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ruiqiangk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经济、简便、有效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法.方法 分别采用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美国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小组确立的散瞳30度眼底七方位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对164例(308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一致性一般(k=0.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0.873).结论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的可靠性一般。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68岁.2003~2005年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在本地某医院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顺利,术后视力提高.半年后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于该医院眼科检查未发现异常,予激素眼药水滴眼,扩血管药物、维生素B类药物口服未缓解,检查发现人工晶状体混浊。
期刊
目的 了解眼附属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31例行CT扫描,8例MRI扫描,11例行CT和MRI扫描.结果 侵犯眼睑或结膜18例,泪腺6例,肌锥内外11例,肌锥外8例,肌锥内2例,眼外肌受累16例,视神经受累13例.7例肿瘤呈铸造样包裹整个眼球.结论 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H脂肪抑制技术有助于了解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主要与病理性高眼压有关,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的临床眼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许多学者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致病基因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此文从分子结构,基因表达以及突变和突变在发病过程中可能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致病基因MYOC、OPIN、WDR36、CYP1B1进行综述。
目的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判断真菌性角膜炎行板层角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门诊经共聚焦显微镜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0例30只眼,于角膜病灶未累积内皮层、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1周后,行板层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28 d和3、6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患者角膜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检查,观察视力变化、局部
目的 分析地区性圆锥角膜的发病趋势及临床发病特点.方法 对816例(1596只眼)圆锥角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就诊人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例为4.7:1;以11~25岁年龄组居多.占总数的84.7%.(2)圆锥角膜的发病基本上遵循近视-散光-戴镜无法矫正-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或瘢痕期;出现近视的年龄范围4~40岁,91.1%的患者发生在11~25岁.框架眼镜无法矫正时间范围1月
目的 探讨Jensen术联合内直肌的后徙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4例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行患眼Jensen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术前、术后评估以下指标:(1)外展能力;(2)第一眼位时的偏斜度数;(3)矫正视力;(4)代偿头位;(5)复视.结果 经过3~43个月的随访,外展能力、第一眼位的偏斜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慢性泪囊炎患者258例(286只眼),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中用高速磨钻制作骨窗,泪道环形置入硅胶管,8-0可吸收线吻合前后瓣,术后3~6个月拔出硅胶管.结果 术后3~6个月,16只眼(5.6%)内眦部轻度异物感,均能耐受;8只眼(2.8%)泪小点及结膜局限性充血,拔管后均好转;5只
目的 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变化及实验室诊断进行总结,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析2008~2012年5年间在唐山市眼科医院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530份,统计其涂片Giemsa染色细胞学检查及真菌培养阳性率,应用卡方检验和百分比统计方法,将这些资料与1999~2003年的材料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发病的季节性分布规律.结果 在530份标本中涂片Giemsa染色细胞学检查发现真菌菌丝2
患儿女 4岁 2个月前发现患儿右眼视力下降,加重1个月而就诊.在外院诊断为弱视,给予验光配镜及弱视训练.因患儿视力无提高,1周前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双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右眼知觉性外斜视.建议行头部核磁检查,结果提示为鞍上占位病变,于2007年4月23日收入脑外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眼科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瞳孔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
期刊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高度近视(-5.0~-10.0D)患者随机分3组,实验组30例(60只眼),分别于LASEK术前及术后两天滴0.1%双氯芬酸钠眼液,同时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对照1组30例(60只眼),行常规LASEK;对照Ⅱ组30例(60只眼),LASEK术中应用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