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显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自主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1、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養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供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在乐学中学会自主。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水滴是如何把坚硬的石块滴穿的?为什么雨滴不能够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通过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分析、引导、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乐趣,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2、创设合作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我们可以让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一名记录者,一名发言者。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纪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分角色朗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上语文课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读对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人物言语间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显现在脑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作用。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要学生扮演人物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从朗读表演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复习必不可少。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课前预习,我主张从“读、查、思、写”四方面进行。每一方面向学生都提出明细要求。“读”,包括诵读课文、生字注音、疏通句子、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即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析词、参阅课文后的作家卡片,明了写作背景等。“思”,分为析句、统篇,思考目标提出的要求,作者的写作意图、试解课后的习题、在课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主要是写写自己对读课文的总体感受,或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困惑等。
课后及时复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所传授新知识的巩固过程,能有效地巩固新知识,能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教师反馈一定的信息。激发课后求知,学无止境,课后是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积淀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了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哪些写秋景的诗句,课后找来读读背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一定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积累都在原有的发展维度中更上一层楼。
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是向40分钟要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预习抓得好,学生学的主动,复习抓得好,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系统而牢固的掌握。在教学中,坚持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这两个环节,受益匪浅。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耳、手、脑并用。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而语文、主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表达能力的。因此,在语文课上则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真地听,大胆地说,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2]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课堂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自主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1、创设问题情境,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培養学生兴趣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供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由”中品味自主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在乐学中学会自主。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水滴是如何把坚硬的石块滴穿的?为什么雨滴不能够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通过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分析、引导、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乐趣,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心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2、创设合作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的环境下,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习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拓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实现差异互补,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例如:我们可以让全班同学每四个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许多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强调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角色的转换。在进行问题的讨论前,各小组需要确定一名主持者,一名记录者,一名发言者。讨论时,各个成员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纪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每位小组成员都要轮流尝试不同的角色。学生有参与合作的情境,有了表演的机会,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就会主动参与探讨,自主开动脑筋,自动搜索资料,为参与做准备,那么一来,学生就能慢慢地在合作参与大情境中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教师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形式,创设合作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分角色朗读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上语文课的主要方法,分角色朗读对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从人物言语间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显现在脑海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作用。比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要学生扮演人物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从朗读表演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从而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复习必不可少。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课前预习,我主张从“读、查、思、写”四方面进行。每一方面向学生都提出明细要求。“读”,包括诵读课文、生字注音、疏通句子、感知课文内容、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查”,即查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释词、析词、参阅课文后的作家卡片,明了写作背景等。“思”,分为析句、统篇,思考目标提出的要求,作者的写作意图、试解课后的习题、在课文中标出与答案有关的语句等。“写”,主要是写写自己对读课文的总体感受,或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困惑等。
课后及时复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所传授新知识的巩固过程,能有效地巩固新知识,能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教师反馈一定的信息。激发课后求知,学无止境,课后是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积淀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了描写秋天的古诗,还有哪些写秋景的诗句,课后找来读读背背……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一定会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积累都在原有的发展维度中更上一层楼。
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步骤,是向40分钟要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一旦使学生养成了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教学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预习抓得好,学生学的主动,复习抓得好,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系统而牢固的掌握。在教学中,坚持抓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这两个环节,受益匪浅。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听讲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关键。一些学生之所以没学好、成绩差,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没有做到专心听讲。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清楚:要想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眼、耳、手、脑并用。要教给他们听课的方法,要眼看、耳听、手记、大脑想,声声入耳,字字入心,做到“坐得住、盯得紧、听得进、记得牢”。 而语文、主要学习字、词、句、篇等基本知识,是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表达能力的。因此,在语文课上则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真地听,大胆地说,积极地读和写,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运用。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7
[2]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