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兴趣为抓手 打造语文生态课堂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luj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生态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剧本编写的方式,深化生态课堂的情感體验;角色扮演,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情趣;鼓励质疑,建立主体平等的生态关系;互动交流,促进生态主体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从而打造积极、健康、有效的语文生态课堂。
   关键词 学习兴趣;生态课堂;教学要素;核心素养
  语文生态课堂是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语文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以形成和谐共生的教学环境氛围,从而促进三者的共同发展。在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剧本编写、角色扮演,鼓励质疑以及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为抓手,积极打造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剧本编写,深化生态课堂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创建动态开放的学习氛围,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性格特点,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使学生深入体悟文本的情感变化。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有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确保教学活动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包容性强的生态课堂教学环境。
  以《约客》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编写剧本的任务,让学生结合古诗情境,完成对赵师秀约客的情景剧本编写,如此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实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一位学生编写的赵师秀与友人对话的剧情片段如下。
  友人:“紫芝兄,明日可否小聚一番?我新写了几首诗,想请君指点一下。”赵师秀:“贤弟说笑了,我这是有幸拜读你的诗作,哪里称得上指点。明日我准备些好茶,我们在寒舍一聚可好?”友人微笑点头。次日清晨,天空中阴云密布,落下连绵细雨,赵师秀踱步于房间内,满心期盼友人来聚。正在此时,赵师秀听到窗外的蛙声,于是推开窗户,看着雨中的景色。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赵师秀点上一盏灯火,思索着未破解的棋局,就在他轻轻敲着棋子时,烧残的灯芯落了下来。这时赵师秀才意识到友人应该来不了,周围早已夜深人静。
  在语文生态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即兴编写剧本,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无尽想象力,并将想象的情境诉诸于笔端,有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意识。
  二、角色扮演,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情趣
  语文生态课堂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使三个生态主体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所以,教师要发掘教材的趣味性,摒弃传统的枯燥分析教材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构建,以情景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增加语文课堂的灵性与情趣。
  以《猫》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体悟生活哲理,将第三只小猫进行拟人化处理,创设虚拟法庭的情境,由小猫作为原告人,郑振铎作为被告人,并由法官提出问题进行案件审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被告人的角色,结合文本内容,表演法官与被告人的对话过程。
  法官:“你家曾养过两只猫,你很喜欢前两只猫,但是为什么你不喜欢第三只猫呢?”
  郑振铎:“这只猫不好看,性格犹豫,身上的毛被烧了一大片,外形很丑。”
  法官:“你有什么证据判定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
  郑振铎:”我观察到这只猫总是凝望鸟笼,当天鸟死亡的时候,我还看见猫躺在露台板上吃着什么东西,我认为吃的是鸟的腿。”
  法官:“在你掌握自认为的‘证据’后,你做了什么?”
  郑振铎:“我拿起了木棒追过去狠狠打了它。”
  法官:“你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心存偏见的加害了它,之后它再也没有回来,你的心情如何?”
  郑振铎:“内心十分难过,我伤害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解的动物,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我很愧对它,从此以后我不再养猫了。”
  通过在课堂上表演控辩双方的辩论,能够让学生自主总结出生活的哲理,不能心存偏见看待事物,不能主观臆断盲目做事,同时还要关爱动物,善待一切生命。
  在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代入到文本情境中,形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鼓励质疑,建立主体平等的生态关系
  师生关系是语文生态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主体生态关系,教师应转变以往全盘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以引导者、启迪者的姿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完成对文本的自我探索。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运用宽容理解、鼓励质疑的教学态度对待学生,保障师生生态主体的融合共生。
  以《背影》为例,如在阅读中,有位学生对文章中父亲背影的描写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显然这一看法十分片面,解读文本的视角存在偏差,教师在面对这名学生的质疑时,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看法,而是要将其作为语文课堂多边互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摆正思考方向,扭转学生对文本的曲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为什么父亲宁愿违反交通规则,也要艰难地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呢?作者如此生动地刻画父亲的背影,是在向我们揭示他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吗?”通过提出上述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对文本的误读中走出来,回到对“父爱”的理解层面上,这样一来就更加深化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质疑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保持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的兴趣。
  四、互动交流,促进生态主体和谐发展
  语文生态课堂倡导合作互动的生生关系,要求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展现每个个体的自身价值,使学生不再是独立的学习个体,而是共同讨论话题、表达想法、取长补短的学习群体,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利共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氛围。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引入具有思考性的辩题,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兴趣。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教师根据学生对菲利普夫妇的不同看法,设置论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还是十恶不赦?”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且还要根据小说中的内容用以说理论证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是十恶不赦的,刚开始他们盼于勒是因为于勒在信中说自己赚钱了,而之后他们看到穷困潦倒的于勒却避而远之,说明菲利普夫妇只看重利益,对亲戚冷酷无情,理应受到批判;有的学生认为菲利普夫妇的行为情有可原,他们为了保住女儿的婚姻和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现状,才选择躲避于勒,这种行为实属无奈之举;有的学生从小说背景层面提出自己的观点,19世纪的法国社会矛盾复杂尖锐,底层人们处于被剥削状态,他们生活拮据,金钱成为了他们衡量事物的第一杠杆。菲利普夫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扭曲了自己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对于勒产生了“赶”“盼”“怕”“躲”的行为,这是时代的悲剧。
  学生之间的激烈辩论不仅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更是相互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过程。在语文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运用辩论法组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辩论思考,进而实现学生生态主体的和谐发展,促使语文生态课堂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活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要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构建语文生态课堂,加强语文教学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各要素处于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形成和谐共生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将自身定位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寻求生态主体之间的平衡,使语文生态课堂具备开放性、生成性和体验性,完善教学生态,从而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将群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在初中语言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整合多个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试题形式、试题选材及能力考查点三方面出发,对成都市名著阅读试题命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命题正向着试题形式常规化、选材丰富化、能力考查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成都市命题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全国各省市名著阅读试题的命题情况,本文提出了丰富试题考查形式、拓展试题开发空间、合理设置分值、注重深度阅读考查四方面的命题启示。
摘 要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能够为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更好地阅读同类型的文本,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群文阅读;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群文阅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抓住每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实现真我阅读。笔者以章回体小说中“重复”的特点,巧妙切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探索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与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小学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生了转变与创新。当前在语用观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语言文字训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用意识,促使着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对此,本文首先对语用观指导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语用观下小学阶段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摘 要 诵读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分析了诵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期望对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感知;分析;欣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诵读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在诵读教学中,
摘 要 微寫作是题材广泛、形式灵活、用时较少的一种写作练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微写作嵌入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练习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微写作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仿写文本段落,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知识,激发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微写作;阅读教学;写作技巧;写作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一直是学生语文能力培养
专栏简介:当前,语文课改不断推进,先课标修订,次教材统编,最后自然落脚于教学。其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既是最大亮点,也是最大难点。“任务群”不仅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而且也是语文教学主要的课堂形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怎样按照任务群组织教学,对于习惯于单篇课文教学的一线语文教师,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笔者三次执教《驿路梨花》,均设计了“分析‘梨花’作用”教学环节,但三次教学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每次都有局部、微观的调整,从求多求全走向求少求精,从逐个分析走向整体认知。这样的调整,一则优化整合了文本,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则建构了学科认知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向知识终点的脚手架,三则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较系统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摘 要 在作文的立意构思和创作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思维导图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思维工具,它能够实现大脑思维的外化,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有利于更好地选材立意。因此,本文在阐述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和对选材立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希望能为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选材立意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