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各种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建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其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我们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下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系列的创新思维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建筑设计;思维的概念;思维方法
一、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贮存的知识和新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方法产生独特新颖的认识成果的精神活动。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的平面、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设备、设计理念、设计手段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整體或者局部所进行的首创性设计活动,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二、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对于建筑设计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外,又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独特性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反思性、超越性、实践性、相对性和辩证性。
2.1 反思性
反思性是说,建筑创新思维的“新”在于它不同于习惯思维或重复性思维,它来自于对现实理论及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并从中找到突破口。
2.2 超越性
超越性是说建筑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定势的超越,对原有信息有取有舍,有的突出有的消沉,对信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设计。
2.3 实践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实践性在于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活动都不能脱离实践。在实践中建筑需求不断发展,要求建筑师的思维不断前进,不断地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
2.4 相对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创新思维方式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它的表现力就会下降,这时就会去追求一种新的方式,一代代被替换。一位建筑师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离不开同时代的创作,更离不开自己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
2.5 辩证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涉及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主体、客体、方法、载体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考察其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诸多子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认清这些辩证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正确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三、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或者说是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强调非逻辑思维轻视逻辑思维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很多人经过四年甚至五年的专业学习后,也没有完全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往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创作中无从下手,或是不着边际的东拼西凑,或是套取以往的经验模式,或是从某一张画片中选取类似的形体,往往会使后面的设计无法深入,有时甚至发现致命错误而推翻设计方案重新开始。以后还会重复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后,才会积累一些经验,但是这始终是一种直觉和形象的设计方式。
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是复杂的,而这些因素之间,例如功能与造型、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遵循一种固定的由此及彼或非此即彼的逻辑形式。越是复杂的工程,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作用越是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和模糊的状态。对于它们之间这种动态的、网状的联系,往往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认识;相反,作为主体认知方法的一种形式--非理性,却常常能帮助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整体而正确的判断、安排和评价。这是建筑创作的特征和规律,也是建筑作品之所以能有万千变化的原因所在。非理性———一般所指的灵感、直觉、潜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排斥、相互作用、最后相互转换的过程。深入的理性思考,常常会唤起非理性的灵感,而灵感的出现,又促使理性思考得以深化。这种转换是反复的,不着痕迹的,而且,对于像加纳国家剧院这类建筑来说,这种转换愈是不着痕迹,愈是自然流畅,建筑作品的层次和格调往往也愈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建筑的功能会越来越复杂,而且各种技术也飞速的发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胀,如果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很难将设计作的很好,难免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沦为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而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也会使设计过于平淡缺乏新意,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这里探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方法,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即系统的设计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合理和系统,以减少设计过程的反复,树立一种系统的观点,这对于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更为有用。
四、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深层结构经过转换规则生成表层结构。在实际应用当中,建筑师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深层结构的“外化”或“客观化”,一般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发散思维,一是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即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排除干扰;二是要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即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三是要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即具有超常的独特见解。著名建筑师凯文·罗奇认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非是力图把某种设计想法推向终结,而是让它去生长、发展。在不同的探索、各种可能的实施想法、反映和态度中间翻来覆去。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方案的发展引导发生的事情,有时被发生的事情所引导有时塑造形式,有时涌现出来的压力和情形进一步引导形式的形成。
在高层建筑创作实践中一些勇于探索的建筑师以其生机勃勃的创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充分把握技术发展给高层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提供的丰富可能性,积极融会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注重高层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注重高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触合,并与具体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地域基质相结合。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这些地域性因素是高层建筑形式创作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其所在城市的建筑特征和地方风格并加以提炼升华,结合当代先进技术,触入高层建筑语汇之中,这样创造出来的高层建筑才能被称作文化。
五、结语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是建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以创新学、创新思维学、认知心理学和可拓学理论为基础,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方法论和载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随着创新学、创新思维学等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建筑设计实践的需要,不断丰富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的理论体系,使其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金丽.关于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报告.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论文.2005.
[2]陈世莲.关于创新的哲学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王菲.创造性研究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建筑设计;思维的概念;思维方法
一、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可以认为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以贮存的知识和新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方法产生独特新颖的认识成果的精神活动。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在建筑的平面、空间、形态、结构、材料、设备、设计理念、设计手段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整體或者局部所进行的首创性设计活动,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二、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特征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对于建筑设计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外,又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区别于其他思维的独特性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反思性、超越性、实践性、相对性和辩证性。
2.1 反思性
反思性是说,建筑创新思维的“新”在于它不同于习惯思维或重复性思维,它来自于对现实理论及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并从中找到突破口。
2.2 超越性
超越性是说建筑师通过对以往知识、经验、思维定势的超越,对原有信息有取有舍,有的突出有的消沉,对信息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设计。
2.3 实践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实践性在于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活动都不能脱离实践。在实践中建筑需求不断发展,要求建筑师的思维不断前进,不断地根据实践要求进行创新。
2.4 相对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创新思维方式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它的表现力就会下降,这时就会去追求一种新的方式,一代代被替换。一位建筑师离不开他所处的时代,离不开同时代的创作,更离不开自己身体力行的创作实践。
2.5 辩证性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研究涉及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本体、主体、客体、方法、载体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考察其相互关系,我们发现建筑设计创新思维诸多子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认清这些辩证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和正确运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
三、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深层结构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或者说是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中,有强调非逻辑思维轻视逻辑思维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很多人经过四年甚至五年的专业学习后,也没有完全掌握建筑设计方法,往往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创作中无从下手,或是不着边际的东拼西凑,或是套取以往的经验模式,或是从某一张画片中选取类似的形体,往往会使后面的设计无法深入,有时甚至发现致命错误而推翻设计方案重新开始。以后还会重复这样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的反复后,才会积累一些经验,但是这始终是一种直觉和形象的设计方式。
影响建筑创作的因素是复杂的,而这些因素之间,例如功能与造型、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遵循一种固定的由此及彼或非此即彼的逻辑形式。越是复杂的工程,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作用越是呈现出一种不确定的和模糊的状态。对于它们之间这种动态的、网状的联系,往往无法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去认识;相反,作为主体认知方法的一种形式--非理性,却常常能帮助我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整体而正确的判断、安排和评价。这是建筑创作的特征和规律,也是建筑作品之所以能有万千变化的原因所在。非理性———一般所指的灵感、直觉、潜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
建筑创作的过程,是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排斥、相互作用、最后相互转换的过程。深入的理性思考,常常会唤起非理性的灵感,而灵感的出现,又促使理性思考得以深化。这种转换是反复的,不着痕迹的,而且,对于像加纳国家剧院这类建筑来说,这种转换愈是不着痕迹,愈是自然流畅,建筑作品的层次和格调往往也愈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建筑的功能会越来越复杂,而且各种技术也飞速的发展,信息量也急速的膨胀,如果仅仅依靠直觉思维是很难将设计作的很好,难免会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而沦为一个失败的设计。当然如果没有非逻辑思维,而完全依靠逻辑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也会使设计过于平淡缺乏新意,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在这里探讨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方法,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结合,即系统的设计方法,使设计过程更加合理和系统,以减少设计过程的反复,树立一种系统的观点,这对于处理一些复杂的设计更为有用。
四、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表层结构
深层结构是表层结构的基础,深层结构经过转换规则生成表层结构。在实际应用当中,建筑师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需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深层结构的“外化”或“客观化”,一般有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单维思维与多维思维等一系列创新思维方式。正确把握发散思维,一是要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即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排除干扰;二是要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即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三是要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即具有超常的独特见解。著名建筑师凯文·罗奇认为: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非是力图把某种设计想法推向终结,而是让它去生长、发展。在不同的探索、各种可能的实施想法、反映和态度中间翻来覆去。在这个过程中,有时方案的发展引导发生的事情,有时被发生的事情所引导有时塑造形式,有时涌现出来的压力和情形进一步引导形式的形成。
在高层建筑创作实践中一些勇于探索的建筑师以其生机勃勃的创作观念和创新精神,充分把握技术发展给高层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带来的新变化和提供的丰富可能性,积极融会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注重高层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协调,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注重高层建筑与城市文化的触合,并与具体经济条件、物质条件等地域基质相结合。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这些地域性因素是高层建筑形式创作的重要依据。认真研究其所在城市的建筑特征和地方风格并加以提炼升华,结合当代先进技术,触入高层建筑语汇之中,这样创造出来的高层建筑才能被称作文化。
五、结语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是建筑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学科增长点。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以创新学、创新思维学、认知心理学和可拓学理论为基础,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本体论、主体论、客体论、方法论和载体论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论述。随着创新学、创新思维学等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建筑设计实践的需要,不断丰富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研究的理论体系,使其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金丽.关于建筑师职业身份认同的调查报告.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论文.2005.
[2]陈世莲.关于创新的哲学思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王菲.创造性研究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