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干旱山区农业发展特别重要,本文简要分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22-01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1.1 基本县情
同心县位于宁夏山川结合部,属吴忠市所辖,全县共有1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754个自然村,总户数8.32万户,总人口为32.52万人。有耕地232.1万亩,其中:水浇地29.0万亩、旱耕地203.1万亩,有基本农田45.5万亩,林地26.67万亩,草地283.42万亩,封山禁牧150.0万亩,退耕还林120.1万亩。
1.2 自然灾害
同心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地方,灾害类型多,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沙雹等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制约同心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干旱,基本上十年九旱,据资料显示,从1949—1995年的47年统计,旱灾发生有39年,80%的年景受旱灾影响,其中绝产面积超过50%严重干旱年份有10年,绝产面积超过80%极端干旱年份有4年。长期的干旱造成农村粮食减产减收,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很多村庄要在几十公里外用车拉水,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同心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特殊自然状况的原因,农业生产条件和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仍较低。
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
在“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枸杞、红葱、中药材、油料、小杂粮、设施蔬菜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灾增收能力,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十二五”农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至201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灌溉农田7.0万亩,全县扬黄灌溉面积到29.7万亩,修建骨干坝12座,控制流域面积357.2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9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田43万亩,旱作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9亩,全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五个一”(即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眼水窖、一个沼气池、一座牛棚、一个硬化院)+“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配套、庭院文化配套)为核心的户办工程和新农村工程,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的组装配套的“六小工程”,是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重点。广大农民把“户办工程”作为农业来办、产业来兴、企业来管。以户为主的种养业提供了综合经营、良性互动的条件。经济园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家禽家畜的规范圈养,并与建沼气,改厨、改厕、改土、改圈结合,既提高肥力,变废为宝,又实现了净化,保护了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全面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性和观念,促使农民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提高科学务农水平,有利于培养农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新村工程,涵盖了夯实农业抗灾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建设。①水利化程度较低,骨干工程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着同心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同心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区及气候特点,造成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与农业需水分布极不协调,同心县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因此,我县仍需建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要建蓄水工程把降水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尤其需要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强抗大旱能力,以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②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很多工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运行时间长,全县有19座水库、骨干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③还需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将作为一场技术性革命。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们要在灌溉方式、管理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作物的用水成本,提高渠系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
2)防洪工程体系有待完善。我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历时短,暴雨强度大,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危及山区人民和清水河、苦水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亟待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
3)急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紧紧围绕“淤地坝”建设,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坚持以县域为单位,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龙头,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努力做到规模开发,一步到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治理面积达到80669公顷,建成水保骨干坝54座。
4)农村饮水、乡镇供水有待改善和提高。“十二五”期间,根据同心县当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危害,结合当地经济条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县干旱山区饮水困难及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涉及总人数为219464人,其中存在饮水安全人口为169727人。计划将用五年的时间,建引水工程34处,把同心县存在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耕地质量较差
同心县耕地质量较差,全县耕地面积170.1万亩,其中:水浇田29.0万亩,旱地面积141.1万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95%,旱地面积中主要是坡耕地,其坡度大,耕层薄,土壤结构粗、养分含量低,因而抗旱能力弱,且水土流失严重。同心县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也相当严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增肥地力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
2.3 林业建设任务重
同心县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治理难度大,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大面积的荒山耕地出现严重退化和沙化,干旱洪涝等生态、地质灾害较为突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然严重,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4 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镇发展不平衡,普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通达率、路面铺装率比较低,发展不均。
二是技术状况良莠不齐。由于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工程技术状况良莠不齐。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较差。技术标准普遍把握得不够好,有的线形太差,纵坡太大,随弯就弯等;路基填方未按规范施工和碾压夯实,砌筑工程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许多工程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水毁特别严重,晴通雨阻的现象随时发生,道路通行能力十分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公路的应有作用。
3 结论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三农”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同心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M].
作者简介
马艳兰,女,大专,水利助理工程师,宁夏同心县水务局,研究方向:水利。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1-0222-01
1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
1.1 基本县情
同心县位于宁夏山川结合部,属吴忠市所辖,全县共有1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754个自然村,总户数8.32万户,总人口为32.52万人。有耕地232.1万亩,其中:水浇地29.0万亩、旱耕地203.1万亩,有基本农田45.5万亩,林地26.67万亩,草地283.42万亩,封山禁牧150.0万亩,退耕还林120.1万亩。
1.2 自然灾害
同心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频发的地方,灾害类型多,干旱、霜冻、洪涝、冰雹、大风、沙雹等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成为制约同心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干旱,基本上十年九旱,据资料显示,从1949—1995年的47年统计,旱灾发生有39年,80%的年景受旱灾影响,其中绝产面积超过50%严重干旱年份有10年,绝产面积超过80%极端干旱年份有4年。长期的干旱造成农村粮食减产减收,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很多村庄要在几十公里外用车拉水,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同心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特殊自然状况的原因,农业生产条件和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仍较低。
1.3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
在“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枸杞、红葱、中药材、油料、小杂粮、设施蔬菜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加强,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抗灾增收能力,加速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十二五”农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至2010年,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增灌溉农田7.0万亩,全县扬黄灌溉面积到29.7万亩,修建骨干坝12座,控制流域面积357.2平方公里,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4.9平方公里,完成基本农田43万亩,旱作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9亩,全县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五个一”(即每家农户建一片经济园、一眼水窖、一个沼气池、一座牛棚、一个硬化院)+“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配套、庭院文化配套)为核心的户办工程和新农村工程,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的组装配套的“六小工程”,是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重点。广大农民把“户办工程”作为农业来办、产业来兴、企业来管。以户为主的种养业提供了综合经营、良性互动的条件。经济园建设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家禽家畜的规范圈养,并与建沼气,改厨、改厕、改土、改圈结合,既提高肥力,变废为宝,又实现了净化,保护了生态,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全面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建设,改变了千百年来广大农民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性和观念,促使农民学习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提高科学务农水平,有利于培养农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户办工程”和生态小康新村工程,涵盖了夯实农业抗灾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利建设。①水利化程度较低,骨干工程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制约着同心县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同心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区及气候特点,造成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与农业需水分布极不协调,同心县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因此,我县仍需建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要建蓄水工程把降水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重新分配,尤其需要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强抗大旱能力,以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②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很多工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工程运行时间长,全县有19座水库、骨干坝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③还需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今后一个时期,节水将作为一场技术性革命。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我们要在灌溉方式、管理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上下功夫,采用科技含量高的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作物的用水成本,提高渠系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佳效益。
2)防洪工程体系有待完善。我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差,山大沟深,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历时短,暴雨强度大,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危及山区人民和清水河、苦水河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亟待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标准,增强抗御灾害的能力。
3)急需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紧紧围绕“淤地坝”建设,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保方针,坚持以县域为单位,以大支流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龙头,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努力做到规模开发,一步到位,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治理面积达到80669公顷,建成水保骨干坝54座。
4)农村饮水、乡镇供水有待改善和提高。“十二五”期间,根据同心县当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其危害,结合当地经济条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县干旱山区饮水困难及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涉及总人数为219464人,其中存在饮水安全人口为169727人。计划将用五年的时间,建引水工程34处,把同心县存在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为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耕地质量较差
同心县耕地质量较差,全县耕地面积170.1万亩,其中:水浇田29.0万亩,旱地面积141.1万亩,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95%,旱地面积中主要是坡耕地,其坡度大,耕层薄,土壤结构粗、养分含量低,因而抗旱能力弱,且水土流失严重。同心县中低产田改造任务也相当严重,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增肥地力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
2.3 林业建设任务重
同心县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治理难度大,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大面积的荒山耕地出现严重退化和沙化,干旱洪涝等生态、地质灾害较为突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森林病虫害对林业的威胁仍然严重,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4 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镇发展不平衡,普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通达率、路面铺装率比较低,发展不均。
二是技术状况良莠不齐。由于通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规划、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工程技术状况良莠不齐。有的质量好,有的质量较差。技术标准普遍把握得不够好,有的线形太差,纵坡太大,随弯就弯等;路基填方未按规范施工和碾压夯实,砌筑工程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许多工程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水毁特别严重,晴通雨阻的现象随时发生,道路通行能力十分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公路的应有作用。
3 结论
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三农”密切相关。因此,在今后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同心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M].
作者简介
马艳兰,女,大专,水利助理工程师,宁夏同心县水务局,研究方向: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