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要求加强学生与文本、教师的对话,教师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能自主地读书,自主地与文本沟通,自主地进行心灵的碰撞。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强化朗读,读出个性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标所倡导的新教育理念,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文本,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情感和积极性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如,教学有关风景的课文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优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学生带着情、融入景来朗读课文,这样感悟才能更透彻。
2.给足时间,反复朗读,领悟朗读的技巧
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自我的阅读上。正如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读中实现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课时,让学生读最后一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有的人把重音放在“真”上,强调作者的赞美情感,有的人把重音放在“好”上,强调人类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启发,有了许多发明、创造,他们是人类的好“老师”。对于学生不同的领悟和情感表达,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以最美的声音、语调、形态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朗读
朗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检阅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的过程是读者个性化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人感受,让个人的情感尽情地释放。课堂上需要各种形式的读,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赛读、评读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朗读方式达到交流引导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从而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二、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学揣摩、质疑、问难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設计开放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层面感受、体悟,倡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谈出不同于别人的观点。
三、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给足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其充分地发表个人认识和对情感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思维,发展个性。
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导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另外,要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的阅读方法指导。如,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等,结合课文教学,传授略读、速读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尝试运用。使小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要求让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文章重要句、段,可以是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教师要对笔记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质疑问难,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
一、强化朗读,读出个性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标所倡导的新教育理念,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文本,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情感和积极性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如,教学有关风景的课文时,播放多媒体课件,优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学生带着情、融入景来朗读课文,这样感悟才能更透彻。
2.给足时间,反复朗读,领悟朗读的技巧
教师要给足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自我的阅读上。正如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读中实现与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如,在教学《人类的“老师”》这课时,让学生读最后一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有的人把重音放在“真”上,强调作者的赞美情感,有的人把重音放在“好”上,强调人类从自然界的生物中获得启发,有了许多发明、创造,他们是人类的好“老师”。对于学生不同的领悟和情感表达,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以最美的声音、语调、形态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朗读
朗读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掌握规范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检阅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的过程是读者个性化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个人感受,让个人的情感尽情地释放。课堂上需要各种形式的读,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赛读、评读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朗读方式达到交流引导和提高效率的目的,从而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二、尊重学生内心的独特阅读感受和体验
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学揣摩、质疑、问难的能力。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設计开放问题,鼓励学生从多个层面感受、体悟,倡导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谈出不同于别人的观点。
三、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给足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由交流的氛围,让自由交流在一种轻松、和谐、愉悦的心境中进行。学生在体验的交流中、观点的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其充分地发表个人认识和对情感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思维,发展个性。
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导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另外,要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的阅读方法指导。如,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等,结合课文教学,传授略读、速读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尝试运用。使小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还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要求让学生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可以摘录文章重要句、段,可以是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多读、多思。教师要对笔记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质疑问难,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