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锻炼影响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效果的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探讨女性的年龄、有氧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建立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健身俱乐部20~40岁中青年女性的有氧锻炼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每次有氧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的多少对减轻中青年女性的身心压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有氧锻炼的强度对健康水平则无显著作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青年女性;有氧锻炼;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0)04-0066-04
  
  据调查,有氧锻炼深受各阶层女性喜爱,大部分女性在健身俱乐部热衷于参加有氧健身操、瑜伽、spinning等项目。据张春美、季浏(2006)等一项针对有氧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效果研究中可以发现,作者把心理效果分成四个纬度:精神振作感、平静感、疲劳感和积极参与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学有氧健身的实验组在3周后的心理效果产生显著差异,结果积极。在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后可发现,现代社会中对有氧锻炼概念的理解呈多样化样态,较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同时,现阶段研究有氧锻炼研究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较多,而研究健身俱乐部中此方面的内容甚是少见,且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健身处方。为了给这些中青年女性在健身俱乐部有氧锻炼时的正确运动指引,本文就健身俱乐部20~40岁中青年女性有氧健身现状、有氧锻炼各要素(时间、频度、强度)以及意识对其身心健康的适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青年女性(来自舒适堡、美格菲、威尔士、健力宝、攀宇、优健美等29所俱乐部的中青年女性会员,年龄范围在20~40岁之间),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2900名会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与不同健身状态的有氧锻炼女性进行访谈,由此了解不同健身时间、频率对此年龄段女性身心健康带来的不同影响,以确立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汇总分析,结合访谈及本研究的思路,构建有氧锻炼与身心健康自评量表,并进行了先期小样本的试测,检验量表的可信度,根据试测结果针对问卷中存在的缺陷加以改进,最后确定了正式调查量表。量表发放对象是全国29所健身俱乐部中参与有氧运动的女性消费者,问卷量表发放总数为2900份,回收问卷2791份,剔除无效问卷77份,得到有效问卷2714份,有效率为93.6%。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调查的量表数据进行审核与复查后,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归类整理,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程序如下。1)建立分析变量。将中青年女性健身者的身心健康自评总分设为因变量,身心健康自评由三个维度构成,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每个因素各包括两个下位因子,每个因子分别由5个问题组成,量表全程为30个提问项目。采用莱科自评法将变量划分为5等级顺序变量,选项从1=完全不符,过渡到5=完全符合,并由五个指标合计为身心健康自评总分,量度分值范围为30~150分,量度分值越高,健康程度就越低。(身心健康自评量表结构见表1)
  2)自变量。自变量为有氧锻炼,有氧锻炼指的是:低强度、缓节奏、不间断或少间断及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它包括“有氧锻炼时间”、“周有氧锻炼次数”、“有氧锻炼强度”三个维度组成。考虑到调查对象难以专业概念来量度有氧锻炼的实际强度,因而本调查以有氧锻炼时的出汗程度与疲劳自评来量度;用莱科自评法将三个变量划分为5等分顺序变量,分别为有氧锻炼时间(1-5分)、有氧锻炼周次数(1-5分)和锻炼强度(1-5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氧锻炼基本描述性分析
  2.1.1 有氧锻炼基本描述统计性结果如表l所示,样本有效数据为2714,没有缺失值,每周平均参加有氧锻炼的次数为2.56,即3次左右,标准差为1;每次平均有氧锻炼的时间为3.03,即40~60min,标准差为1.1;有氧锻炼的平均强度为2.25,即较轻松或略微疲劳,标准差为0.45。
  2.1.2 每周有氧锻炼次数的频数分布情况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每周平均锻炼次数1次的占13.9%,2~3次占35.4%,4~5次的占26.6%,天天锻炼的为24.1%。
  2.1.3 每次有氧锻炼时间的频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每周平均锻炼时间在20min以下的占8.2%,20~40min的占24.5%,40~60min的占32.7%,60~90min的占25.5%,90min以上的占9.1%。
  2.1.4 每次有氧锻炼强度分析 如表4所示,心跳平稳、极少出汗、非常轻松的占5.5%,心跳略微加快、呼吸频率加快、稍多出汗、略微轻松(或轻微疲劳)的占63.6%,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出汗,比较疲劳占27.3%,明显心慌、上气不接下气、持续大量出汗、疲惫不堪占3.6%。
  2.1.5 身心健康自评的描述统计性结果 如表5所示,女性对于自己身心健康评价分疲劳感、睡眠障碍、焦虑、注意涣散、人际障碍、交往紧张6个部分,身心健康的自评即为该6部分评价的总和。其中对自己身心健康完全满意的占总样本的0.9%,比较满意的占72.7%,基本满意的占21.8%,有些满意的占4.5%,样本中没有完全不满的人群。评价的平均水平处于“比较满意”,标准差为17.95。
  
  2.2 有氧锻炼与身心健康的两两相关分析 参加回归分析的4个变量(1个因变量,3个自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及检验情况如表6所示,因变量身心健康与自变量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及锻炼强度分别为-0.801、-0.649和0.220,显著性意义均达0.01水平。3个自变量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据的显著性检验均远小于0.05,表明在两两相关系数的检验分析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进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虽然各变量的两两相关关系都呈现出较显著的意义,但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是否存在这种相关性,还需将自变量各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作进一步的检验分析。
  
  2.3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自变量的筛选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自变量的筛选过程。即变量进入/退出模型的情况如表7所示,3个自变量中只有2个自变量,即每周有氧锻炼次数和每次有氧锻炼时间进入模型。这可以理解为,自变量每周有氧锻炼次数和每次有氧锻炼时间与身心健康自评的相关系数最大,同时,由于3个自变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一定程度可以相互代替。
  


  


  


  
  2.4 回归方程拟合情况分析 回归方程拟合情况的分析如表8所示,模型1(每周有氧锻炼次数)的复相关系数(R) 为0.801,决定系数(R2)为0.641,调整决定系数为0.638;模型2(每周有氧锻炼次数和每次有氧锻炼时间)的复相关系数为0.811,决定系数(R2)为0.658,调整决定系数为0.651,表明模型1与2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分别解释了因变量方差的63,8%和65,1%。
  
  2.5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 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模型1的F值分别为193.201,Sig显著性水平达0.000;模型2的F值为102.706,Sig显著性水平达0.000,可见回归方程与身心健康自评之间有极其显著的线性关系。
  


  


  
  2.6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 拟合的回归方程系数及检验情况如表10所示。模型1自变量每周有氧锻炼次数回归系数为-12.080,对应Sig显著性水平为0.000,远小于0.05显著性概率水平,检验结果非常显著;模型2自变量每周有氧锻炼次数和每次有氧锻炼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10.982和-2.615,对应Sig显著性水平达0.000和0.05,远小于0.05显著性概率水平,表明回归系数检验结果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上述结果分析表明,模型1引入自变量每周锻炼次数来回归身心健康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可以看出,回归系数B与身心健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中青年女性对身心健康自评的程度受每周锻炼次数多少的影响十分显著。当进一步引入每次锻炼时间变量后发现,每周锻炼次数与身心健康之间仍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的同时,每次锻炼时间也与身心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在交互作用下,两个自变量对身心健康均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不难理解,每周有氧锻炼的次数较多,每次有氧锻炼的时间相对较长,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自评水平越高的趋势就非常明显。其次,有氧锻炼强度在初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对自变量的筛选过程中并没有能够进入分析模型,表明有氧锻炼强度在多因素交互影响作用下与身心健康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进而说明虽然有氧锻炼强度与身心健康之间在两两相关分析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无论在一元回归分析还是在有交互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中均无法显示出该变量对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产生的显著影响。这可以理解为,有氧锻炼强度变量与身心健康之间有一定的相伴关系,但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由于锻炼强度与锻炼时间及周锻炼次数之间在两两相关分析中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达,因而,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可能被有氧锻炼时间和周有氧锻炼次数的交互作用所替代。
  综合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从整体上看,有氧锻炼的各种因素对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是积极明显的,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每周有氧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的时间,但有氧锻炼强度的大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其可能的解释是,健身俱乐部的中青年女性以白领及高文化人群为主,她们加入健身俱乐部从事有氧锻炼的目的主要以塑身美体,愉悦心智、缓解压力、沟通人际关系为主,因而在实际的事实问讯调查中,我们发现她们选择有氧健身的项目主要以各类有氧操课、跑步机、打球和游泳为优先选择(表11),追求每周锻炼次数多、低强度、缓节奏、不间断、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而并不追求大量出汗和过分疲劳的练习强度,而过大强度恰恰会引起练习者的身体不适感和过大心理负担。事实上,对于中青年女性来说,过分的锻炼强度对中青年女性的身心健康自评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而经常参加有氧锻炼的中青年女性,她们的身体健康与主观健康自评往往较为乐观、情绪稳定;许多身心健康自评程度较高的中青年女性,都有适合于自己身心健康状况的一套强度不大的有氧锻炼方法,每周都能锻炼3、4次,每次都能练习60民以上的有氧锻炼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身体锻炼的生物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氧锻炼的媒介作用,满足了中青年女性塑身美体、愉悦心智、缓解压力、沟通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和愿望,有氧锻炼成为中青年女性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
  上述研究提供的有氧锻炼对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自评产生影响的分析结果,解释了因变量的大部分方差,这些自变量在总体性作用于个人并对身心健康自评产生着权重不一、方向各异、积极或消积的影响。同时看到,对中青年身心健康自评产生影响的因素是非常复杂和多元化的,而有氧锻炼仅是这些因素中很少的一部分。因而,有氧锻炼强度在回归分析模型中虽没有显示出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不能排除在进一步引入其它变量(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下,出现新的变化的可能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本研究所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青年女性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下有氧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有非常显著的作用。2)每周有氧锻炼的次数对提高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自评程度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效应。3)每次有氧锻炼时间较长的中青年女性比锻炼时间较少者的身心健康自评水平更高。
  4)有氧锻炼强度对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有效果,受到其有氧锻炼时间和周有氧锻炼次数的交互作用影响。5)对中青年女性身心健康自评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有氧锻炼是重要因素之一。
  
  3.2 建议 1)健身俱乐部对会员要按不同健身目的进行分组,以利于健身指导员更好地按照会员的健身目的进行指导。2)每次有氧锻炼时间要尽可能的长些,每周锻炼次数也可以适当增加,但要学会自我调整。3)在每次有氧锻炼时,要尽量进行多种项目的交替,以促进全身心发展。4)中年女性最好能够长期坚持有氧健身操锻炼,以保持体能,延缓衰老等。5)各健身俱乐部要加大对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和使用力度,提高教练队伍的专业水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体育艺术”概念提出的必然性、“体育 艺术”概念提出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等为出发点,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 理统计法等,依据体育与体育功能的本质、艺术的本质、逻辑学的原理及当今人们对体育的 艺术化需求趋势等,对“体育艺术”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对 “体育艺术”概念进行了界定。为体育艺术学科及体育艺术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基础。  
期刊
摘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民办体校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探 讨。结 果显示:民办体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有关的政策层面、社会层面和管理层面上还存在 着不少的问题。结论: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进一步理顺体 育人才培养机构的工作程序,以促进社会体育事业的可待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体校;体育体制;政策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
期刊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现代排球比赛规律以及王一梅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的技术统计,对主攻和接应二传的扣球特点进行研究 。 结果表明:主攻和接应二传扣球技术有较强的专位性,不合理的角色定位会对运动员自身的 技术发挥和全队的战术配合均产生不利影响。王一梅担任主攻时,单项指标在该群体中均优 于平均值,扣球效果标准分大于担任接应二传时的标准分,担
期刊
摘 要:体育产业自建立学科以来,体育产业研究大体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一是以界定概念、内涵和构建相关内容体系为重点的相关理论研究;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研究为导向的应用研究。从目前来看,体育产业的研究方法仍显得比较杂乱,不够科学,这表现在研究多以描述性研究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为主,研究结果还不够深入、逻辑分析方法还比较欠缺等问题仍很突出。通过对目前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反思,并通过引入和借鉴现代经济学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为了检验不同形式(2对2,4对4,6对6;连续进行,间歇进行)的小场地足球比赛所带来的生理变化、体力感知以及时间位移特征。标准误是用来计算平均心率当作最高心率的百分比(%HR MAX),国际自我感知体力测定等级(RPE),血乳酸和各种时间一位移特征,实验对象是16岁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平均年龄是16.2岁,年龄范围全都是在15.6~17.9)。心率的标准误变化小于5%在所有的小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天津大学1~2年级体育必修课7112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摸底测试与问卷调查。结合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课程的改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调查对象身体素质总体水平比2005年全国及天津市大学生高,但普遍处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较低水平线上;2)耐力素质在调查对象不同年级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
期刊
摘 要:通过对7名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3周高住高训低练(HiHiLo)训练前、后与身体机能相关指标进行的分析,探讨HiHiLo对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以期把HiHiLo训练方法运用到武术散打运动项目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进行为期三周的HiHiLo训练,即每天晚上在模拟海拔2 500 m~2 800 m(氧气浓度14.7%~15.4%)低氧环境中居住至少10h,每
期刊
摘 要: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程类型及其编排对于提升竞技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拓宽其就业渠道、增强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基于“六三”制的整体课程观检视现行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程在时空关系、比例关系及时间关系上存在的问题,提倡在多样性、整合优化、选择性、均衡性原则基础上均衡设置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时比例。构建核心与边缘课程并重、必修与选修课程同步、显性与隐性课程交替的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程新结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运动组、低氧运动组,每组各20只。实验第1、28d分别取材,放免法测试骨骼肌睾酮含量,荧光定量PCR测试AR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R蛋白表达,EMSA测试AR与DNA结合能力,BCA法测试骨骼肌总蛋白质含量。结果:1)28d运动组比对照骨骼肌睾酮含量下降,ARmRNA和AR
期刊
摘 要:对普通高等院校的网球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的极端化、教学主体极端化以及安全教学的极端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说明,认为网球教学也应该充分分析网球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现实目标,坚决杜绝唯一的“健康论”或者唯一的“快乐论”,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明确目标,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作用,保证网球教学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  关键词:高等院校;网球教学;教学目的;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845.02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