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有章可循的系统工程。在新课改的浪潮和新课程实施的起步阶段,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必然会受到课程设置、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49-01
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沿用很长时间,这种模式尽管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然而由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极易使学生墨守成规,抹杀了兴趣,限制了个性。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界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由此拉开序幕。
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作用的教学活动结构组合形式。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合理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所以,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就成了教学改革的焦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尽管已深入人心,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却基本未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明显的成效。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或多或少出现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弱化教师的指导性,过度强化学生的自由学习,在实践中导致失败。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教育体制及教学过程各要素,对许多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都存在较大程度的阻力和制约,难以也不允许迅速实现西方那种极大灵活、自主性的开放式教学。不能否认,课堂教学仍是现今无可替代的基本教学形式。所以,目前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谋求的应是教师的导向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优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和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
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实现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环节。以高中数学为例,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注重以下方面的改进和变革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应该是既具现实性又具可行性。
(1)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纲领,目标的确立可使学生明确一节课要干什么,也可使学生在学完一节课后对照检查是否完成任务。目标确定要具体,不能大而空。数学对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枯燥无味,若大而不实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尽量用具体、形象、直观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员的求知兴趣。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值时,可设计一道栅栏材料一定,围成面积最大的问题(尽量搜集名人小故事),激取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适时点破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的设置和方法的选择是效率的关键,内容的设置要精准、要具体,深入浅出,层层提高,知识形成过程要自然流畅;方法的选择要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条件和时间。应达成师生之间的沟通默契,备课时要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既要注重师生沟通也要注重生生沟通,还要注重自主思考。比如, 目前一些学校推行双人学习或小组学习制,有利于生生交流,使学习信息得到及时交流、互补,有利于知识拓展。但这种方法的改革由于受制于教师素质、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的束缚,使之陈俗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有交流无独立,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欠火候。甚至出现了一些课堂将知识划块分组学习,小组反馈,集体点评。这种方法对学生个体而言,形成的是小组智慧,学到的是局部知识,欠缺的是整体结构,消耗的是学生时间,毫无意义,视教学为儿戏。
一堂高效的课堂,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进程适时调整,既要有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也要有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补充、拓展及学生反馈时间。没有一成不变套路。
(3)教学结果的检测是一节课的归宿,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检测得以印证,通常情况新课的检测题采用课后练习即可,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
(4)增强对应用性强的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增加模拟实验、实习、实训、校外观摩等实践课,比如在高一学习了解斜三角形一节后,可利用测角仪和米尺测算一颗树或一个建筑物的高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样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5)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视听教学工具、电化教学工具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提高效率,并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个性化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减轻由于地域和师资水平对教学水平的影响,但许多老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束缚、利用效率低和利用效果差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必须灵活而有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地熟悉书刊资料,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没有高素质教师的推动无法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可能成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瓶颈”。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性、大幅度扩张,导致许多学校存在着合格教师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我国在教师聘用机制的不规范也使教师队伍素质不尽如意。实践证明,能力或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重要课程的状况无论在重点还是一般学校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如何解决教师“瓶颈”制约,是一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也有一些可以采纳的方法,如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安排教师进修;给教师增加实践机会,指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优秀教师的授课比例,以及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士参与一些教学环节等。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式多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变,需要每一位教师潜心研究,合理运作,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何立婴[译].学生学习和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7~148.
[2]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检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49-01
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沿用很长时间,这种模式尽管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然而由教师控制了学生的思维,极易使学生墨守成规,抹杀了兴趣,限制了个性。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界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由此拉开序幕。
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作用的教学活动结构组合形式。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合理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过程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所以,教学组织形式是否科学、合理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组织形式就成了教学改革的焦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尽管已深入人心,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却基本未得到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明显的成效。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或多或少出现了另一个极端:过度弱化教师的指导性,过度强化学生的自由学习,在实践中导致失败。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教育体制及教学过程各要素,对许多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都存在较大程度的阻力和制约,难以也不允许迅速实现西方那种极大灵活、自主性的开放式教学。不能否认,课堂教学仍是现今无可替代的基本教学形式。所以,目前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谋求的应是教师的导向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优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和在此基础上的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培养目标。
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实现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环节。以高中数学为例,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注重以下方面的改进和变革对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应该是既具现实性又具可行性。
(1)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纲领,目标的确立可使学生明确一节课要干什么,也可使学生在学完一节课后对照检查是否完成任务。目标确定要具体,不能大而空。数学对大部分高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枯燥无味,若大而不实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尽量用具体、形象、直观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员的求知兴趣。比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值时,可设计一道栅栏材料一定,围成面积最大的问题(尽量搜集名人小故事),激取学生兴趣,拉近师生距离,适时点破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的设置和方法的选择是效率的关键,内容的设置要精准、要具体,深入浅出,层层提高,知识形成过程要自然流畅;方法的选择要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提供条件和时间。应达成师生之间的沟通默契,备课时要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既要注重师生沟通也要注重生生沟通,还要注重自主思考。比如, 目前一些学校推行双人学习或小组学习制,有利于生生交流,使学习信息得到及时交流、互补,有利于知识拓展。但这种方法的改革由于受制于教师素质、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方法的束缚,使之陈俗化,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有交流无独立,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欠火候。甚至出现了一些课堂将知识划块分组学习,小组反馈,集体点评。这种方法对学生个体而言,形成的是小组智慧,学到的是局部知识,欠缺的是整体结构,消耗的是学生时间,毫无意义,视教学为儿戏。
一堂高效的课堂,在精心准备的前提下,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进程适时调整,既要有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也要有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补充、拓展及学生反馈时间。没有一成不变套路。
(3)教学结果的检测是一节课的归宿,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检测得以印证,通常情况新课的检测题采用课后练习即可,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
(4)增强对应用性强的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增加模拟实验、实习、实训、校外观摩等实践课,比如在高一学习了解斜三角形一节后,可利用测角仪和米尺测算一颗树或一个建筑物的高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样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5)重视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通过视听教学工具、电化教学工具和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提高效率,并有利于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现个性化学习。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减轻由于地域和师资水平对教学水平的影响,但许多老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束缚、利用效率低和利用效果差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必须灵活而有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技术,尽可能地熟悉书刊资料,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同时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没有高素质教师的推动无法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可能成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瓶颈”。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性、大幅度扩张,导致许多学校存在着合格教师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我国在教师聘用机制的不规范也使教师队伍素质不尽如意。实践证明,能力或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重要课程的状况无论在重点还是一般学校中都一定程度地存在。如何解决教师“瓶颈”制约,是一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也有一些可以采纳的方法,如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安排教师进修;给教师增加实践机会,指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优秀教师的授课比例,以及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士参与一些教学环节等。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形式多样,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变,需要每一位教师潜心研究,合理运作,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何立婴[译].学生学习和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7~148.
[2] 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 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