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人人习得必须的数学”,让人人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进步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千差万别的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差异性原则,实施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得到历练,并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关注认识,设计教学方式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来推动数学学习,其中第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因为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的差异,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来就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还可以提升,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雕琢,对学生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见招拆招,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教学“认识倒数”的时候,笔者首先分析了教材和学情,认为本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如果仅仅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应付一些相关的练习,对于他们的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笔者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并着力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数学领悟。因此,在课前的预学环节中,笔者就请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并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理解倒数的?找出下面几个数的倒数(具体的练习题略去)。在预学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课前反馈学生的预学情况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准确把握了“倒数”的概念,有的学生还停留在倒数就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倒过来的认识上,他们并不能感知到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的本质。所以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找出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然后组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统一意见,帮助找倒数尚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预学环节的第三个问题,其中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一些学生就提出“一个数的倒数是不是唯一的”“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找到它的倒数”“学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有什么用”等等问题。在课堂上相继展示出这些问题,引发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并在他们的交流、议论之中引发学生深入探析与倒数相关的数学规律,推动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其实,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的内容,学生需求的迫切程度决定了教学顺序。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初步的问题,然后,再在全班范围内引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逐步深入地探析问题,最终达成了对这部分问题的深入体会。
包容个性,优化解决方法
学生的性格、眼界、判断力和执行力都有着客观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包容学生发展的缓慢,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逐步发展起来。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在教学了标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来推动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说火材盒的外盒和内盒的面积计算。在学生独立尝试并组织全班交流之后,笔者发现有几位學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大的环节有其余学生有差异,他们习惯于先求出标准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和,然后减去这个模型中缺少的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这些学生还是固执己见。对此,笔者并没有勉强学生一定要选用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方法,而是在肯定学生思路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导这些学生自己比较自己的做法与其余学生的差别,从方法是否简单、计算是否繁杂等角度来分析,推动他们从内心认可新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的发展需要空间、机会,更需要教师的信任和关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分层教学的本质,推行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历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与学生约定的三部曲就是: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民主表决。在组内交流的时候,小组长决定展示和发言顺序时都有既定策略,他们会让学习相对薄弱一些的学生先发言,先展示,其余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看看这些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在代表小组参加集体交流的时候,小组每一个成员要形成我们是一个集体的共识,并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轮流担任发言人,在其余小组对小组的意见形成质疑的时候,小组内成员更是要分工协作,迅速形成合力,给出有力的反击,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进来,或者操作,或者展示,或者记录,恭喜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机制保护下,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他们愿意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帮助,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关注认识,设计教学方式
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能力提升的速度也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来推动数学学习,其中第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因为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等的差异,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来就不相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还可以提升,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雕琢,对学生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够见招拆招,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教学“认识倒数”的时候,笔者首先分析了教材和学情,认为本节课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如果仅仅是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应付一些相关的练习,对于他们的发展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时候,笔者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上,并着力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数学领悟。因此,在课前的预学环节中,笔者就请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并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你是如何理解倒数的?找出下面几个数的倒数(具体的练习题略去)。在预学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课前反馈学生的预学情况时,笔者发现学生的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准确把握了“倒数”的概念,有的学生还停留在倒数就是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倒过来的认识上,他们并不能感知到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的本质。所以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找出一个数倒数的方法,然后组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统一意见,帮助找倒数尚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预学环节的第三个问题,其中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一些学生就提出“一个数的倒数是不是唯一的”“是不是所有的数都可以找到它的倒数”“学找到一个数的倒数有什么用”等等问题。在课堂上相继展示出这些问题,引发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并在他们的交流、议论之中引发学生深入探析与倒数相关的数学规律,推动了学生对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其实,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学的内容,学生需求的迫切程度决定了教学顺序。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笔者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了一些初步的问题,然后,再在全班范围内引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逐步深入地探析问题,最终达成了对这部分问题的深入体会。
包容个性,优化解决方法
学生的性格、眼界、判断力和执行力都有着客观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情况下,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包容学生发展的缓慢,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逐步发展起来。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在教学了标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材中设计了一些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来推动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说火材盒的外盒和内盒的面积计算。在学生独立尝试并组织全班交流之后,笔者发现有几位學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大的环节有其余学生有差异,他们习惯于先求出标准长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和,然后减去这个模型中缺少的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做出自己的选择之后,这些学生还是固执己见。对此,笔者并没有勉强学生一定要选用大部分学生认可的方法,而是在肯定学生思路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导这些学生自己比较自己的做法与其余学生的差别,从方法是否简单、计算是否繁杂等角度来分析,推动他们从内心认可新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的发展需要空间、机会,更需要教师的信任和关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分层教学的本质,推行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历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此促进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与学生约定的三部曲就是: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民主表决。在组内交流的时候,小组长决定展示和发言顺序时都有既定策略,他们会让学习相对薄弱一些的学生先发言,先展示,其余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看看这些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在代表小组参加集体交流的时候,小组每一个成员要形成我们是一个集体的共识,并在小组长的安排下轮流担任发言人,在其余小组对小组的意见形成质疑的时候,小组内成员更是要分工协作,迅速形成合力,给出有力的反击,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进来,或者操作,或者展示,或者记录,恭喜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机制保护下,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他们愿意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帮助,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