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较为系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效果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健全机制,强化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
关键词我国大学 学习指导 概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史上有大量关于学习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思想,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学习指导研究与实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
1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发展阶段
1980年代初,不少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长期局限于课本和课堂的唯一方式感到不满,开始了各种新的尝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1980年代)
在这一阶段,学习指导主要从分科指导发展为全面指导。分科指导是按照相关课程的编写讲义、辅导资料、试题精选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如《高等数学同步辅导》、《大学物理学习引论》、《政治学习指导》等。客观上讲,这些书籍是大学生学习某些课程或者应付考试的重要工具书,对于掌握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分科指导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它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只吸引到某一门课程上,不足于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学习活动的能力。
所以,一些教师和学者开始研究,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学习指导。1984年,上海农业学院教师梅松龄开设选修课“治学方法论”以指导学生的治学方向、能力、素质、时间管理、品德、工具和名家治学经验等,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出版了《青年治学方法》一书。几乎同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毓锜也开了一门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发展与成才的“大学学习导论”。此后,大学生学习指导进入全面指导的探索和研究,各类专著和论文不断发表。
1.2 发展阶段(1990年代)
这一阶段,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逐渐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状态,提倡学习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学习素质受到重视。进入1990年代,人们开始对应试教育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关于学习素质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学习素质是指某人关于学习的基本品质,包括情感、观点、能力、知识与风等方面。学习素质是获得其他素质的基础性素质。许多观点认为,在进行大学生学习指导实践和教学改革研究中,不论是分科式的学习指导还是全面式的学习指导,实质上都是进行学习素质的教育和提高过程。就是说,学习指导不仅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有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学好一门课程深远的多。
第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996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师赵玉祥上发表文章《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学》,强调大学的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应主动、有主见地学习,教师应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多看、多做一些。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列举了一系列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这篇文章引起很多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很多教师开始参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开发。
1.3 素质教育阶段(1999年以后)
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全国各类学校迅速铺开,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同年底,西北工业大学教师邹富汉编写了《大学学习生活导论》一书,系统介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全面论述了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内涵。200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了《学海导航——献给工科大学新同学》,重点对工科大学新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素质教育。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学习导论》进一步介绍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此后又陆续出了不少诸如《学会学习》、《素质教育指导》、《素质教育导论》等介绍素质教育的专著,不少高校开设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相关课程。
2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分析我国高校学风现状和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及其效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2.1 学风上存在不足
虽然全国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大学生的学习素质也逐渐提高,但是还有不少让人担心的地方。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刘杰博士对某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学风调查显示,课程经常需要重修的学生占13.89%,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有28.29%和27.93%,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70%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和很少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31.64%和44.06%;有45.3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上网,有21.0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在宿舍呆着或睡觉,有55.33%的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习惯不好。
根据漳州师范学院林静华对某地方本科院校的学风调查,被调查学生中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有29.1%的学生“凭感觉随便完成”,有 25.8%的学生则“从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应付完成”。在电脑用途上,42.8%的学生选择“上网”,20.4%的学生选择“看电影”。在旷课的学生中有40%是由于“内容枯燥,对学习感到迷茫”。有68.5%的学生“不参加或偶尔参加”晚自习。
2.2 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副研究员毛国红发表了一项最新的关于某工科大学1-3年级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研成果。成果说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没有把学习看成是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学习没有成为乐趣,学习效率也不高。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能力估计不足。三是学习计划性不强,学习习惯有待养成。四是学习品质有待提高,勤奋学习的程度不高。
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左相国等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监督;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和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2.3 学习指导的效果不明显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经过了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素质教育阶段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学习指导的论文和著作,可谓成果丰富。但在高等教育实践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完全不知,处于迷茫状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说明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指导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模式和方法,至少没有出现像英国导师制和美国学术顾问制度那样的教育传统和育人效果,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作用还不明显。
2.4 重视就业指导忽视学习指导
2003年以后,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逐渐把注意力从大学生学习指导转移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成了“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又开始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不少高校和地方还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建设。各高校纷纷开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创业指导》课,要求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覆盖到全体学生。
一时间,就业指导在高校里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而学习指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几乎很少有人再去谈怎样指导大学生学习了。
3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发展方向
3.1 以学习指导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
要以学习指导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人们往往把“学”作为“教”的结果来看待,很少意识到“学”的过程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为途径,开展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实现更好全面发展,并受到自我教育。
除了以上方面,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培养多种关键能力的指导,如指导大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关键能力;既要注重大学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又要注重大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非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仅强调单一学科的学习指导,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指导;还要逐步将就业、创业方面指导纳入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体系,科学合理的加以实施等等。
3.2 以学习指导为立足点,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深化素质教育效果
素质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载体,学习指导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立足点,学习指导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新世纪以来,我国各类高校的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已全面展开,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计划。学校和教师要从“学”这个中心活动出发,突出“学”的计划、组织和安排,重视对“学”的指导,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素质,提高大学生利用资源和分析资源的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
3.3 以学习指导为着力点,真正体现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体现教学规律和效能的教学规范形式。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体现主体精神和主体特征的规范形式。
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
3.4 以学习指导为支撑点,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系统
要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学习指导的(下转第6页)(上接第2页)先进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以学习指导的理论创新为支撑点,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理论课题研究要与学习指导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要服务于实践,在具体学习指导的实践过程中重视理论总结和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的指导在理论上还有待深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可以把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学习指导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总体改革目标明确,具体环节改革切实可行。
从每所高校来看,学习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学习指导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把学习指导当作一个系统来处理的情况还不多见。从我国学习指导的发展趋势看,最初教师们从某一点上探索的历史己经过去,学习指导课普遍地开设,而且注意向学科渗透,系统考虑的时候己经到来,可以以学习指导带动学校全局,或者构建学校学习指导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杰.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4(3):91~92.
[2]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J].2008(2):74~75.
[3]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8(4):104~106.
[4]左相国,祁小梅,乔香芬.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冶金教育[J].2003(4):19~21.
[5]敖红英.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探讨[D].南京:河海大学,2006.6
关键词我国大学 学习指导 概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教育史上有大量关于学习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思想,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学习指导研究与实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
1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发展阶段
1980年代初,不少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长期局限于课本和课堂的唯一方式感到不满,开始了各种新的尝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1980年代)
在这一阶段,学习指导主要从分科指导发展为全面指导。分科指导是按照相关课程的编写讲义、辅导资料、试题精选等,帮助大学生提高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如《高等数学同步辅导》、《大学物理学习引论》、《政治学习指导》等。客观上讲,这些书籍是大学生学习某些课程或者应付考试的重要工具书,对于掌握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分科指导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它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只吸引到某一门课程上,不足于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学习活动的能力。
所以,一些教师和学者开始研究,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学习指导。1984年,上海农业学院教师梅松龄开设选修课“治学方法论”以指导学生的治学方向、能力、素质、时间管理、品德、工具和名家治学经验等,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出版了《青年治学方法》一书。几乎同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林毓锜也开了一门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发展与成才的“大学学习导论”。此后,大学生学习指导进入全面指导的探索和研究,各类专著和论文不断发表。
1.2 发展阶段(1990年代)
这一阶段,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主要特征是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逐渐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状态,提倡学习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第一,学习素质受到重视。进入1990年代,人们开始对应试教育及其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关于学习素质的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学习素质是指某人关于学习的基本品质,包括情感、观点、能力、知识与风等方面。学习素质是获得其他素质的基础性素质。许多观点认为,在进行大学生学习指导实践和教学改革研究中,不论是分科式的学习指导还是全面式的学习指导,实质上都是进行学习素质的教育和提高过程。就是说,学习指导不仅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有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重要任务。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要比学好一门课程深远的多。
第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996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师赵玉祥上发表文章《要学会自主学习和自学》,强调大学的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应主动、有主见地学习,教师应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多看、多做一些。文章详细论述了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列举了一系列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这篇文章引起很多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很多教师开始参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开发。
1.3 素质教育阶段(1999年以后)
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在全国各类学校迅速铺开,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之一,也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同年底,西北工业大学教师邹富汉编写了《大学学习生活导论》一书,系统介绍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全面论述了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内涵。200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了《学海导航——献给工科大学新同学》,重点对工科大学新生进行学习指导和素质教育。2002年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学学习导论》进一步介绍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造性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此后又陆续出了不少诸如《学会学习》、《素质教育指导》、《素质教育导论》等介绍素质教育的专著,不少高校开设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相关课程。
2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存在的问题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分析我国高校学风现状和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及其效果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2.1 学风上存在不足
虽然全国高校的学风总体上是好的,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大学生的学习素质也逐渐提高,但是还有不少让人担心的地方。例如,中国地质大学刘杰博士对某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学风调查显示,课程经常需要重修的学生占13.89%,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有28.29%和27.93%,照此推算,全校大约超过70%的学生都有重修课程的经历。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和很少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31.64%和44.06%;有45.3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上网,有21.0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在宿舍呆着或睡觉,有55.33%的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习惯不好。
根据漳州师范学院林静华对某地方本科院校的学风调查,被调查学生中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有29.1%的学生“凭感觉随便完成”,有 25.8%的学生则“从网上下载或抄袭他人应付完成”。在电脑用途上,42.8%的学生选择“上网”,20.4%的学生选择“看电影”。在旷课的学生中有40%是由于“内容枯燥,对学习感到迷茫”。有68.5%的学生“不参加或偶尔参加”晚自习。
2.2 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安徽工业大学副研究员毛国红发表了一项最新的关于某工科大学1-3年级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研成果。成果说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严重不足。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没有把学习看成是自觉的、主动的行为,学习没有成为乐趣,学习效率也不高。二是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能力估计不足。三是学习计划性不强,学习习惯有待养成。四是学习品质有待提高,勤奋学习的程度不高。
近年来,武汉科技大学左相国等人的一项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厌学;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监督;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什么是自主学习和如何开展自主学习。
2.3 学习指导的效果不明显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经过了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素质教育阶段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很多关于大学生学习指导的论文和著作,可谓成果丰富。但在高等教育实践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大学里“学什么,怎么学”完全不知,处于迷茫状态,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说明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指导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模式和方法,至少没有出现像英国导师制和美国学术顾问制度那样的教育传统和育人效果,大学生学习指导的作用还不明显。
2.4 重视就业指导忽视学习指导
2003年以后,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逐渐把注意力从大学生学习指导转移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成了“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又开始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不少高校和地方还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建设。各高校纷纷开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大学生创业指导》课,要求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覆盖到全体学生。
一时间,就业指导在高校里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而学习指导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几乎很少有人再去谈怎样指导大学生学习了。
3 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发展方向
3.1 以学习指导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
要以学习指导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但是人们往往把“学”作为“教”的结果来看待,很少意识到“学”的过程也能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为途径,开展德、智、体、美等全方面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实现更好全面发展,并受到自我教育。
除了以上方面,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培养多种关键能力的指导,如指导大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等关键能力;既要注重大学生技术素质的提高,又要注重大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非技术素质的提高;不仅强调单一学科的学习指导,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指导;还要逐步将就业、创业方面指导纳入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体系,科学合理的加以实施等等。
3.2 以学习指导为立足点,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深化素质教育效果
素质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载体,学习指导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立足点,学习指导的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新世纪以来,我国各类高校的素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已全面展开,要把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贯穿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计划。学校和教师要从“学”这个中心活动出发,突出“学”的计划、组织和安排,重视对“学”的指导,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素质,提高大学生利用资源和分析资源的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综合素质。
3.3 以学习指导为着力点,真正体现主体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和程序,体现教学规律和效能的教学规范形式。主体性教学模式是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体现主体精神和主体特征的规范形式。
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和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与鼓励,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
3.4 以学习指导为支撑点,建立健全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工作系统
要重视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有关学习指导的(下转第6页)(上接第2页)先进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以学习指导的理论创新为支撑点,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理论课题研究要与学习指导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要服务于实践,在具体学习指导的实践过程中重视理论总结和提高。对大学生学习的指导在理论上还有待深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可以把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学习指导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总体改革目标明确,具体环节改革切实可行。
从每所高校来看,学习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学习指导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把学习指导当作一个系统来处理的情况还不多见。从我国学习指导的发展趋势看,最初教师们从某一点上探索的历史己经过去,学习指导课普遍地开设,而且注意向学科渗透,系统考虑的时候己经到来,可以以学习指导带动学校全局,或者构建学校学习指导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杰.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4(3):91~92.
[2]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J].2008(2):74~75.
[3]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8(4):104~106.
[4]左相国,祁小梅,乔香芬.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冶金教育[J].2003(4):19~21.
[5]敖红英.我国大学生学习指导探讨[D].南京:河海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