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起,艺术设计之用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儿童为研究的对象来探讨艺术设计作用于这个群体的方式,结合儿童心理学、艺术设计学二者的基础知识,来探明这种作用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而这样的发生又经由了哪些途径。只要对儿童心理与艺术设计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我们就能从中拨开迷雾,找到牵制我们的所在,进而还能够加以利用,拓宽我们的设计之路。
  关键词:儿童艺术设计 儿童心理学 同化顺应
  自古以来将艺术与儿童联系在一起的时刻并不太多,然而谁也不能否认,但凡创作艺术之人都做过儿童。自然,不可磨灭的真理是,大凡为人必做过儿童,可见事实上一切皆可与儿童有关联,一切也都于儿童有影响。藉此回到我们的主题,艺术设计之用。
  以儿童论至艺术设计的用处,不甚全面,却具一定的针对性。儿童这特殊的群体的特征,成为艺术设计的落点。以儿童作为受众,艺术设计之用也要结合儿童之特殊性。
  1、儿童的特征
  首先来看看儿童的特征。以我们所常见的,儿童素来以活泼,好动,想象力幻想力奇特丰富而著称,还未到足够的年龄形成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仍在跌跌撞撞地探索这个世界,这是我们眼中的儿童。此言见得不虚,然而究之为何,究之儿童世界里真实的所处状态,究之儿童自身的感观,还需要心理学家们经由观察与实验得出的论证。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瑞士有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做了大量的实验测试,来读懂儿童的心理状态与表达,尤其他自己还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这也成为他固定的观察对象,长期的积累观察与测验让他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相当多的数据,与当前现象一一对应,据此而提出的一整套儿童成长机制颇具权威性。后人也多以此为来源发展出了流于后人的教育学说。在他最开始出版的—本的<儿童心理学>里,他一力将儿童的认知分为几大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
  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逻辑,不具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 Operational,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像思维。
  2、同化与顺应
  整个儿童的年龄段划分的发展阶段就分为这四个,而贯穿所有的发展阶段中,他基本依靠简单的这几个词解释了儿童在发展中适应环境的本能: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儿童适应环境有两大机能:同化,顺应。二者的机能反复交替出现,以使人不断与环境取得平衡,来建立一个个图式。这里,同化的定义: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称为同化。顺应的定义: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称为顺应。图式的定义: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以他的观点来看,智慧行为是依赖于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从最初不稳定的平衡过渡到逐渐稳定的平衡。这个稳定的平衡在于儿童有了稳定的对于外界条件的反应,也就是有了智慧,有了自我的出现。在这样一整套儿童发展理论体系中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出儿童认知的关键步骤在于同化与顺应作用的结论,正是这两种作用一一如同0~1构筑了整个数字世界的基石一样——砌起了儿童不断获得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基石。
  依此看来,要研究儿童,则有必要研究可以对这两种作用产生影响的因素,这样的因素必然会影响儿童的整个认知。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
  那么,回到艺术设计中来,艺术设计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
  3、艺术设计的定义
  让我们来看看艺术设计的定义。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实用功能。这里有一个词称作为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的形式美感如何发生的?有学者著书说明,此在于凭借技巧、意愿、想象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出的隐含美学的表达模式,这种表达模式让人类能够分享美的、有深意的情感意识,能够用以表达感知且将个人或群体的体验沉淀与展现。这是艺术的创作所达到的。
  那么设计,设计又是什么?是设想和计划,设想是目的,计划是过程安排。设计就是指有目标和计划的创作行为、活动。
  以上,从有关艺术设计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创作出了围绕人们生活而衍生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产物,在创作这些产物的过程中一步步融入了创作者本身诸多意识,情感的表达。换一个更加简单的方式来讲,人们有计划地创作包含创作者意识感知的创作物,由于这种创作物充实在我们生活的所在空间内,这种有计划的创作也驱使着着使用、欣賞着这些创作物的人。可以这样说,我们目力所见,创作者自身的意识就环绕在我们周围。
  这样以一种可见方式存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个人意识,也就是创作者的意识,在这个人类社会已逐渐脱离自然,正积极走向着自我创造的文明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存在与发生。我们享用着这些造物时正不可避免地为其所影响,大至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充斥着人造物的社会也充斥着造物人对这个社会的改造之心,艺术设计的介入让人造物具备设计美感,人造物又反过来作用于使用它的人,这就是艺术设计去影响着人本身的循环,它让人,环境,与物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联系。
  那么联系到儿童,艺术设计的作用又体现在哪儿呢?
  4、艺术设计在儿童身上的作用体现
  我们知道,儿童通过同化与顺应作用如同呼吸吐纳一样与周遭的环境交换信息,相互协调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从环境,从身边的所有物中得到刺激,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求适应环境与人,这种交换或改变涉及到的参与者是儿童和环境中的物与人,这几种因素互相影响,他人可以影响儿童,他物也可以,反过来也一样。艺术设计的功用正隐含在这些交换与改变中。从人谈起,譬如人的影响,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会为儿童建立起一个榜样的作用,引起孩子的模仿或者是让孩子从中习得相应的社会经验,从而内化为孩子自身的行为,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什么样的人教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样的话正是对大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的总结。那么物的影响呢,假如孩子喜欢玩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重复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在这种重复过程中孩子能够获得经验,而经验本身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它分为两类:一类物理的经验,一类逻辑一一数理的经验。物理经验,譬如孩子拿起一大团棉花和一个小金属块儿,会发现金属块儿重于一大团棉花,这是他作用于物体,对物体的特性进行抽象而得出的。逻辑一一数理的经验,譬如给孩子四个鸡蛋,不管这四个鸡蛋摆在哪里,鸡蛋加起来的总数都是四个,无论计数多少次,总和不变,也就是一一这种总和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和计数次数无关,这是孩子在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动作间的相互协调获得的结果。
  而在上述第一类经验中,孩子得到的知识来源于物体本身,在第二类经验中,则来源于动作间的协调。我们的第二类知识经验常常被利用,作为游戏与玩具设计的切入点与目的所在。正是基于这种经验的特性,艺术设计也常常介入以加强其效应。我们说过,艺术设计为人造物带来形式美感,带来造物人的用心,人造物作为艺术设计的媒介,孩子通过这种媒介与物产生互动,并在动作间的相互协调中获得经验。那么,艺术设计所创造的形式美感与情感意识的表达正可以通过设计的方式传达给儿童。
  就形式美感方面,儿童常常要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得到美感的训练,在表达的过程中还能获得相应的愉悦感,以绘画对于现实的模仿和投射来看,这也是孩子使现实为其所同化的一种方式。而论及情感意识的传递方面,孩子看连环画时,见到主人公过上幸福的生活会欢欣雀跃,见到主人公遭遇坏人会咬牙切齿,这是最简单的情感传递,艺术设计正是通过情节的设计把握调动着孩子的情绪,输出着做人要善良、正义等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而儿童在接受这些情节时也一并吸收同化着这样的价值观,并在今后的时间发挥顺应机能去适应这个被这样描述的世界。
  5、总结
  艺术设计通过这些设计的方式对儿童施加着影响,填补着儿童的认知,而创造者本身的教育或仅仅是愉悦的意图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着传递,就儿童所处的整个儿环境来讲,它作用于儿童对儿童完整认知的影响不言而喻。然而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更多地感知这些途径,能更巧妙,更有效地去创建这些设计,去陪同,引导儿童向我们向往的方向走去,这仍是需要探索的部分。
  以上关于艺术设计与儿童浅薄地谈些艺术设计是如何作用于儿童,打通这作用的渠道,至于它作用之后产生的效用之类,则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了。艺术设计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它的作用存在让你无法忽视,却又只在细枝末节中蕴含着,润物细无声。从儿童谈开去要理清艺术设计的功用,这还只是小院一角,有更大的庭院等着我们,谨此抛砖引玉,更待发现。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实质是工具主义设计理念,通过对工具主义设计理念的解构来重新认识现代主义设计,中国目前对工具主义设计缺乏深入的认识,致使其在中国的实践被异质化,产生了不良的效果。  关键词:工具主义设计 工具决定论 机械美学 现代主义设计 社会文化异质化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西方工业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产品设计风格,从二十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前一直是现代设计中最主流的风格。即使后
期刊
摘要: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艺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艺术的发展也会给技术的升级提出革新的要求,尤其是对设计软件的研发更是如此。而软件的升级、更新换代在延伸创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为设计行业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代设计的“云”特质已经初现端倪,并将在未来较长-段时间内逐渐成为主流,Adobe公司cc套装的推出正是为适应这样的形势而出现的技术变革。  关键词:Adobe cc套装 未来设计
期刊
摘要: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转型,以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人才为己任,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服装史”课程改革的思路主要有:引入学习动机学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考核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课外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课程互联、课程成绩互认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性等。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中外服装史 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已被全世界所瞩目。而“五行”作为中国人民最古老的物质观,至今一直对国人的审美观与生活志趣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高收入的人群,“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选择。文章由“五行”这个物质观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相生相克的理论开始,分析对其从古至今对于中国艺术设计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交通工具的设计创新当中。  关键词:“五行”
期刊
摘要:通过探索中国近海海藻固碳的新能源技术,试验未来漂浮在海上的绿地公园安全系统的建立,结合海藻固碳与城市森林两大碳汇,利用太阳能,海藻生物能等做循环能源,实现零碳排放的漂浮岛屿绿地网络。  关键词:海藻固碳 森林固碳 漂浮岛屿绿地网络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进一步加快全球变暖的速度,对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影响。地震、海啸……大规模灾难频发,世纪末的大洪水灾难预言似乎正渐渐走向我们。如何建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有关部门对手机保护装置产品抽样调查情况的方法,分析得出我国手机保护装置普遍存在品种少、不美观、质量差、保护性能弱等不足。因此,在如今的手机保护装置设计中,将产品的人性化和安全性运用其中,设计出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集绿色、环保、安全、时尚、美观、人性化于—体的手机保护装置产品,同时研发新型手机保护装置不仅要打破已有手机保护装置的三防模式,并且要彻底防止手机落入水中丢失,这才是本次防水漂
期刊
摘要:空间句法是一种城市研究的范式,它把人们对于物质空间抽象的直观感受,用—种数学的方法具象地表现出来,并挖掘空间是如何表现其社会性质的。在古村落研究方面,空间句法提供了一种学理性的方法去认识古村落所呈现的社会形态。本文旨在通过应用空间句法理论,使用Depthmap软件,对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的空间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福全占村落未来规划和保护在空间结构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空间句法 闽
期刊
摘要: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里,移动终端设备无时无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便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使用过程中,实现人与设备连接的桥梁就是交互行为或者说交互设计,而导航则是交互中的重头戏,是受众在移动终端设备中获取所需的通道。在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中,都有不同的符合其内容的导航模式。比如说:阅读类应用多采用隐藏导航,搜索类应用或浏览类客户端多采用标签页模式的导航,每种导航都有其独特的魅
期刊
摘要:标志是品牌形象的视觉载体,是企业品牌战略的关键要素。本文立足企业品牌战略对标志设计的要求,通过对设计思路的拓展,解析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标志设计的意义、方法和误区。文章强调让标志设计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将中国元素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从而诱发出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让标志设计在呈现形式美感的同时兼具品牌内涵与文化底蕴,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品牌战略服务。  关键词:传统文化 品牌战
期刊
摘要:数字化校园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手机APP校园客户端的开发,手机APP校园客户端的开发能够完善数字化校园体系、打造数字校园文化和扩大信息交流平台。文章针对国家重点建设211工程高校东北林业大学设计开发了“移动校园”手机APP客户端,涵盖了学校教务服务、图书馆服务、校内生活服务、学校周边基础服务以及学校公告服务等内容,和该校主体网络相呼应,打造—个动态的网络平台。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