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关于普洱茶卖出高价的新闻层出不穷。近日,云南土产公司下属的云茶印象进驻中国茶都马连道一事,再次引起广泛关注。针对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于观亭先生。
记者:于先生您好,您能谈一下目前我国茶叶行业的状况吗?
于观亭:从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上看,中国茶叶形势是很好的,前景十分乐观。2005年,我国茶园面积127万公顷,可采面积98. 8万公顷,占世界第一位,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5%,产茶92万吨.增长9. 8%,占世界茶叶总量的28%,恢复到世界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出口28.66万吨,增长2. 9%,换汇4. 85亿元,贸易量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18%。
我国茶叶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行业。农业是我国茶产业的基础,现在全国的茶农有8000万人,不少山区是在靠茶叶致富。
在工业方面,我国现有十几万家茶叶初制厂,几千家茶叶精制厂和几百家茶叶包装拼配厂,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叶加工体系。约有500万人从事茶叶加工,每年可加工各类初、精制和保健茶1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元人民币。
在第三产业里,现有大型茶叶批发市场约300个每年交易量占全国茶叶总销售量的60%以上,年交易额70亿元人民币。茶叶零售店全国有10万家之多
另外,近些年茶艺馆兴起。现在全国已发展到7万多家茶艺馆,年营额达到250多亿人民币。茶艺馆不仅经营茶叶,也普及了饮茶知识,宣传了中国的茶文化,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
记者:我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四大名茶也就只有祁门红茶,您觉得这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于官亭:的确,目前的局面应该说是很尴尬的。我国是世界名茶最多的国家,有1070多种,但品牌茶叶却不多。全国7万多家茶企业大部分年经营额只有10吨左右,这样的经营额很难做出品牌。真正有名牌的企业不到5%,产量也占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产品都是不知名的品牌,95%以上的企业的都是不知名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太分散,规模太小,没有科技力量,无力开拓新产品,也没有做宣传的能力。过去的大品牌如天坛牌,梅牌,都相继衰落或是卖了,京华牌就卖给了联合利化,好在现在从部门领导到相关都已意识到分散的弊端,倡导强强联合,但联合之路很很难,因为涉及到财务和人事分配,过去联合企业几乎都不行了,目前看来,只有通过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再者就是通过政行为,例如,浙江安吉县的白苶,政府制定统一加工工艺程序、商标,只有按照统一的工艺加工出来的才可以使用安溪白茶的商标,一个白茶品种年产茶270吨,为茶农带来3.5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把茶叶当作文化来做,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茶叶就是商品,在定位于商品的前提下再赋予文化,加以宣传才是可取的,现在茶文化炒得很热,但茶叶却卖不出多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西,作为全国茶文化炒得最热的省,这几年产量下降,出口下降,质量下降,原来在全国排第五位,现在落后到十八、十九位,英国也没这么炒茶文化,但人家的茶却卖得世界第一,作为商品,第一要求就是质量,第二是降低成本,这样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却做不到,产品刚出来时,不计成本来保证质量,渐渐地,成本提高也难保持量,严重违反了商品规律,一有竞争就败下阵来。
记者:说到茶文化炒得热,这两年最热莫过于普洱茶,普洱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为什么直到这几年才倍受到关注?
于观亭:一个茶品能够存在几千年,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普洱茶没有火起来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机遇,而现在,普洱茶热起来,可谓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受到欢迎。
从消费者方面讲,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在喝过绿茶,品过乌龙茶后想换个新花样,普洱茶也就应声而出,红茶,绿茶都不好带,而普洱茶成饼,成坨,方便携带;绿茶,花茶都要喝当年茶,怕陈,不好存放,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怕陈,好储存。相比较而言而,普洱茶的价钱也是相对便宜的,大众能够接受。
从销售方面讲普洱茶便宜,好运输,好存放,成本低,商家自然欢迎。
从加工茶叶的人员方面讲,普洱茶加工工序简单,属于古老的家庭作坊式,这样便于广大茶农从事普洱茶加工。
从茶农方面讲,普洱茶属于粗茶、产量高,收益大,这也是普洱茶热起来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请谈一下普洱茶如何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于官亭:首先,应该制定出相关标准和统一加工工艺,不能谁生产出来的都叫普洱茶。在制定出标准后,要宣传并且强制执行该标准。其次要讲诚信,三年的茶就是三年的,五年的就是五年的,还有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现在有些人趁着普洱茶热,进行一些不科学宣传,什么“普洱茶越陈越好”,“普洱茶晚上饮用不影响睡眠”等,这些错误宣传,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所谓普洱茶陈的好,那是指相对时间内达到发酵的最佳程度,过了这一期限就不会是好茶了。
为了普洱茶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建议将普洱茶从黑茶中分出来,单列为一茶品。
记者:于先生您好,您能谈一下目前我国茶叶行业的状况吗?
于观亭:从200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上看,中国茶叶形势是很好的,前景十分乐观。2005年,我国茶园面积127万公顷,可采面积98. 8万公顷,占世界第一位,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5%,产茶92万吨.增长9. 8%,占世界茶叶总量的28%,恢复到世界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出口28.66万吨,增长2. 9%,换汇4. 85亿元,贸易量占世界茶叶贸易总量的18%。
我国茶叶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行业。农业是我国茶产业的基础,现在全国的茶农有8000万人,不少山区是在靠茶叶致富。
在工业方面,我国现有十几万家茶叶初制厂,几千家茶叶精制厂和几百家茶叶包装拼配厂,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叶加工体系。约有500万人从事茶叶加工,每年可加工各类初、精制和保健茶100多万吨,产值500多亿元人民币。
在第三产业里,现有大型茶叶批发市场约300个每年交易量占全国茶叶总销售量的60%以上,年交易额70亿元人民币。茶叶零售店全国有10万家之多
另外,近些年茶艺馆兴起。现在全国已发展到7万多家茶艺馆,年营额达到250多亿人民币。茶艺馆不仅经营茶叶,也普及了饮茶知识,宣传了中国的茶文化,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
记者:我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几乎没有,四大名茶也就只有祁门红茶,您觉得这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于官亭:的确,目前的局面应该说是很尴尬的。我国是世界名茶最多的国家,有1070多种,但品牌茶叶却不多。全国7万多家茶企业大部分年经营额只有10吨左右,这样的经营额很难做出品牌。真正有名牌的企业不到5%,产量也占不到10%。也就是说,90%的产品都是不知名的品牌,95%以上的企业的都是不知名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太分散,规模太小,没有科技力量,无力开拓新产品,也没有做宣传的能力。过去的大品牌如天坛牌,梅牌,都相继衰落或是卖了,京华牌就卖给了联合利化,好在现在从部门领导到相关都已意识到分散的弊端,倡导强强联合,但联合之路很很难,因为涉及到财务和人事分配,过去联合企业几乎都不行了,目前看来,只有通过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优胜劣汰。再者就是通过政行为,例如,浙江安吉县的白苶,政府制定统一加工工艺程序、商标,只有按照统一的工艺加工出来的才可以使用安溪白茶的商标,一个白茶品种年产茶270吨,为茶农带来3.5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总把茶叶当作文化来做,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茶叶就是商品,在定位于商品的前提下再赋予文化,加以宣传才是可取的,现在茶文化炒得很热,但茶叶却卖不出多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江西,作为全国茶文化炒得最热的省,这几年产量下降,出口下降,质量下降,原来在全国排第五位,现在落后到十八、十九位,英国也没这么炒茶文化,但人家的茶却卖得世界第一,作为商品,第一要求就是质量,第二是降低成本,这样才有竞争力。而我国却做不到,产品刚出来时,不计成本来保证质量,渐渐地,成本提高也难保持量,严重违反了商品规律,一有竞争就败下阵来。
记者:说到茶文化炒得热,这两年最热莫过于普洱茶,普洱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为什么直到这几年才倍受到关注?
于观亭:一个茶品能够存在几千年,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普洱茶没有火起来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机遇,而现在,普洱茶热起来,可谓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面受到欢迎。
从消费者方面讲,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在喝过绿茶,品过乌龙茶后想换个新花样,普洱茶也就应声而出,红茶,绿茶都不好带,而普洱茶成饼,成坨,方便携带;绿茶,花茶都要喝当年茶,怕陈,不好存放,普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不怕陈,好储存。相比较而言而,普洱茶的价钱也是相对便宜的,大众能够接受。
从销售方面讲普洱茶便宜,好运输,好存放,成本低,商家自然欢迎。
从加工茶叶的人员方面讲,普洱茶加工工序简单,属于古老的家庭作坊式,这样便于广大茶农从事普洱茶加工。
从茶农方面讲,普洱茶属于粗茶、产量高,收益大,这也是普洱茶热起来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请谈一下普洱茶如何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于官亭:首先,应该制定出相关标准和统一加工工艺,不能谁生产出来的都叫普洱茶。在制定出标准后,要宣传并且强制执行该标准。其次要讲诚信,三年的茶就是三年的,五年的就是五年的,还有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现在有些人趁着普洱茶热,进行一些不科学宣传,什么“普洱茶越陈越好”,“普洱茶晚上饮用不影响睡眠”等,这些错误宣传,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所谓普洱茶陈的好,那是指相对时间内达到发酵的最佳程度,过了这一期限就不会是好茶了。
为了普洱茶能更好地发展,我们建议将普洱茶从黑茶中分出来,单列为一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