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爱的作用无极限,如对学生的爱,使学生健康成长;对课堂的爱,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对同事的爱,使工作和谐且有凝聚力等,所以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或许能解决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作者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爱 作用
爱的作用无极限,如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对课堂的爱,能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对同事的爱,能使工作和谐且有凝聚力等,所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或许能解决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语文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缓慢,需要学生长时间地积累、训练,方能厚积薄发,有时教师花费很多精力给学生讲析,往往收效甚微,这说明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来讲有一些弱势。教师要几年如一日地绷紧自己的神经,生怕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有一点儿闪失,工作压力非常大。某些语文教师认为选择教语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心理极不平衡,带着这种心态教学语文,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既然选择做语文教师,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必须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方有激情上好语文课,课堂上才能“煽情”,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这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职业道德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他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教学的策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把他们时时置于新的起跑线,让他们感到奋斗过程的无限美好。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认为老师有亲切感,在心灵上和老师拉近距离,认真执行老师的策略,有什么疑难才能主动请老师解答。值得指出的是,热爱学生不是要老师迎合学生。很多学生爱玩,对他们来说,老师的要求越少越好、越低越好。老师必须做到严寓爱中、宽严有度,让学生在语文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所提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热爱语文学科很关键。一些学生最明显的弱势是阅读量少、语文知识面窄,这除了与条件差有关外,更有来自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社会往往认为学生学语文多一点时间或少一点时间无关大碍。一些非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平时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学语文很轻松.应该腾出时间主攻其他学科,所以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课外作业,学生就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来课外阅读文学作品。”[2]我认为语文与其他学科是上下级关系,因为任何学科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思维,语文学科是为其他学科开路的先锋,是基础性的知识。语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文字往往是深刻含蓄的,并与时代合拍,学生理解运用起来非常困难。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读课文、看课外作品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扫描,语文成绩往往不理想,时间长了,厌学语文的情绪愈来愈重,使语文老师苦不堪言。语文老师必须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精美的课堂语言、生动的表演艺术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觉得学好语文会把自己平时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很精确地表达出来。我认为训练学生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让其他学生点评、质疑和补充,教师要在节骨眼上及时介入,进行小结,以帮助学生归纳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预设教案,而且做到紧扣文本内容,不能无的放矢,随便给学生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有讨论价值,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差距的,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稍一动脑筋就能言之成文。比如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组织学生观看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影片,然后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第二步是让学生针对影片谈感受,第三步是谈作为现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这样学生一定会融入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对其成功地进行思想教育。
书面作文必须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把作文当做情感的倾泻,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比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作文,先让学生观看残疾人修自行车、孤儿沦落街头乞食、贫困山区儿童渴望上学等需要爱关注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最后让学生书面作文,学生定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当然,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作文的过程是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
此外,还要求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书目,并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介绍,指导学生阅读,看完还要求写心得体会,并把看书所得运用于日常日记、作文之中。于是不断地阅读、写作,写作、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其乐融融;爱上语文,其乐怡怡。
语文三维目标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健全、健康地发展,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发掘、提炼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将“爱”的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
首先,教育学生必须热爱家乡。学生生于斯、长于斯,是会有深厚的感情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专门安排了一个综合训练,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家乡的特点,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学生一定会如数家珍,全身心投入。教师归纳:正是家乡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家乡又如此之美,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她,而最好的表现就是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去建设家乡。最后要求学生以“我爱家乡”为话题作文,谱写爱的心曲。 其次,教育学生要热爱班集体和学校,班集体和学校是大熔炉,是锻炼、培养学生成材的地方。一个人必须融于集体,小我服从大我,脱离集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为班集体做事,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和学校争取荣誉;还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搞好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残疾人和家庭经济境况不好的学生不得歧视,要对他们平等相待,热心关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适时渗透,还可以专门组织“我为班级添光彩”或“我爱班集体”的演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搞活动不能走过场,必须务实。
再次,爱国主义教育。古人有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有国,何以有家”。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子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这要与“五爱”教育相配合,不能空洞说教。文本当中的爱国素材很多,如阿尔封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像小弗郎士那样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学生在韩麦尔老师的爱国情感的感染下,油然产生对祖国的爱、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恨。当代学生应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热爱自己的社国。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以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进行这个单元的综合训练时,必须先让学生在课前有所准备,以把爱国主义英雄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最后围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题自拟题目作文。还有“苏州园林”所在的说明文单元,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现祖国的山水园林、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到祖国确实美好,没有理由不热爱她。
最后,爱人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体现了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热爱人类、热爱人类艺术,才有了这一番慷慨陈词。还有《红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文,都是极好的素材。文本之外的,如中国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当代歌星谭晶晶作为和平使者赴国外演唱,呼吁人类和谐相处,建立真正的地球村。课内外结合,多方面实施,真正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教育之中。
新课程中对学生“爱”的教育远不是我说得尽、道得完的,自觉有浅薄之嫌,在此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但我坚信:唯有爱在心中,爱在课堂,方不愧于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9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2]何红.新课程理念下 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浅谈.黑龙江语文教学专刊.第二期:19页.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爱 作用
爱的作用无极限,如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对课堂的爱,能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对同事的爱,能使工作和谐且有凝聚力等,所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或许能解决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或困惑。我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谈“爱”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语文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就是学生成绩提高缓慢,需要学生长时间地积累、训练,方能厚积薄发,有时教师花费很多精力给学生讲析,往往收效甚微,这说明语文较之其他学科来讲有一些弱势。教师要几年如一日地绷紧自己的神经,生怕哪个环节、哪个阶段有一点儿闪失,工作压力非常大。某些语文教师认为选择教语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心理极不平衡,带着这种心态教学语文,其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既然选择做语文教师,就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必须热爱语文、热爱语文教学工作。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方有激情上好语文课,课堂上才能“煽情”,从而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富有生气,这不仅是能力的问题,更是职业道德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他们,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教学的策略,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把他们时时置于新的起跑线,让他们感到奋斗过程的无限美好。这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认为老师有亲切感,在心灵上和老师拉近距离,认真执行老师的策略,有什么疑难才能主动请老师解答。值得指出的是,热爱学生不是要老师迎合学生。很多学生爱玩,对他们来说,老师的要求越少越好、越低越好。老师必须做到严寓爱中、宽严有度,让学生在语文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所提高。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热爱语文学科很关键。一些学生最明显的弱势是阅读量少、语文知识面窄,这除了与条件差有关外,更有来自家庭、社会乃至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社会往往认为学生学语文多一点时间或少一点时间无关大碍。一些非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平时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学语文很轻松.应该腾出时间主攻其他学科,所以给学生布置了很多课外作业,学生就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来课外阅读文学作品。”[2]我认为语文与其他学科是上下级关系,因为任何学科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思维,语文学科是为其他学科开路的先锋,是基础性的知识。语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语言文字往往是深刻含蓄的,并与时代合拍,学生理解运用起来非常困难。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读课文、看课外作品往往不求甚解,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地扫描,语文成绩往往不理想,时间长了,厌学语文的情绪愈来愈重,使语文老师苦不堪言。语文老师必须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精美的课堂语言、生动的表演艺术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觉得学好语文会把自己平时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很精确地表达出来。我认为训练学生最切实有效的办法是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并让其他学生点评、质疑和补充,教师要在节骨眼上及时介入,进行小结,以帮助学生归纳与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预设教案,而且做到紧扣文本内容,不能无的放矢,随便给学生提问。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有讨论价值,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有差距的,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稍一动脑筋就能言之成文。比如讲“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先组织学生观看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影片,然后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第二步是让学生针对影片谈感受,第三步是谈作为现代中学生应当怎么做。这样学生一定会融入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对其成功地进行思想教育。
书面作文必须要求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把作文当做情感的倾泻,如鱼鲠在喉,不吐不快,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比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作文,先让学生观看残疾人修自行车、孤儿沦落街头乞食、贫困山区儿童渴望上学等需要爱关注的画面,然后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引导,最后让学生书面作文,学生定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当然,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作文的过程是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
此外,还要求学生阅读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书目,并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介绍,指导学生阅读,看完还要求写心得体会,并把看书所得运用于日常日记、作文之中。于是不断地阅读、写作,写作、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其乐融融;爱上语文,其乐怡怡。
语文三维目标之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核心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健全、健康地发展,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发掘、提炼文本中的人文素材,将“爱”的教育渗透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
首先,教育学生必须热爱家乡。学生生于斯、长于斯,是会有深厚的感情的。七年级下册(人教版)专门安排了一个综合训练,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介绍家乡的特点,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学生一定会如数家珍,全身心投入。教师归纳:正是家乡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家乡又如此之美,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她,而最好的表现就是现在要努力学习,将来去建设家乡。最后要求学生以“我爱家乡”为话题作文,谱写爱的心曲。 其次,教育学生要热爱班集体和学校,班集体和学校是大熔炉,是锻炼、培养学生成材的地方。一个人必须融于集体,小我服从大我,脱离集体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为班集体做事,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集体和学校争取荣誉;还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搞好学习。特别是对学习困难、残疾人和家庭经济境况不好的学生不得歧视,要对他们平等相待,热心关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适时渗透,还可以专门组织“我为班级添光彩”或“我爱班集体”的演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搞活动不能走过场,必须务实。
再次,爱国主义教育。古人有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无有国,何以有家”。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子民,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天经地义、不容置疑的,这要与“五爱”教育相配合,不能空洞说教。文本当中的爱国素材很多,如阿尔封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像小弗郎士那样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学生在韩麦尔老师的爱国情感的感染下,油然产生对祖国的爱、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恨。当代学生应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热爱自己的社国。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可以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进行这个单元的综合训练时,必须先让学生在课前有所准备,以把爱国主义英雄的故事讲得生动感人。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最后围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主题自拟题目作文。还有“苏州园林”所在的说明文单元,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现祖国的山水园林、名胜古迹,让学生感到祖国确实美好,没有理由不热爱她。
最后,爱人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体现了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正是他热爱人类、热爱人类艺术,才有了这一番慷慨陈词。还有《红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文,都是极好的素材。文本之外的,如中国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当代歌星谭晶晶作为和平使者赴国外演唱,呼吁人类和谐相处,建立真正的地球村。课内外结合,多方面实施,真正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教育之中。
新课程中对学生“爱”的教育远不是我说得尽、道得完的,自觉有浅薄之嫌,在此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但我坚信:唯有爱在心中,爱在课堂,方不愧于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9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2]何红.新课程理念下 语文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浅谈.黑龙江语文教学专刊.第二期: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