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7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重庆而言,此次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其建设西部创新中心颇为重要,为重庆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增添了强劲动力。对全国而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添新成员,至此,我国已有17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国务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速度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明显加快,2009年至2014年的6年中,总共才批准设立5个示范区,可谓“摸着石头过河”, 十分稳健,而自今年以来,便已有6个示范区获得批复。其中在今年4月,国务院更是一日批复同意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譬如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建设进展又如何?还有,在未来科技城建设中有何规划理念和具体措施?等等。总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地方热情高涨,也在纷纷排队等候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入最佳窗口期。
那么,什么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方面。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河南郑洛新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以来,都有效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譬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集聚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5%的上市企业和76%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59家在此投资,各类科技人才15.7万,占全省的47.6%,成为全省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区域。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8项。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7万余家科技型企业、1400余个研发机构、44所高校、700余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占比达全国1/3,累计19.3万件知识产权,有近200万名从业人员和上海80%以上的高端人才……2015年,张江示范区企业总收入3.58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值6000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4万件,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新技术、新产品达到数千个。从以上两个示范区的情况看,示范区已成为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正在发挥着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示范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破解,如创新环境有待培育,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需要更好地得到保护,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美国的硅谷和以色列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硅谷是全球新经济时代最顶尖的创新尖峰,拥有强大的全球链接能力,涌现出大量的跨区域创业者,不断将创新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辐射到世界各个角落。近年,人口不到300万的硅谷地区新增企业达1万多家。以色列更是有 “创业国度”的称号,对于一个人口只有800万的国家,每年700多家创业公司成立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以色列政府在依托全球化开放式的创新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技术创新作为主攻重点和突破口,将大部分精力与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方面,以便使任何可能的科技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商业化产品,对研发的投入排世界第一。在政府科技政策引导和研发基金支持下,形成了80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人均科技企业密度全球最高。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差距。
当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升级发展上探索更多鲜活经验。被赋予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不要辜负“先行先试”这个光荣使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想敢干,敢破敢立。一是研究制定更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明确区域自身发展的重点,细分产业,细化各项任务,从功能载体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人才集聚培养、科技金融结合、支持企业创新等方面,按时间进度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使之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二是建立一个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领域的优势,示范区要弥补市场的缺失,前瞻性地瞄准未来高端科技创新领域,积极顺应产业跨界融合趋势,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寻求更长远更高的目标。三是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在创新全球化的时代,只有通过高端链接,才能引入全球领先的技术、人才与资源,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区域个性的形成。要尽快在硅谷、以色列,甚至中关村这些创新尖峰的高端区域设立联络处,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互联互通,促成一批项目的落地,和这些高端资源链接是区域创新崛起的必要条件。四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环境不改变,创新死路一条。”这是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一致看法,高科技企业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缺少更加宽松的创新创造环境,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模式,破解创新体系“孤岛现象”,解决创新要素“碎片化”分散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聚变”和“裂变”效应。要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力度,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以及成立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智库。在此基础上,还要高度关注和充分理解入区高端项目和高端人才对发展环境的诉求,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环保、宜居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技战略高地。
创新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远征。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前景喜人,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希望有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高新区涌现,进而升级为新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尖兵”。也希望获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为经济提质增效探路,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力,让创新真正成为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动力。
那么,什么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等方面。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河南郑洛新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以来,都有效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譬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区集聚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5%的上市企业和76%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有59家在此投资,各类科技人才15.7万,占全省的47.6%,成为全省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区域。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8项。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7万余家科技型企业、1400余个研发机构、44所高校、700余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世界500强企业占比达全国1/3,累计19.3万件知识产权,有近200万名从业人员和上海80%以上的高端人才……2015年,张江示范区企业总收入3.58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值6000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4万件,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新技术、新产品达到数千个。从以上两个示范区的情况看,示范区已成为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正在发挥着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示范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有许多问题尚待破解,如创新环境有待培育,企业和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需要更好地得到保护,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还有待进一步释放。美国的硅谷和以色列的一些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硅谷是全球新经济时代最顶尖的创新尖峰,拥有强大的全球链接能力,涌现出大量的跨区域创业者,不断将创新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链辐射到世界各个角落。近年,人口不到300万的硅谷地区新增企业达1万多家。以色列更是有 “创业国度”的称号,对于一个人口只有800万的国家,每年700多家创业公司成立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以色列政府在依托全球化开放式的创新中,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技术创新作为主攻重点和突破口,将大部分精力与资金用于科技研发方面,以便使任何可能的科技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商业化产品,对研发的投入排世界第一。在政府科技政策引导和研发基金支持下,形成了80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人均科技企业密度全球最高。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种差距。
当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在升级发展上探索更多鲜活经验。被赋予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定不要辜负“先行先试”这个光荣使命,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想敢干,敢破敢立。一是研究制定更详尽的产业发展规划,“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明确区域自身发展的重点,细分产业,细化各项任务,从功能载体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人才集聚培养、科技金融结合、支持企业创新等方面,按时间进度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使之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二是建立一个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产业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要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领域的优势,示范区要弥补市场的缺失,前瞻性地瞄准未来高端科技创新领域,积极顺应产业跨界融合趋势,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寻求更长远更高的目标。三是自主创新+国际合作。在创新全球化的时代,只有通过高端链接,才能引入全球领先的技术、人才与资源,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活跃度,加快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区域个性的形成。要尽快在硅谷、以色列,甚至中关村这些创新尖峰的高端区域设立联络处,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互联互通,促成一批项目的落地,和这些高端资源链接是区域创新崛起的必要条件。四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环境不改变,创新死路一条。”这是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一致看法,高科技企业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缺少更加宽松的创新创造环境,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同步发力,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模式,破解创新体系“孤岛现象”,解决创新要素“碎片化”分散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聚变”和“裂变”效应。要尽快出台政策措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激励力度,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以及成立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智库。在此基础上,还要高度关注和充分理解入区高端项目和高端人才对发展环境的诉求,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全力打造创新、生态、环保、宜居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科技战略高地。
创新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远征。目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前景喜人,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希望有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高新区涌现,进而升级为新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尖兵”。也希望获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为经济提质增效探路,为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力,让创新真正成为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