.cn
/kczygl/kcgh/201111/t20111129_1037300.htm.
2国土资源部.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EB/OL.2013-07-27.http// www.mlr.gov.cn/kczygl/kcgh/201109/t20110919_955369.htm.
3朱嵩,郭志忠.江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6.
4李士彬,李宏志,王素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8).
5叶张煌,尹国胜,邹晓明.江西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思考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