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教学设计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尚不成熟。以《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对学情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针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以第九课《探索我的职业》为例,呈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生涯规划;新高考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教学领域的四大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但现实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导致有时为了教而教,对于学生需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无法准确把握。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即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者统一,三个环节均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即设定学习目标;接下来是进行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需要与学习目标相契合;设计好评价任务后,再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学如同外出旅行,教学目标是目的地,教学评价任务是导航,教学活动是交通工具。教、学、评的一致性是揭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将教、学、评有效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思想。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
  所谓生涯规划,指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等,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设定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具体的规划。随着新高考的落地,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尚不成熟。我们曾在学校范围内做了一次生涯规划的学情调查,采用自主设计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高一、高二年级共27个班1350人进行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87份。调查数据显示,高一学生中对自我认知、自我职业性格、自我职业兴趣、自我职业能力、职业门类及它们的分类规律、高校概况、高校所设专业、高考选科、升学路径比较了解的人数,分别占高一学生总人数的31%、31%、33.2%、10.4%、4.3%、10.8%、14.2%、26.7%、13.7%。高二学生同類调查得到的数据分别为36.9%、36.9%、34.5%、18.5%、11%、18.7%、19.9%、52.8%、28.2%。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一学生对生涯规划了解不多,尤其是对职业门类及它们的分类规律缺乏应有的了解。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已经选科结束,依旧有47.2%的高二学生对高考选科没有深入的了解。
  基于此,我们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为指导,在对学情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针对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发挥生涯规划课的价值?“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设计实践
  下面,以第九课《探索我的职业》为例,呈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的重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课堂如何评价三者是一致的,而教学目标正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关键。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学设计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表达应有一定的规范。我
  们从三个维度描述——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认知性目标一般包括知道、说出、了解、认识、区分、比较、分类、归纳等表述;技能性目标主要包括初步学会、完成、掌握、灵活应用等表述;体验性目标则表述为感受、体验、讨论、体会、认识、珍惜、树立、增强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家族职业树”,初步了解职业。
  2.明确我国现行的职业大类,探索职业划分的规律。
  3.初步了解职业探索的方法,尝试认识心仪职业。
  这样的目标描述,比较符合“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学目标的三维表达要求,即通过什么方法学习什么(认知性目标),认识或者掌握什么(技能性目标),体会或者领悟到什么(体验性目标)。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评价任务首先应指向学习目标,且具有可执行性;任务要清晰、具体,让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即评价任务侧重怎么做。需要说明的是,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甚至多对一的关系。围绕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评价任务:
  1.以父母的职业为基准,在“家族职业树”的任务卡上填写尽可能多的家族成员的职业信息。
  2.分类、归纳家族成员职业信息,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职业信息。
  3.尽可能多地收集职业种类,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分类依据。
  4.组织讨论职业探索的方法。
  5.根据探讨到的职业探索方法,初步设定一个心仪的职业,并借助其中一种方法对心仪的职业进行探索,了解心仪职业的各项信息。
  上述评价任务中,任务1和任务2对应教学目标1的检测,任务3对应教学目标2的检测,任务4和任务5则对应教学目标3的检测。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实质是对评价任务的执行过程。结合我们之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任务,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1:我的“家族职业树”。
  (1)呈现打印好的“家族职业树”。
  (2)学生填写“家族职业树”,思考并在小组内分享:家族成员从事最多的职业是什么?当爸爸提起他的职业时,他是如何形容的?爸爸的想法带给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当妈妈提起她的职业时,她是如何形容的?妈妈的想法带给自己的影响是什么?家族中对彼此职业感到满意或羡慕的方面是什么,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家人对你未来选择职业的影响是什么?哪些职业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哪些职业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   (3)小组长收集统计小组成员的家族职业信息,形成职业信息清单,并在班上宣读,让大家尽可能多地了解职业信息。
  (4)教师小结:“除了家人所从事的职业,社会上的职业还有许多种。对职业有系统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活动2:职业大分类。
  (1)提供72张职业卡片,另外准备一些空白卡片,让学生自由填写。
  (2)请学生为这些职业卡片分类,并交流分类的依据。
  (3)根据学生最终划分的结果,适时展示2015年修订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列出的八大职业分类。
  (4)教师小结:“职业的分类是动态的,新兴职业的产生和旧有职业的消亡,都会对职业的分类产生影响。如果我们想要从众多不同的职业中选择一种去探索,我们应该怎样去探索呢?”
  活动3:郑芳的职业探索。
  (1)呈现郑芳的职业探索案例。
  郑芳是一名高中生,她的志向是成为一名游戏原画师。郑芳对游戏原画师这个职业并没有多少了解,于是她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游戏原画师的介绍,以及一些公司的招聘要求,以便了解成为一名游戏原画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以及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如何。
  在父母的帮助下,郑芳还利用暑假去一家游戏公司实地了解,对公司的原画师进行了采访,了解原画师们的工作日常。通过了解,郑芳对未来成为游戏原画师多了份确定,并立志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为将来真正成为游戏原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问:郑芳在探索职业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学生分享。
  (4)教师小结:“学会用多种途径去探索职业,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从而更好地选择心仪的职业。”
  活动4:我的意向职业。
  (1)填写意向职业探索表。
  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意向,填写意向职业探索表(见表2)。填写完后,把表格传给小组的其他人补充,待他人填写完后再最后整理。最终选择哪些内容,由本人决定。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开展职业规划交流,填写交流心得:
  当意向职业探索表回到我手中时,我发现我所属意的职业与我的预期是_________(相符/不相符)的,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具体的异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在_________方面做出调整,从而距离理想职业更近一步。
  (3)教师小结:“了解职业的岗位设置、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信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本堂课所完成的意向职业探索表,仅仅是小组讨论的结果,同学们在课下还需要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一步完善。职业需要规划,职业更需要探索。当我们对职业有了系统的了解,并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去探索职业,那么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就会更加轻松、更加科学、更加适合。”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有探索兴趣、能力、职业、专业、大学等知识的需求,但是由于精力有限,不愿意花费太多课余时间去深入了解。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學设计时,还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既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兴趣、能力、职业、专业、大学等有直观了解,又能让学生课后主动探索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肖玮萍.高考新政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30).
  [2] 李忻洁.教—学—评一致性教案的编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4] 高振伟,翟继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17(16).
  [5] 李方方.教学评一致性,让数学课堂走向灵动深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6] 王映学.基于教学理论的教案设计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
  *本文系2020年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编号:2020JXQ08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aITP)发病与转归的影响。方法以病例对照的方式募集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其人口学一般特征以及Hp感染与aIT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用Hp血清抗体和粪便抗原联合检测的方法诊断Hp感染;用ELISA法检测Hp感染儿的血清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 )、空泡毒素相关蛋白A(VacA)抗体
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又称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位于Xp1 1.22-p 11.23区域WAS蛋白(WASP)基因突变所致的单基因遗传病,临床表现为免疫缺陷、血小板减少及湿疹的三联征,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也较高[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达国家新生儿中WAS的发病率为1/100万~10/100万[2],目前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期刊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淋巴瘤亚型,占淋巴瘤的30%~ 40%,其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表现及组织病理学.PET/CT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分子功能影像检查,广泛应用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恶性肿瘤治疗后肿瘤残余的评价,对临床评估淋巴瘤分期,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化摄取值(SUV)是评判FDG摄取强度的半定量指标.然而,有关SUV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以往报道结果不一.因此,我
期刊
伴FGFR1重排的骨髓增殖性肿瘤,亦称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在2008年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标准中命名为伴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系肿瘤[1],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特殊类型的侵袭性血液肿瘤.目前已报道EMS病例不足70例,其中有分子生物学结果者不足40例,国内尚未见伴BCR-FGFR1融合基因的EMS病例报道.我们发现1例伴BCR-FGFR1融合基因的EMS患者,现报告如下并进行
期刊
【摘要】家园活动的开展往往不能长期坚持,而在为数不多的家园活动中,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常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一来,活动质量自然得不到保证,最终导致一些家长教育观念滞后,家园沟通不畅,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影响了教育合力的形成。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高质量的家园关系应是双向互惠的。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构建合作型家园模式,促进家长教养态度的转变,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亟须解决的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5例MM患者分为初诊组(18例)、治疗后病情稳定期组(17例)和复发/难治组(10例),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树突细胞(DC)、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在CD4+细胞中所占比率.结合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LDH和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指多种因素引起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1].相关研究显示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常伴血栓前状态,与内皮细胞的活化和损伤有关[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是内皮细胞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组织因子(TF)是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子”.TF途径抑制物(tissue f
期刊
目的 分析K562和K562/DNR细胞中mdr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及其与P-gP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方法检测两个细胞系中mdrl基因的表达,用亚硫酸氢钠脱氨基-DNA测序的方法分析mdr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结果 K562细胞不表达P-gP,mdr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K562/DNR细胞P-gP表达阳性,mdrl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结论 K562和K562/DNR细胞
期刊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现有文献多为病例报告[1-2].近年来随着对CD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根据肿大淋巴结的分布,临床上将CD分为局灶型(LCD)和多中心型(MCD).LCD通过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治愈.MCD大多具有侵袭性,与淋巴瘤同属于
期刊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中约35%的新发病例年龄在75岁以上[1].强化疗使得≤60岁AML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30%~40%乃至更高,而>60岁AML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0%,60岁是国际上认可的年轻和老年AML的年龄分界[2].有必要对老年AML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以改善其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诊治的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