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波,博士,国家二级美术师,全国青联委员
过云楼藏书的拍卖给当下的收藏界不小的震动,震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当然是那2亿多的成交天价,须知这次不是清宫的一件皇帝宝物,也不是某名家的一张字画,这次是一批鲜为人知的藏书。古籍而能拍出如此天价,足以令收藏界的人士大开眼界。如果我们进一步讲,其实这部分藏书价值远超其价格,那将给紧盯着翡翠、粉彩瓷、名家字画的藏家怎样的冲击。
论价值,世界上值得收藏的东西实在俯拾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仅是诗仙李白的豪言,更是天下所有物件的共同属性。需要一块石头的时候,虽金子不能取代,需要一本书的时候,一百张名家字画也不换。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又是针对哪一个群体或个人。
古籍,特别是有独特价值的古籍善本,历经劫难、辗转至今,不知道它曾经哺育过多少士子,其价值不是一件瓷器、翡翠所可比拟。那是我们文明、道统的载体,司马迁讲“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没听说一个藏家因为收藏了价值连城的物件而扬名,那不过说明他有钱。而要求赏画者必须先洗手才能看画的东晋桓玄、倾囊而出搜求金石器物且录其闻见留诸后世的宋代赵明诚成为千古佳话。他们的收藏,体现的是一种对价值的维护和传承。其“富贵”体现在精神层面。
古籍善本、金石拓片在今天之所以遭到相对的冷落,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大部分有力收藏者无暇、无心去了解其中的内容,体会其价值。就是在拍卖会上追捧一些善本、名拓的,也是看重它们流传有序、有名人题记等等外在的参照物,而价格往往被推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专心求道者所应该有的态度。古籍善本,其价值正在于保存和校勘文献。一部宋版书,也正是因为宋代的文化成就空前,对于典籍的整理、刊刻后世难以超越。而金石拓片,则兼具艺术性和史料的翔实性。造像、碑志等,一方面造型、书法艺术直观生动展现时代的艺术特点和不同时代之间的渊源、流变,更重要的,碑和志都是在事件同时或稍后发生,比之后世所著正史,则具有无可代替的史料价值。许多正史的错讹,可以用碑文和墓志来比对校正。
过云楼古籍拍卖,影响会超出收藏界,它会带动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古籍、善本、文化的关注。中国的古籍,现在大量收藏在日本、西洋,就是在战乱年代,我们自己无暇、无力或者无心顾及,而通过各种渠道流散海外的。那今天面对国家已经崛起的现实,我们实在应该做一些对于文化保护、文脉传承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其中,古籍的保存、传承、整理、研究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不仅仅盯着宋版书,也不仅仅关注是否流传有序或名家题记,当然有这些更好,如果没有,也无关紧要。我们完全没必要在追逐这些表面现象的过程中“玩物丧志”,失去我们应有的文化理想。而这种执着,也有关古籍善本原有的物性。我们努力寻找真正对今天我们的人生修养、精神陶冶、经史探究有使用价值的古籍,看一看古人如何来整理文献、点评经典、传承文心的。
看着那一笔一画认真刻写的书页,我们难道不应该珍重下笔吗?古人文章刊行往往自谦曰“祸诸梨枣”,如果自己文章又臭又长,那对于梨木、枣木而言,不啻是一种劫难。今天我们写文章,几千字一粘贴就过来了,没有人会担心“祸诸梨枣”的问题。然而我们的文风也大为改观了,短文抻长、闲扯葛藤遂成为一种通病。文风的改变,也潜移默化引起文心的移易,再难有人临文而敬。
过云楼藏书的拍卖给当下的收藏界不小的震动,震动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当然是那2亿多的成交天价,须知这次不是清宫的一件皇帝宝物,也不是某名家的一张字画,这次是一批鲜为人知的藏书。古籍而能拍出如此天价,足以令收藏界的人士大开眼界。如果我们进一步讲,其实这部分藏书价值远超其价格,那将给紧盯着翡翠、粉彩瓷、名家字画的藏家怎样的冲击。
论价值,世界上值得收藏的东西实在俯拾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仅是诗仙李白的豪言,更是天下所有物件的共同属性。需要一块石头的时候,虽金子不能取代,需要一本书的时候,一百张名家字画也不换。重要的是什么东西,又是针对哪一个群体或个人。
古籍,特别是有独特价值的古籍善本,历经劫难、辗转至今,不知道它曾经哺育过多少士子,其价值不是一件瓷器、翡翠所可比拟。那是我们文明、道统的载体,司马迁讲“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没听说一个藏家因为收藏了价值连城的物件而扬名,那不过说明他有钱。而要求赏画者必须先洗手才能看画的东晋桓玄、倾囊而出搜求金石器物且录其闻见留诸后世的宋代赵明诚成为千古佳话。他们的收藏,体现的是一种对价值的维护和传承。其“富贵”体现在精神层面。
古籍善本、金石拓片在今天之所以遭到相对的冷落,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大部分有力收藏者无暇、无心去了解其中的内容,体会其价值。就是在拍卖会上追捧一些善本、名拓的,也是看重它们流传有序、有名人题记等等外在的参照物,而价格往往被推高数倍甚至数十倍。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个专心求道者所应该有的态度。古籍善本,其价值正在于保存和校勘文献。一部宋版书,也正是因为宋代的文化成就空前,对于典籍的整理、刊刻后世难以超越。而金石拓片,则兼具艺术性和史料的翔实性。造像、碑志等,一方面造型、书法艺术直观生动展现时代的艺术特点和不同时代之间的渊源、流变,更重要的,碑和志都是在事件同时或稍后发生,比之后世所著正史,则具有无可代替的史料价值。许多正史的错讹,可以用碑文和墓志来比对校正。
过云楼古籍拍卖,影响会超出收藏界,它会带动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古籍、善本、文化的关注。中国的古籍,现在大量收藏在日本、西洋,就是在战乱年代,我们自己无暇、无力或者无心顾及,而通过各种渠道流散海外的。那今天面对国家已经崛起的现实,我们实在应该做一些对于文化保护、文脉传承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其中,古籍的保存、传承、整理、研究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不仅仅盯着宋版书,也不仅仅关注是否流传有序或名家题记,当然有这些更好,如果没有,也无关紧要。我们完全没必要在追逐这些表面现象的过程中“玩物丧志”,失去我们应有的文化理想。而这种执着,也有关古籍善本原有的物性。我们努力寻找真正对今天我们的人生修养、精神陶冶、经史探究有使用价值的古籍,看一看古人如何来整理文献、点评经典、传承文心的。
看着那一笔一画认真刻写的书页,我们难道不应该珍重下笔吗?古人文章刊行往往自谦曰“祸诸梨枣”,如果自己文章又臭又长,那对于梨木、枣木而言,不啻是一种劫难。今天我们写文章,几千字一粘贴就过来了,没有人会担心“祸诸梨枣”的问题。然而我们的文风也大为改观了,短文抻长、闲扯葛藤遂成为一种通病。文风的改变,也潜移默化引起文心的移易,再难有人临文而敬。