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第一。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第二,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養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卫生表现好的学生;和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评比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小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
第三。重视中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5+2=0”现象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而加强性教育,而当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在2天的周末里,学生又回归没有教育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恰当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作为孩子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而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如果脱节或某一方过分地滞后,孩子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道德的双重性。
总之,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而对待少年儿童,又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家庭教育是学校养成教育和社区养成教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证,也是学龄少年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即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并形成统一的、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使受教育者能够时时、处处、始终如一地得到一种纯正的民族道德教育。
第一。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第二,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锁,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養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学生;卫生表现好的学生;和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学生。让他们在评比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小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
第三。重视中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5+2=0”现象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5天的系统而加强性教育,而当学生回到家后由于教育的不连续或滞后,在2天的周末里,学生又回归没有教育的局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实施小学生养成教育过程中,必须恰当地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校作为孩子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而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如果脱节或某一方过分地滞后,孩子就会出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道德的双重性。
总之,学生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而对待少年儿童,又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家庭教育是学校养成教育和社区养成教育的基础,是塑造人们灵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保证,也是学龄少年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即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并形成统一的、正确的教育理念,以使受教育者能够时时、处处、始终如一地得到一种纯正的民族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