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全是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的首要考虑因素,民用建筑的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保障。本文将通过对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的探讨,分析出建筑物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 稳定性 抗震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045-01
近年来,由于地震的危害,给个人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甚至还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民用建筑的稳定性因素有很多,本文重点从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和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研究出其影响因素。
1 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能的因素
1.1 民用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是一幢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稳固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幢建筑物的稳定性。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保证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地基选择合理,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稳定,抵抗外力的威胁,还将大大节省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
但是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每年由于地基选择不当或者处理不佳而导致的豆腐渣工程不在少数。一旦地基的稳定性不够,不仅给后续的建造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甚至还会出现中途房屋倒塌的现象,对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的地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一是地表的选择,包括对地面材料组成的选择以及当地的土层结构的分析;其二是后期的地基处理,对于不同的地表,处理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很多工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当,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1.2 民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对于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筑物结构的设计包括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材料之间的设计,只有当建筑物整体结构设计协调,各个分结构之间密切吻合,才能保障整幢建筑物的稳定。
结构的设计对于施工图纸的要求很高,一旦图纸确定后,那么再建工作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但是在设计图纸的时候,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对于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而出现的返工现象很多。如对于屋檐等特别设计的部分,若是没有特别注意,那么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可大可小,因为这些结构的设计将会影响到整幢房屋的重心位置,稍有不慎,就会给人们造成损失。此外,结构的变动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不仅是改变的结构的本身,还包括其周围的部分甚至是整个结构。
2 民用建筑抗震措施(从地基的角度)
2.1 选择基岩或干燥密实的土层作为地基
在房屋建设初期,地基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建筑物自重加大,从而使得地基出现一定的塌陷,在建筑工程上称之为建筑物的沉降。若是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就要引起特别的注意。所以地基不宜建在人工填土层、古河道、松散砂层、淤泥层及活动断层,这样的地段通常是不稳定的。对软弱的地基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人工振压的方法将土层压实,最好是等待一定的时间,使得表面的泥土在雨水冲刷下自然整平,严防不均匀下沉。山区建房还要避开突出的高岗、陡峭的山脚。很多民用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坍塌等现象,就是由于地基不稳定引起的。
2.2 在地基上采用柔性桩
在地基选好之后,就需要对地基做一定的预处理。柔性复合桩是目前采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一种方法。在已有的地基上铺上一定数量的沙粒或者碎石,不仅增加了房屋与地面的摩擦,加大阻尼系数,有利于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结合。不仅如此,而且对于地面的沉降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地面更加结实、牢固。
3 民用建筑抗震措施(从结构的角度)
3.1 注重建筑物重心的设计
在物理学中,对于重心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越合理,建筑物越稳定,为了使得建筑物的设计不偏离重心的概念,应该首要考虑两个因素,分别是建筑物的高度设计以及主轴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在满足住房面积的前提下,尽量不建造高层建筑,以降低重心的位置,重心越靠近地面,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层建筑所受到的力就越小,建筑物也越稳定。此外,各个建筑部分应该与建筑物的主轴相互对称,从而使得各个部分受力均匀,抵抗更大的外力。
3.2 注重墙体的设计
墙体一旦倒下,那么整幢建筑物也就坍塌了,所以对于建筑物墙体的抗震设计也有一定的讲究。在墙体的砌筑过程中,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必须是饱满的,墙体之间的交接处要咬合砌筑,使得不同墙面之间组成一个整体,从平面图上看,就是一个有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否则,若是各面剪力墙之间互不影响,那么在外力作用下就很容易倒塌。此外,墙体上应该尽量减少门窗数量。
4 结语
地震的发生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設计至关重要。然后,在现阶段,抗震措施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相信在未来几年内,抗震技术将更加成熟,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中华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32.
[2] 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5~38.
[3] 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6~58.
关键词:民用建筑 稳定性 抗震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045-01
近年来,由于地震的危害,给个人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甚至还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民用建筑的稳定性因素有很多,本文重点从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和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研究出其影响因素。
1 影响民用建筑稳定性能的因素
1.1 民用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是一幢建筑物的根基,地基的稳固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幢建筑物的稳定性。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才能保证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地基选择合理,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稳定,抵抗外力的威胁,还将大大节省建筑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
但是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每年由于地基选择不当或者处理不佳而导致的豆腐渣工程不在少数。一旦地基的稳定性不够,不仅给后续的建造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甚至还会出现中途房屋倒塌的现象,对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的地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一是地表的选择,包括对地面材料组成的选择以及当地的土层结构的分析;其二是后期的地基处理,对于不同的地表,处理的方式也有所差异,很多工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选择方法不当,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1.2 民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需要重点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对于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筑物结构的设计包括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材料之间的设计,只有当建筑物整体结构设计协调,各个分结构之间密切吻合,才能保障整幢建筑物的稳定。
结构的设计对于施工图纸的要求很高,一旦图纸确定后,那么再建工作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但是在设计图纸的时候,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对于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而出现的返工现象很多。如对于屋檐等特别设计的部分,若是没有特别注意,那么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可大可小,因为这些结构的设计将会影响到整幢房屋的重心位置,稍有不慎,就会给人们造成损失。此外,结构的变动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不仅是改变的结构的本身,还包括其周围的部分甚至是整个结构。
2 民用建筑抗震措施(从地基的角度)
2.1 选择基岩或干燥密实的土层作为地基
在房屋建设初期,地基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建筑物自重加大,从而使得地基出现一定的塌陷,在建筑工程上称之为建筑物的沉降。若是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那么就要引起特别的注意。所以地基不宜建在人工填土层、古河道、松散砂层、淤泥层及活动断层,这样的地段通常是不稳定的。对软弱的地基要采取措施,如采用人工振压的方法将土层压实,最好是等待一定的时间,使得表面的泥土在雨水冲刷下自然整平,严防不均匀下沉。山区建房还要避开突出的高岗、陡峭的山脚。很多民用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坍塌等现象,就是由于地基不稳定引起的。
2.2 在地基上采用柔性桩
在地基选好之后,就需要对地基做一定的预处理。柔性复合桩是目前采用频率较高、范围较广的一种方法。在已有的地基上铺上一定数量的沙粒或者碎石,不仅增加了房屋与地面的摩擦,加大阻尼系数,有利于建筑物与地面之间的结合。不仅如此,而且对于地面的沉降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得地面更加结实、牢固。
3 民用建筑抗震措施(从结构的角度)
3.1 注重建筑物重心的设计
在物理学中,对于重心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越合理,建筑物越稳定,为了使得建筑物的设计不偏离重心的概念,应该首要考虑两个因素,分别是建筑物的高度设计以及主轴设计。在民用建筑中,在满足住房面积的前提下,尽量不建造高层建筑,以降低重心的位置,重心越靠近地面,那么在外力的作用下,上层建筑所受到的力就越小,建筑物也越稳定。此外,各个建筑部分应该与建筑物的主轴相互对称,从而使得各个部分受力均匀,抵抗更大的外力。
3.2 注重墙体的设计
墙体一旦倒下,那么整幢建筑物也就坍塌了,所以对于建筑物墙体的抗震设计也有一定的讲究。在墙体的砌筑过程中,土坯砖块要错缝咬砌,灰浆必须是饱满的,墙体之间的交接处要咬合砌筑,使得不同墙面之间组成一个整体,从平面图上看,就是一个有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否则,若是各面剪力墙之间互不影响,那么在外力作用下就很容易倒塌。此外,墙体上应该尽量减少门窗数量。
4 结语
地震的发生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設计至关重要。然后,在现阶段,抗震措施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相信在未来几年内,抗震技术将更加成熟,从而造福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中华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3~32.
[2] 叶书麟.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5~38.
[3] 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