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个体学习。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爭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集体的讨论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这种临时随意的分组,由于组内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的技能,缺乏必要的默契,因此面对问题时,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信任、有规则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不同意见时,又不能很好地协商。这样随意分组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2.问题不论难易、轻重,皆用讨论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轻重,不考虑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仿佛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使一些没有思考性、开放性,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从而造成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负担”。
3.教师游离于小组以外,袖手旁观
当小组开始讨论时,有的教师不去巡视指导,而是袖手旁观,只听取小组的汇报结果。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起到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深入小组,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直接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讨论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4.学生性格差异导致合作失衡
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时,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参与的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小组的“看客”;另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交流,成为小组内的“活跃分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而一些学困生则恰好相反,由于基础较差,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实际上也就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平等、不平衡。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策分析
1.恰当选题,合理布置学习内容
在教师开展学生数学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合理地设定将要进行的各小組的学习内容,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价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一章节时,可以根据该章节的重点:让学生识得点、线、面、体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为此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全体学生的成员分组,分组完成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像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的几何图形,依次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辨认,对认识错识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后,指导学生对每一个图形所对应的名称进行记忆;之后,让小组中每一位成员来举出生活生活中关于图形的东西。这样一来,小组的学习能够集思广议,让小组内每一名成员学得到更多的知识。在完成了关于几何知识的初步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直线、矩形等简单图形的方式,让学生用这些简单的图形来完成自己想要创造的图形,在完成创作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向组内每一位成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建组,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以人尽其用原则为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学习场合等实际因素,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为依据,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配;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张圆形图片,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与学习两图所放位置间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的参与程度较差,此时,教师就应当站出来来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中,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的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组间与组内都同质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处理,让观点基本相同的学生能够分配到一个组里进行学习讨论,从而达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该观点的认识和思考的目的;从学生的不断讨论中,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观点。例如:小组1建立的是两个圆不相交的关系,讨论了外离和内含;小组2建立的是两个圆相切的关系,对比分析外切和内切;小组3建立的是两个圆相交的关系,得出了两圆相交存在着程度的差别。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同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会有着很大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模仿和依赖记忆,学生在实践和合作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学习,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评价激励,促进合作目标的达成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程度的大小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密不可分。所以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目标实现的整体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合作学习中,学生才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集体的讨论和思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这种临时随意的分组,由于组内成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的技能,缺乏必要的默契,因此面对问题时,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信任、有规则的交流与合作,出现不同意见时,又不能很好地协商。这样随意分组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
2.问题不论难易、轻重,皆用讨论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轻重,不考虑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仿佛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使一些没有思考性、开放性,甚至根本就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充斥其中,从而造成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和积极性,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负担”。
3.教师游离于小组以外,袖手旁观
当小组开始讨论时,有的教师不去巡视指导,而是袖手旁观,只听取小组的汇报结果。这种现象反映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要循序渐进,需要教师起到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作用。教师要深入小组,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直接的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小组讨论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4.学生性格差异导致合作失衡
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时,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参与的机会,而一些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小组的“看客”;另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较好地进行交流,成为小组内的“活跃分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而一些学困生则恰好相反,由于基础较差,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自己的机会,实际上也就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造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平等、不平衡。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对策分析
1.恰当选题,合理布置学习内容
在教师开展学生数学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合理地设定将要进行的各小組的学习内容,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价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一章节时,可以根据该章节的重点:让学生识得点、线、面、体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为此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全体学生的成员分组,分组完成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像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的几何图形,依次让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辨认,对认识错识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后,指导学生对每一个图形所对应的名称进行记忆;之后,让小组中每一位成员来举出生活生活中关于图形的东西。这样一来,小组的学习能够集思广议,让小组内每一名成员学得到更多的知识。在完成了关于几何知识的初步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直线、矩形等简单图形的方式,让学生用这些简单的图形来完成自己想要创造的图形,在完成创作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向组内每一位成员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学生更好的进行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建组,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以人尽其用原则为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学习场合等实际因素,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以组间异质、组内同质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为依据,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配;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优势。例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两张圆形图片,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与学习两图所放位置间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在小组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的参与程度较差,此时,教师就应当站出来来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与讨论中,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的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组间与组内都同质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处理,让观点基本相同的学生能够分配到一个组里进行学习讨论,从而达到进行讨论研究加深对该观点的认识和思考的目的;从学生的不断讨论中,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观点。例如:小组1建立的是两个圆不相交的关系,讨论了外离和内含;小组2建立的是两个圆相切的关系,对比分析外切和内切;小组3建立的是两个圆相交的关系,得出了两圆相交存在着程度的差别。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同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会有着很大的积极性和热情,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模仿和依赖记忆,学生在实践和合作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学习,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评价激励,促进合作目标的达成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程度的大小与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密不可分。所以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的、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目标实现的整体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合作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合作学习中,学生才能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