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那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提升的课程,现以“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为例,分析了将现有的“节点考试”改革为“过程性评价”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好处,并对评价机制的建立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的成效,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齐秀娟(1979-),女,河北邢台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助教;王智明(1965-),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51-02
一、“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有较强的学习挫折感等特点。面对这些学生,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信息系网络专业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追寻一种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何让网络专业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感觉到,除了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外,科学的评价机制也是赢得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对于经受过高考挫折的职校生来说,以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是他们心头永远的痛。唯有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收获他们的学习成果,才能从内心激发他们的专业情感。
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实施,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这一教学新模式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够积极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训等手段转化到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过程上的评价,在日常中去考核学生,评价学习效果,而不能采用传统意义上“期中期末考试”式的一次性评价。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是我院面向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综合布线及智能建筑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标准与规范,掌握相关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组建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智能建筑网络建设、综合布线工程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该课程的职业性较强,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使用过程评价机制取代传统考核机制。
二、传统评价机制在“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中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书本考试
以往采用的期中期末试卷方式的考试,试卷内容考核的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就算试题尽量贴近实际应用,但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一段差距。该类考试,只要学生经过大量的记忆,大部分都能顺利过关,但学生实用技能掌握程度高低与否,无法评价,这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2.不能体现“做中考”
现阶段“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方式进行组织,内容分为:设计、施工、检测验收、故障排除等几个典型的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子任务组成。以往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对项目或任务完成过程的评价,无法促使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往往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短暂的突击,考试过后,突击得来的知识就会很快被遗忘。
三、“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立
1.变“节点考试”为“过程性评价”
将以往传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改为阶段性子任务考核、项目考核和最终工程任务考核三级考核评价体制。每一个子任务完成之后进行一次评价,得到一个任务成绩;项目所包括的子任务均完成后,再对项目整体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得到一个项目成绩;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教授完毕后,最后将一个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测试验收的综合性工程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完成之后再给学生一个最终工程任务评价,每一部分成绩都是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学生最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成绩=[(子任务成绩1+子任务成绩2+…+子任务成绩N)/N]×40%+[(项目成绩1+项目成绩2+…+项目成绩M)/M]×30%+最终工程任务成绩×30% (1)
这样的评价没有卷面的成绩,学生都以项目或实训结果来评价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既进行了自评,也相应反馈给老师一个结果。以这种形式,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考核,对每一部分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练习强化,对重点内容又有重复强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2.评分标准要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这门课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课程实验性非常强,很多理论或技术都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直接获得。二是课程的学习情境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情景项目中采用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综合考虑的思路设计。因此需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经验,体现“零”距离就业的教学思想。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力度。所以每一个实训评分标准中要有详细的过程评价细则,从简单的“常用网络跳线制作”、“模块配线端接”等操作过程,到复杂的“光纤的熔接”等操作过程,要有详细操作规范要求及标准,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要领,还能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自我检测。
3.更加公平的评价方式
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这种一边倒的评价方式,消除对立情绪。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找出不足,取长补短,对自己所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强。
以下是“一般跳线制作”实训的安排及比较公平的评价过程。
(1)任务背景。本次实训是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与施工项目中的一个子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使用的跳线的类型,掌握跳线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2)实训组织。学生按自然班(约48人)形式参加实训,将学生按每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以组的形式布置实训任务。
(3)任务描述。每个组模拟1种网络跳线应用场景,根据场景要求来进行跳线模式的确定(例如办公室组网,需要把终端机连接到交换机上,需要直通线还是交叉线),每组制作4根这样的跳线。
(4)任务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所学知识确定要制作直通线还是交叉线,再准备跳线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动手进行跳线的制作。
(5)评价机制。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先进行自评,按照教师给定的详细的评分标准,审定自己所做跳线是否合格,给自己一个自评成绩。组内四个人再互相进行评价,找出每个人所做跳线的缺点及不足,给出一个组内互评成绩。每组再找出一根组内互评成绩得分最高的跳线参加组间互评,以此成绩作为各小组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做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评,点评后组织每组推出一名做线又快又好的学生参加组间跳线制作比赛,根据教师提出的场景要求评出优劣,并对比赛前三名进行小小的物质奖励,且把比赛成绩作为教师对学生各小组本次实训的小组成绩。最终本次子任务每个学生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子任务成绩=自评成绩*30% + 组内互评成绩30% + 组间互评成绩20% + 教师评价成绩20%
(6)任务总结。以这种方式组织的实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的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只要动手实践操作,还要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原理性的知识。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查的基础上还可以取长补短,找出自己的不足,采用比赛的方式给出小组成绩,使学生在充分进行团队合作的同时,还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新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预料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参照标准。比如“一般跳线制作”这一实训,取线长度,剥线长度,理线方法,结果测试等一系列的操作步骤都要有详细的说明和规范要求,这样,对于初学者即学生来说,进行自评和互评才能有个统一的尺度。
四、过程性评价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
过程性评价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是评价标准的细化。标准不细,学生在自评及互评时将不能给自己的实训或任务成果给出合理的成绩。对于已经习惯传统考试方式的学生,对得分还是很在乎的,因此,教师评价时如果学生没有看到详细的评分标准,会对自己的得分感到不满,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会被动摇。另外,评分标准不细,学生就不能从中看到操作的要求,操作要领在评价时也就得不到强化。
以下是“一般跳线制作”实训比较详细的评价标准。
1.基本操作步骤及要求(70%)
(1)根据需要,截取适当长度的双绞线(长不超过标准要求,5%)。
(2)用压线钳的剥线端,剥去一小段套管外皮(剥去外皮长度合适,不要伤及内芯绝缘层,10%)。
(3)根据所选用布线标准,排好8根导线的顺序,并整理平整,剪齐线头(线序正确,伸出套管外芯线长度合适,15%)。
(4)将8根芯线沿水晶头内的线槽插入,直到线槽底部,用压线钳压紧RJ45水晶头(导线插入水晶头始末线位置正确,芯线线头整齐,套管深入水晶头后端长度合理,15%)。
(5)用同样的方法将双绞线的另一头接入RJ-45接头。
(6)教师用综合布线验证测试仪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审阅验收(20%)。
(7)做好文明生产(实训完毕,清理工作台面,检查整理工具、仪表、设备,是否遗落或损坏,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向指导教师说明原因,5%)。
2.分析思考题(30%)
(1)T568A、T568B标准的区别在哪里?
(2)直通双绞线与交叉双绞线有何不同?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怎样根据综合布线验证测试仪的指示判断被测双绞线的导通性?
这样,在每一个评价标准当中,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操作说明,学生拿到任务书当中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关的详细说明,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标准进行,课后还有分析思考题来归纳提高。
五、实践效果
我院2009级网络专业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过程性评价系统在学生学习“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这门课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评价机制的转变,学生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走向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给予肯定和促进的环节上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生不再因为考试而学习,而是在主动学的基础上随时随地为自己学习的成果打分,在肯定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找出不足,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让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机制建立;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齐秀娟(1979-),女,河北邢台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助教;王智明(1965-),男,河北保定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副教授。(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51-02
一、“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背景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有较强的学习挫折感等特点。面对这些学生,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信息系网络专业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追寻一种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何让网络专业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感觉到,除了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外,科学的评价机制也是赢得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对于经受过高考挫折的职校生来说,以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是他们心头永远的痛。唯有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收获他们的学习成果,才能从内心激发他们的专业情感。
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研究与不断实施,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这一教学新模式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够积极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在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训等手段转化到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否则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做好教学过程上的评价,在日常中去考核学生,评价学习效果,而不能采用传统意义上“期中期末考试”式的一次性评价。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是我院面向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有关局域网、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综合布线及智能建筑专业领域的国内外标准与规范,掌握相关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组建等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智能建筑网络建设、综合布线工程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该课程的职业性较强,需要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使用过程评价机制取代传统考核机制。
二、传统评价机制在“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中使用时所存在的问题
1.偏重于书本考试
以往采用的期中期末试卷方式的考试,试卷内容考核的理论性很强,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就算试题尽量贴近实际应用,但距离真正的实用还有一段差距。该类考试,只要学生经过大量的记忆,大部分都能顺利过关,但学生实用技能掌握程度高低与否,无法评价,这有悖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2.不能体现“做中考”
现阶段“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项目方式进行组织,内容分为:设计、施工、检测验收、故障排除等几个典型的项目,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子任务组成。以往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对项目或任务完成过程的评价,无法促使学生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往往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短暂的突击,考试过后,突击得来的知识就会很快被遗忘。
三、“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立
1.变“节点考试”为“过程性评价”
将以往传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改为阶段性子任务考核、项目考核和最终工程任务考核三级考核评价体制。每一个子任务完成之后进行一次评价,得到一个任务成绩;项目所包括的子任务均完成后,再对项目整体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评价,得到一个项目成绩;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教授完毕后,最后将一个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测试验收的综合性工程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完成之后再给学生一个最终工程任务评价,每一部分成绩都是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学生最终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成绩=[(子任务成绩1+子任务成绩2+…+子任务成绩N)/N]×40%+[(项目成绩1+项目成绩2+…+项目成绩M)/M]×30%+最终工程任务成绩×30% (1)
这样的评价没有卷面的成绩,学生都以项目或实训结果来评价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既进行了自评,也相应反馈给老师一个结果。以这种形式,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考核,对每一部分需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练习强化,对重点内容又有重复强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2.评分标准要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这门课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课程实验性非常强,很多理论或技术都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直接获得。二是课程的学习情境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情景项目中采用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综合考虑的思路设计。因此需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经验,体现“零”距离就业的教学思想。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力度。所以每一个实训评分标准中要有详细的过程评价细则,从简单的“常用网络跳线制作”、“模块配线端接”等操作过程,到复杂的“光纤的熔接”等操作过程,要有详细操作规范要求及标准,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要领,还能根据自己的操作进行自我检测。
3.更加公平的评价方式
打破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这种一边倒的评价方式,消除对立情绪。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采用了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找出不足,取长补短,对自己所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加强。
以下是“一般跳线制作”实训的安排及比较公平的评价过程。
(1)任务背景。本次实训是工作区子系统设计与施工项目中的一个子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使用的跳线的类型,掌握跳线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2)实训组织。学生按自然班(约48人)形式参加实训,将学生按每4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以组的形式布置实训任务。
(3)任务描述。每个组模拟1种网络跳线应用场景,根据场景要求来进行跳线模式的确定(例如办公室组网,需要把终端机连接到交换机上,需要直通线还是交叉线),每组制作4根这样的跳线。
(4)任务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所学知识确定要制作直通线还是交叉线,再准备跳线制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动手进行跳线的制作。
(5)评价机制。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先进行自评,按照教师给定的详细的评分标准,审定自己所做跳线是否合格,给自己一个自评成绩。组内四个人再互相进行评价,找出每个人所做跳线的缺点及不足,给出一个组内互评成绩。每组再找出一根组内互评成绩得分最高的跳线参加组间互评,以此成绩作为各小组得分。教师根据学生做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评,点评后组织每组推出一名做线又快又好的学生参加组间跳线制作比赛,根据教师提出的场景要求评出优劣,并对比赛前三名进行小小的物质奖励,且把比赛成绩作为教师对学生各小组本次实训的小组成绩。最终本次子任务每个学生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子任务成绩=自评成绩*30% + 组内互评成绩30% + 组间互评成绩20% + 教师评价成绩20%
(6)任务总结。以这种方式组织的实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为主线的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只要动手实践操作,还要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原理性的知识。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查的基础上还可以取长补短,找出自己的不足,采用比赛的方式给出小组成绩,使学生在充分进行团队合作的同时,还有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新的评价方式需要教师提前做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预料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参照标准。比如“一般跳线制作”这一实训,取线长度,剥线长度,理线方法,结果测试等一系列的操作步骤都要有详细的说明和规范要求,这样,对于初学者即学生来说,进行自评和互评才能有个统一的尺度。
四、过程性评价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
过程性评价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是评价标准的细化。标准不细,学生在自评及互评时将不能给自己的实训或任务成果给出合理的成绩。对于已经习惯传统考试方式的学生,对得分还是很在乎的,因此,教师评价时如果学生没有看到详细的评分标准,会对自己的得分感到不满,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会被动摇。另外,评分标准不细,学生就不能从中看到操作的要求,操作要领在评价时也就得不到强化。
以下是“一般跳线制作”实训比较详细的评价标准。
1.基本操作步骤及要求(70%)
(1)根据需要,截取适当长度的双绞线(长不超过标准要求,5%)。
(2)用压线钳的剥线端,剥去一小段套管外皮(剥去外皮长度合适,不要伤及内芯绝缘层,10%)。
(3)根据所选用布线标准,排好8根导线的顺序,并整理平整,剪齐线头(线序正确,伸出套管外芯线长度合适,15%)。
(4)将8根芯线沿水晶头内的线槽插入,直到线槽底部,用压线钳压紧RJ45水晶头(导线插入水晶头始末线位置正确,芯线线头整齐,套管深入水晶头后端长度合理,15%)。
(5)用同样的方法将双绞线的另一头接入RJ-45接头。
(6)教师用综合布线验证测试仪测试一般双绞线的导通性、审阅验收(20%)。
(7)做好文明生产(实训完毕,清理工作台面,检查整理工具、仪表、设备,是否遗落或损坏,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向指导教师说明原因,5%)。
2.分析思考题(30%)
(1)T568A、T568B标准的区别在哪里?
(2)直通双绞线与交叉双绞线有何不同?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怎样根据综合布线验证测试仪的指示判断被测双绞线的导通性?
这样,在每一个评价标准当中,都有详细的步骤和操作说明,学生拿到任务书当中的每一部分都有相关的详细说明,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参照标准进行,课后还有分析思考题来归纳提高。
五、实践效果
我院2009级网络专业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表明,过程性评价系统在学生学习“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这门课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评价机制的转变,学生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掌握较好,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走向职业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过程性评价在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给予肯定和促进的环节上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生不再因为考试而学习,而是在主动学的基础上随时随地为自己学习的成果打分,在肯定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找出不足,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让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